【車市觀察站】2022車市“生死局”之回天乏術②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一句話道盡了競爭是無所不在的。在如今這個競爭激烈的汽車行業(yè)中,別說是原地踏步,就是前進稍微有些怠慢就會被同行拉開很大距離。前有華晨、眾泰、力帆、東風雷諾、賽麟、拜騰、長安鈴木、雷諾等多家車企黯然離場,后有廣汽菲克敗走中國,都在向我們預示著這樣的事實。2022年,對于每一個汽車人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無論是老牌國產(chǎn)品牌和新勢力品牌,還是合資品牌和進口品牌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戰(zhàn)。下面,我們就來回顧一下2022年哪些車企最艱難?你覺得下一個離場的會是誰?

大運汽車:
跨界造車真不是容易事!?
“風馳天下,大運摩托”,不少國人都是通過這句廣為人知的宣傳語認識大運摩托。這個誕生于1987年的品牌,最開始是以造摩托車起家,而后轉戰(zhàn)重卡市場。在摩托車和商用車領域積攢了一定經(jīng)驗與資本的大運,開始涉足乘用車市場,以大運之名推出了大運皮卡、MPV車型遠志M1、SUV車型悅虎。其中悅虎定位為小型純電SUV,售價為7.18-8.28萬元,而遠志M1定位為中型純電MPV,售價為17.38-32.88萬元。然而,從大運汽車目前的市場表現(xiàn)來看,想要在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站穩(wěn)腳跟,仍有著不小的挑戰(zhàn)。

銷量往往最能反映一家車企的成與敗,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大運汽車在售的兩款產(chǎn)品悅虎和遠志M1在2022年1-11月累計銷量僅為16925輛,月均銷量僅有1500輛出頭,連三線新勢力品牌都算不上,時刻面臨著被市場淘汰的風險。大運汽車之所以銷量慘淡,最主要的原因是自身競爭力不足。無論是悅虎還是遠志M1,都與競爭對手相差甚遠,比如在智能化方面,還比不上很多燃油車,續(xù)航上,悅虎的最高續(xù)航里程才330km,如今連宏光MINIEV都能做到300km的續(xù)航,對于消費者來說,何必要去選擇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且售價還更貴的品牌?

大運汽車低迷的銷量也代表了更多跨界玩家的現(xiàn)狀,跨界造車只是第一步,后面的路還很長很遠,不僅需要持續(xù)的資本投入,更是有著很長的供應鏈,而且還要有核心技術以及強大的產(chǎn)品銷售力。而大運汽車受資金和技術限制,沒有充足的資金去搞研發(fā),導致旗下車型產(chǎn)品力不足,再加上極低的品牌認知度,初涉足乘用車市場的大運并沒有獲得幸運之神的眷顧,銷量成績相當慘淡。目前雖然大運汽車還未淪落到倒閉的地步,但也已經(jīng)是舉步維艱。
ARCFOX極狐:
華為技術加持卻無人問津!?
極狐成立了6年,雖然它的知名度遠不如蔚小理,但背靠北汽新能源這棵大樹,又有麥格納+華為技術加持,可以說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然而,可惜的是,在所謂的高端新能源圈層混跡好幾年,市場表現(xiàn)并不亮眼。數(shù)據(jù)顯示,2022年1-11月極狐累計銷售為12969輛,月均銷量僅1000多輛,距年初定下的4萬輛目標相差甚遠。相比之下,同樣有華為背書的AITO品牌,自2022年3月啟動正式交付以來,已經(jīng)實現(xiàn)累計銷量超過7.5萬輛,極狐尚不及AITO品牌的單月銷量。

作為北汽藍谷的高端純電品牌,極狐背后有北汽新能源、華為、麥格納在內(nèi)的多家“大佬”支持,為何還如此不堪呢?究其原因,目前極狐在國內(nèi)市場的產(chǎn)品矩陣并不豐富,旗下僅有阿爾法S、阿爾法T兩款車型,其中與華為合作打造的阿爾法S華為HI版,是極狐主推的車型,搭載了華為鴻蒙車機OS系統(tǒng),競爭對手鎖定為比亞迪漢、小鵬P7這樣的車型,但售價直指40萬元,遠高于其它競品,再加上以目前極狐的品牌影響力來講,很難支撐這樣高的溢價能力。

更為重要的是,極狐與華為的關系,并不像華為與賽力斯一樣,華為只是方案提供商,說白了,華為的技術可以為任何一家車企賦能,并不屬于極狐獨家的優(yōu)勢,再加上極狐雖是北汽新能源旗下一個全新品牌,但北汽新能源車低端、質(zhì)量差的詬病在消費者心中一時難以改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用來形容極狐一點也不為過,面對車市下行的嚴峻形勢,缺乏有競爭力的技術、毫無特色的極狐,想要生存下來難上加難。
野馬汽車:
銷量越來越差還有戲嗎??
說起野馬汽車,大部分人可能會想到是福特旗下的那匹性能車野馬,不過今天說的不是跑車,而是自主品牌野馬汽車。野馬汽車在20世紀80年代末改革開放的大潮中誕生,是全國最早生產(chǎn)汽車的廠家之一,但是野馬之路并不平順,一路走下來先后被地產(chǎn)公司富臨集團和老年代步車公司雷丁收購,開始了飄零之路。數(shù)據(jù)顯示,2022年1-11月野馬累計銷量只有11498輛,徹底淪為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

目前野馬旗下只有博駿、斯派卡、斯派卡新能源三款車型有銷量。其中,被稱為迷你版“吉利博越”的博駿,定位小型SUV,雖然起價4.99萬元不算貴,但次低配就賣到了6.99萬元,最頂配要12.99萬元,相同的價格買輛暢銷的長安CS35不香嗎?價格虛高也就罷了,還因產(chǎn)品自身質(zhì)量問題被消費者投訴,比如發(fā)動機異響和故障燈亮,CVT無級變速器沒法換擋加速等。而定位MPV的斯派卡,售價為4.99-7.99萬元,燃油版搭載1.5L自吸發(fā)動機,除豪華型是自動擋外,其余都是手動變速器。在斯派卡底盤修修補補而成的電動版,售價為14.99-16.99萬元,純電續(xù)航350公里。

先是國企改制被拋棄,然后又被房地產(chǎn)廠商借造車之名圈地,最后被“老頭樂”雷丁收購,野馬的造車之路,可謂艱難坎坷??墒钱斚碌钠囀袌?,不是比慘就能混得開的,產(chǎn)品力和品牌力才是王道。由于野馬一度瘋狂的山寨成熟品牌車型,很難讓消費者對其產(chǎn)生信任之感,要想扎實地做好功課博得消費者的信任,野馬要走的路還挺長。如今隨著汽車行業(yè)發(fā)展,市場競爭力差的車企面臨新一輪的洗牌,已經(jīng)連年虧損的野馬,又無法獲得有效的技術扶持,也就很難在汽車市場立足,所以野馬的未來還有光明嗎?
車叔總結?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以及新四化浪潮之下,中國汽車市場正在進入前所未有的變革快車道,這樣的大環(huán)境必然加快了車市淘汰、洗牌的進程,如果要想在市場中站住腳,必須要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加大研發(fā)投入,打造贏得未來的核心競爭力,而那些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和對未來未雨綢繆的車企,還談什么發(fā)展?就如以上三個車企,如果再不做出相應的改變,時代想要拋棄你,可能一聲招呼都不會打,最后是喜是憂,只能看他們的行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