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灰色文獻嗎?Meta分析需要檢索灰色文獻嗎?

關注“爾云間meta分析”的小伙伴們,對meta分析都比較熟悉,想問下大家,知道什么是灰色文獻,為什么要檢索灰色文獻?
不知道?沒關系,我們從一篇6+的單臂meta分析文章開始。? ? ? ? ?
這篇文章的文獻檢索流程圖,跟平時看到的不一樣,右邊多了一部分

文獻檢索策略的方法描述,寫到:在同一天使用谷歌學術、OpenGrey和PROQUEST Thesis & Dissertations對灰色文獻進行了額外的檢索

以往接觸的meta分析都很少涉及灰色文獻,這應該是我第一次看到meta分析檢索灰色文獻(gray literature),于是抱著極大的興致,又在pubmed檢索了下,以“gray literature”和“meta-analysis” 為檢索詞,在pubmed檢索到1329篇文章,尤其是近幾年文獻發(fā)表數量占比比較大。

由此可見,越多越多的人關注到灰色文獻的價值,那么到底什么是灰色文獻,又有什么價值呢?我們通過以下這篇文章給大家大概介紹下

什么是灰色文獻?
灰色文學被定義為:由各級政府、學術界、商業(yè)和工業(yè)以印刷和電子格式生產,但不受商業(yè)出版商控制的作品。
灰色文獻包括:Theses/dissertation(博士/碩士論文),research and committee reports(研究委員會報告),government reports (政府報告), conference papers (會議論文), and ongoing research(正在進行的研究)等等。
總結來說:灰色文獻是指尚未通過傳統(tǒng)方式出版的信息,未經同行評審,所以一般也沒有被收錄于大型數據庫和其他主流資源中。因此,部分灰色文獻引用信息可能是缺失的。? ? ? ? ?
為什么要檢索灰色文獻?
(1)減少發(fā)表偏倚;
(2)確保綜述盡可能徹底地納入證據,增加系統(tǒng)綜述的全面性和及時性;
(3)由于灰色文獻可能描述中性或負面的結果,將其與商業(yè)發(fā)表的研究相結合,可能會對證據提供更平衡的理解,并提供更準確的效應量
(4)發(fā)現(xiàn)文獻搜索中數據庫可能遺漏的已發(fā)表文獻的不同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