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鳳主任:什么都沒做就覺得很累?可能是精神內耗惹的禍

個人簡介:
太原科大門診主任,原遼寧省精神衛(wèi)生中心科主任,曾進修于中國醫(yī)科大學心理科主任,從事精神科臨床診療工作近30年,具有扎實的精神科理論功底及豐富的臨床經驗,對精神科臨床常見病及多發(fā)病能精準診斷和治療。多年來潛心研究,博采眾芳,積淀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和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擅長運用傳統(tǒng)中醫(yī)診療技術與現(xiàn)代醫(yī)學、心理學相結合治療失眠癥、抑郁癥、焦慮癥、驚恐障礙、神經衰弱、更年期綜合征、精神分裂癥及其他疑難精神疾病,療效顯著。獲省級課題一項、市級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一項,在國內國際核心期刊上發(fā)表學術論文10余篇。迄今為止,通過科學檢查規(guī)范治療已使眾多患者恢復精神健康并順利回歸正常生活。
擅長領域:
擅長各類精神心理疾病如失眠癥、抑郁癥、焦慮癥、驚恐障礙、神經衰弱、更年期綜合征、強迫癥、精神分裂癥等疾病的治療,對反復發(fā)作、久治不愈、病因不明、長期服藥、復雜疑難性患者都有自己獨特的研究和治療方法。
人們在自我評判、自我否定、自我苛責中糾纏,不停地在”面對問題-嘗試失敗-攻擊自己“循環(huán),也許是產生了精神內耗。
什么是精神內耗?
精神內耗也叫心理內耗,指人的自我控制需要消耗心理資源,當心理資源不足時,個體就處于內耗狀態(tài)。
情緒不斷限于混亂和波動之中,不斷消耗心理資源去焦慮糾結,逐漸變得心神疲憊。這時就開始了精神內耗。
精神內耗的危害
輕微的精神內耗,會導致情緒的不安低落,工作學習效率降低,影響睡眠質量等。
而嚴重的精神內耗甚至可能誘發(fā)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
醫(yī)學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心理內耗長期存在,得不到疏導,會造成抑郁情緒、精神萎靡、精神恍惚甚至精神失常,還會引發(fā)多種身心疾患。
精神內耗的原因
對自己極度的不自信
自我評價很低,常常在心中貶低自己,自我懷疑。
比如當受到表揚的時候,會覺得也許只是對方的搪塞或者安慰,并非是自己做得很好。
太過敏感
過分考慮別人的感受和情緒,會因為一個眼神或一句話思前想后,擔心別人眼中的自己,從而造成不斷內耗。
比如別人的一句話,會不斷猜測對方是不是生氣了煩躁了。
完美主義傾向
對事情的完美追求,反復確認,達不到預期的目標會很糾結甚至焦慮崩塌,在心理上就造成極大損耗。
當然,精神內耗與內向并不能畫上等號。內向的人更容易精神內耗的說法也并不準確。
如何擺脫精神內耗?
轉移注意力
一些精神內耗嚴重的人,會養(yǎng)寵物或者花草之類,或者去親近大自然,當然運動也是很好的選擇。
多接觸鈍感力強的人
鈍感力強的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相對敏感而言,他們對事物不會過于糾結敏感。多與他們接觸,能夠較好地避免內耗。
不需要向誰證明什么
比如很多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便會不自覺在各個方面對自己有高要求,而過重的得失心,反而會造成緊張和不自信。
與自己和解,接受少數(shù)的不完美,看見自己的優(yōu)勢和能力,不過分在乎他人的眼光,活出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