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Q2季度財報盛世背后:《蛋仔派對》的兩難抉擇
今天下午,網易發(fā)布了2023年Q2財報。其中,游戲及相關增值服務凈收入達188億,同比增加3.6%。不出所料,《蛋仔派對》作為網易的“希望之星”連續(xù)三次登上網易財報,連續(xù)三個季度收入增長。值得關注的是,網易Q2財報中總計三次提及《蛋仔派對》,分別從熱度、影響力及收入三個方面充分肯定了《蛋仔派對》的市場成績。
回顧《蛋仔派對》的發(fā)展,從“黑馬”到“旗艦”,到突破3000萬日活大關,僅僅花了不到一年的時間。這一方面得益于產品本身在品質、玩法、運營、商業(yè)化體系上的不斷完善,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在2022年寒假期間的大規(guī)模營銷和投放活動,讓這個產品一時間成為了一股“風潮”。這不僅幫助《蛋仔派對》獲得了巨大的商業(yè)成功,還獲得了大范圍的社會關注?!兜白信蓪Α啡绱烁叩娜栈顢祿?,其中未成年玩家的占比非常高,并且還有很大一部分未成年玩家群體還是數據所不能體現的。
但與財報中面向投資者展示經濟效益截然不同的是,網易官方解讀通稿以接近四分之一的篇幅重點提及關于未成年人保護暑期專項成績?;仡欉^往幾年,可以發(fā)現從2021年Q4到2022年Q4,整整1年的時間里網易的官方解讀通稿并未提及游戲未保相關進展。
在未保新規(guī)發(fā)布接近兩年之后,網易終于開始“補課”了。
那么,是時候來看蛋仔派對的“兩本賬”:第一本賬是經濟賬。《蛋仔派對》年初DAU沖高3000萬后,根據Questmobile報告顯示,2023年Q2,?《蛋仔派對》DAU在1500萬上下浮動,近乎腰斬,而網易Q2財報顯示《蛋仔派對》收入在這樣的情況下依舊增長,這意味著游戲的ARPU值很可能翻倍,玩家會感受到更大的氪金壓力。

第二本賬是社會賬?!兜白信蓪Α泛芸赡苁悄壳爸袊袌龊闯赡耆吮壤罡叩挠螒颉>W易在2023年Q2財報中首次展示了其在未成年人保護層面投入的專項力度和暑期成效,結合近期行業(yè)動態(tài),這也許是網易對此前社會媒體、公檢法、消協(xié)機構曝光《蛋仔派對》一系列未成年人亂象的側面回應。不難發(fā)現,經過一番暴風雨后,網易對于《蛋仔派對》的未成年人保護問題開始變得非常重視。
《蛋仔派對》作為一款被網易乃至全行業(yè)給予厚望的明星產品,經濟賬決定了它能走多快,社會賬決定了它能走多遠。經歷了今年年初的爆發(fā)之后,如今的《蛋仔派對》運營團隊面臨了兩難選擇,如同其他“四字”前輩一樣。
連網易自己都沒有想到,相比于十天一個IP聯名促銷活動,可以快速解決經濟賬,而面對未成年人的生態(tài)治理,即便投入AI等高科技技術,依然無法解決所有問題:未成年人被詐騙、騷擾......與其說這是媒體冠以家長與《蛋仔派對》的“戰(zhàn)爭”,不如說是《蛋仔派對》商業(yè)收益與社會責任的平衡。
《蛋仔派對》:涉詐案件頻發(fā),距離“電子緬北”一步之遙
8月22日,中青網一篇報道《誰來保護孩子:一群家長與〈蛋仔派對〉的“戰(zhàn)爭”》引發(fā)了社會關注。文章詳實地報道了多位家長對《蛋仔派對》未成年人保護系統(tǒng)的質疑,以及過往數以十計的政務帳號通報過與其相關的未成年人被詐騙的案件。加上最近一些影視劇的熱播,電信詐騙再次成為了社會層面討論的熱點,我們能夠發(fā)現,這類犯罪手段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討論的演變而越發(fā)難以根除。

未成年人保護,可以說是國內游戲行業(yè)的生死線。自未保新規(guī)與《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草案)》推動后,游戲行業(yè)雖偶有狀況發(fā)生,但少有單個游戲像《蛋仔派對》一樣出現成規(guī)模的出現涉詐案件和家長投訴維權。
據中青網報道,《蛋仔派對》“渠道服”可以繞過防沉迷,而“快速游戲模式”中則只需填寫任意成年人身份證信息,就能完成“實名”認證,這大大降低了未成年人繞過防沉迷系統(tǒng)的難度。
作為在中小學生群體中大熱的《蛋仔派對》,其中頻發(fā)的詐騙事件顯示出該游戲對于未成年保護上的缺失,因為這款游戲的特質,無限放大了其在這方面的危害性,也許就發(fā)生在家里的客廳或臥室。
早先有新聞報道,廣東東莞一名13歲的男孩1小時內,在《蛋仔派對》中被游戲中的“朋友”詐騙了36萬,對方以“領取免費皮膚”為誘餌,繼而通過信息誘導、恐嚇等方式,迫使該男孩轉賬36萬。
不僅詐騙犯盯上了這群尚缺少社會經驗的孩子,游戲自身仿佛也缺少甄別的能力。早先就有媒體披露,曾有10歲兒童在《蛋仔派對》中累計充值4000余元,盡管后續(xù)家長通過平臺申訴發(fā)起了退款申請,但是可以發(fā)現游戲在初期的消費監(jiān)管以及后續(xù)的退款流程上,對于未成年人都缺乏一定的消費監(jiān)管。甚至之前還有報道,未成年人充值11000余元,家長發(fā)現后準備齊全資料申請退款卻被拒絕的新聞,并且在黑貓投訴等平臺上,能夠看到對于《蛋仔派對》的投訴也多集中在誘導未成年消費上,涉案兒童最小的甚至只有5歲。
這類案例在《蛋仔派對》中已經屢見不鮮,所涉及的詐騙手法更是花樣百出,游戲內好友信息、社交軟件好友、點擊木馬鏈接、提供免費代練服務等等,騙子們利用未成年人涉世不深,以“免費道具”、“提升賬號等級”等誘餌,迫使青少年掉入預先設計好的陷阱中。
網易游戲公布的最新數據中顯示,暑假期間總計撥打了15.4萬次智能外呼反詐提醒電話,平均每日達2000多次,由此可見,這已經是一個被詐騙犯罪高度滲透的地方,無數孩子正暴露在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中。
《蛋仔派對》:詐騙之外,“寶寶蛋”混齡交友滋生騷擾問題
作為一款具備社交屬性的游戲,《蛋仔派對》鼓勵玩家在游戲中混齡組隊交友,但在社交生態(tài)中滋生出了“領養(yǎng)寶寶蛋”的不良文化,也催生出了諸多未成年“伸手黨”或者“電子乞丐”。這里的“寶寶蛋”,是指一些熱愛和陌生人社交的低齡未成年玩家。
對于沒有經濟能力的未成年人來說,這款游戲內動輒幾十、上百元的游戲道具自己無力支付,求助父母無果后,卻被引導他們向游戲內好友索取,青少年在形成成熟價值觀之前,很容易開始向陌生人“乞討”,甚至做出一些違反道德觀念的行為。
這種“網絡乞丐”的行徑不僅令其他玩家感到不適,無論得手與否,都會讓未成年人在無意識中形成投機僥幸的心理,認為只要能獲得好處,采用何種手段都無所謂。這會讓未成年人形成盲目攀比、不勞而獲的扭曲價值觀,甚至可能會被別有用心的人引誘。
2023年Q2財報發(fā)布前,網易游戲就發(fā)布了一則公告,表示將在《蛋仔派對》游戲中推出“寶寶蛋”模式,為未成年人提供專屬的內容池。同時公告還披露,網易僅在暑期針對游戲內環(huán)境治理已攔截違規(guī)內容高達7.85億,處理違規(guī)用戶達529萬,如此龐大的數據量級,可以看到網易已做出巨大的努力,但仍有大量違規(guī)內容繞過監(jiān)測,成為目前游戲內環(huán)境的一大嚴重問題。

更有甚者,在網易大神APP的《蛋仔派對》專區(qū)中,有一個#兔蛋成型不孤單#的官方話題活動,其中有大量未成年人發(fā)布個人照片交友,不僅輕易泄露了自己的個人隱私,更是容易成為了那些變態(tài)的目標,但很遺憾,官方對這些分享既不設防,也未進行勸導和限制。

這些林林總總的問題,顯示出《蛋仔派對》在未成年人保護方面仍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也正是《蛋仔派對》此前爆發(fā)式增長的“負作用”。
網易游戲:未來十年從熱愛者變成先驅者的必經之路
誠然,《蛋仔派對》在產品層面上已經足夠成功。網易CEO丁磊曾在2022年公司財報后的電話會議中,強調會投入更多的研發(fā)力量與資金去做好《蛋仔派對》的后續(xù)開發(fā)和運營,并期望游戲能夠以10年為一個生命周期做好長線運營。背負著這樣的使命與期待,《蛋仔派對》更需要以最高的標準去自我要求,所謂的兩難抉擇,其實并不難選。

如今線上輔助教育的普及,很多孩子已經提前擁有了智能手機。低齡兒童進入游戲的門檻變得更低。隨著80、90后成為家長,這一波父母對于游戲的態(tài)度也相比前幾代人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轉變,他們愿意讓自己的孩子把游戲作為正常的娛樂方式。
但是,如果有部分廠商一味地將責任推給家長,導致本來對游戲接受度高的家長開始重新審視游戲對孩子的負面影響,那對于整個游戲行業(yè)的環(huán)境而言,可謂將本來可以站在身邊的支持者,硬生生推到了對立面。
作為以游戲熱愛者自居的一線大廠的明星產品,《蛋仔派對》在未成年人保護上可能僅僅只是做到了行業(yè)要求的“及格線”,但這樣一個適齡提示為“8+”、有著大量未成年人參與的游戲,理應在未成年人身份認證、產品運營、內容審核、退費體系等機制上采取更嚴格的標準。這或許與商業(yè)利益沖突,但卻是這款產品必走的一步。網易游戲唯有進一步探索未成年人保護的更多有效機制和方法,以“先驅者”的標準去自我要求,才能改變目前的局面,達到社會認可的“及格線”。
國內對于網絡游戲的未成年人保護、防沉迷一向是從嚴治理,也建立起來全球領先的機制體系,各家游戲廠商也基本都在以最大的關注度應對未成年人保護問題。在多方努力下,近些年游戲行業(yè)在未成年保護上其實已經卓有成效。在這種情況,《蛋仔派對》還被曝出這些未成年人保護相關的問題,恐怕網易是沒有借口的,也不能歸咎于運氣不好。
最后
《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guī)模為1.75億,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93.1%。而根據《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報告(2022)》顯示,未成年人上網普及率已近飽和,近半年內的上網率達99.9%,顯著高于73%的全國互聯網普及率。手機在眾多上網設備中占首位,主要上網目的為休閑娛樂。
在這樣的數據前,對于游戲廠商而言,如何保護未成年在網絡、游戲中不受侵害,都早已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也是無論從國家政策、社會影響,還是行業(yè)從業(yè)道德底線來說,都是一道必須面對和解決問題。
值得慶幸的是,在國家相關部門的要求與號召之下,行業(yè)整體都在響應與推進落實未成年人保護計劃,甚至開發(fā)最有效的技術來提高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可以說在未保這件事上整個行業(yè)都在向善向好。
希望未來每一款“蛋仔派對”都能跨過“未?!边@道檻,從成功的產品,走向偉大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