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被低估的女演員郝蕾:拍禁片,兩度離婚,42歲成為單身母親

最近,章子怡“下凡”后的第一部電視劇《上陽賦》播出。以開拍時38歲的年齡去扮演剛到及笄之年的少女,雖然是作為華語影壇最年輕的大滿貫影后,章子怡的力不從心也暴露無遺。

前不久,章子怡在《我就是演員3》中質(zhì)疑一個演員的選擇:“不適合你的角色,你為什么去接呢?”

這句話如今看來,恰恰是一個強烈的反諷。
針對章子怡“何不食肉糜”的立場,郝蕾表達過鮮明的態(tài)度,也不認(rèn)同她的“天賦論”:“不是誰生下來就會演戲的,我就不是一個有天賦的演員,所以會更加努力學(xué)習(xí)?!?/p>
當(dāng)張檬坦承整容毀掉了自己整個演藝生涯時,她現(xiàn)身說法予以鼓勵:“作為一個女演員我已經(jīng)胖成這樣了,但我還是這么自信地坐在這里。因為我的演技是誰也拿不走的。”
坐在那里的郝蕾,不再年輕,身體已發(fā)福,從她的直言快語中仍可以感受得到,一個女性在歷經(jīng)命運沉沉浮浮后的底氣。

凱叔說:“我對中年女性總抱有很大的敬意。她們活了半生,看透了人生的不容易,卻依然那么鮮活,朝氣蓬勃地活著?!?/p>
1、
不能不承認(rèn),生而為人,是一個不斷渡劫的過程。
風(fēng)雨考驗之,歲月摧殘之,凡人沒有“金鐘罩”,如何涉險過關(guān)?
李安導(dǎo)演說:“這個世上唯一扛得住歲月摧殘的就是才華?!?/p>
對于一個演員而言,唯有過硬的演技才能撐得起一個演員強大的自信心。
正是因為實力不俗,郝蕾在《我就是演員3》中,才擁有臧否他人的資格。

3歲時,剛剛學(xué)會說話的郝蕾,就指著電視機告訴奶奶:“我以后一定要進到這里去?!?/p>
▲ 郝蕾小時候
中學(xué)時,同學(xué)們都認(rèn)為這個特立獨行的女孩有些神經(jīng)質(zhì)。但那時的郝蕾一直有個強大的信念:“我一定要做成這件事。”
15歲那年,郝蕾如愿以償?shù)乜忌狭碎L春電影制片廠的演員劇團。那時的她是班里最小的學(xué)生,但也是最努力、最能吃苦的。
1996年,郝蕾被上海戲劇學(xué)院表演系錄取。
讀大一那年,她出演了自己的第一部電視劇《17歲不哭》。

▲《17歲不哭》劇照截圖
郝蕾飾演的楊宇凌梳著“小鹿純子”頭,在一笑一顰中展現(xiàn)出來的純真與美好,帶給人們關(guān)于青春最難忘的悸動。時至今日,仍有觀眾評論說,李晨和郝蕾之間的那種朦朧感覺,正是他們的愛情啟蒙。
從小就懷揣著演員夢的郝蕾,用一部堪稱經(jīng)典的成名作為自己的表演生涯寫下了一個起勢驚艷的開頭。

▲《17歲不哭》電視劇中的郝蕾、李晨
這部劇為她在圈內(nèi)打開了知名度。和她一起搭檔的李晨回憶起當(dāng)初的合作時說:“當(dāng)時的郝蕾就和其他同學(xué)不一樣,是一個特別有思想的人。”
有思想的人,往往不會故步自封。郝蕾在拍完《17歲不哭》后直言自己不想再重復(fù)“校園偶像”的戲路,要嘗試更豐富的表演。
于是,《少年黃飛鴻》里明媚燦爛的十三姨、《緣來一家人》里純樸耿直的姜九、《肥貓尋親記》里又渴望愛情又物欲的方紀(jì)香……都成為被她塑造得令人過目不忘的形象。

▲《少年黃飛鴻》郝蕾飾演的十三姨
早期的作品中,她鮮少有機會演到主角,但對郝蕾來說,當(dāng)主角的演員不一定是好演員,但能將角色演出靈魂的演員才是好演員。
2002年,她將《少年天子》里的一個因妒成狂的深宮怨婦——靜妃,呈現(xiàn)出了十足的不甘與悲涼。

▲《少年天子》里扮演靜妃的郝蕾
深宮女人的欲望糾纏著愛恨離合,羼雜著無法支配自己命運的無奈與無力,就像班婕妤的那首《團扇詩》中的“團扇”:起初是“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fēng)發(fā)?!苯Y(jié)局卻是:“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由皇后變成靜妃的過程,是自尊心挫骨揚灰的過程,是愛越來越偏執(zhí),越來越卑微的過程。

▲《少年天子》劇照
郝蕾不只看到了靜妃的狠辣腹黑,還看到了她的哀怨與可憐:為保住尊榮的掙扎,為求取愛的垂顧的銜恨忍辱。盡管這個角色并不討喜,但郝蕾憑借自己對人物的個性化解讀,讓觀眾對靜妃反生幾分憐憫之情。
那年,郝蕾只有24歲,但她在劇中的表演已經(jīng)讓人驚嘆是“神來之筆”。
一年后,導(dǎo)演婁燁盛情邀請她出演《頤和園》。起初,因為有大量裸露鏡頭,考慮到當(dāng)時男友鄧超的感受,她拒絕了。后來在婁燁導(dǎo)演的極力游說下,加之劇本本身的吸引力,她還是決定出演。
事實證明,這個決定最終成就了郝蕾演藝生涯中的一個巔峰。
2、
郝蕾在《頤和園》中貢獻了精彩絕倫的表演,余紅這一角色后來被公認(rèn)為教科書級別的演出,而郝蕾借助此片在業(yè)界獲得了廣泛的認(rèn)同。

▲《頤和園》劇照
影評人程青松在為金馬獎評選的百大華語電影寫的關(guān)于《頤和園》的影評里,這樣評價郝蕾:
“余紅的扮演者郝蕾同時用充滿激情與感傷的表演帶出了來自歷史和愛情之中的隱痛感?!?/p>
因為電影中余紅有大量的激情戲,所以無論是由哪一個女演員來演繹,挑戰(zhàn)傳統(tǒng)價值觀都會有冒天下之大不韙之險。
但郝蕾堅定地表示:“即使不被人理解,我也要堅持,直到向大家證明什么才是好的表演。”
《頤和園》最終將郝蕾一舉推上了“文藝女神”的寶座,但因劇組未經(jīng)批準(zhǔn)參加境外電影展以及大尺度片段,后在國內(nèi)被列為了“禁片”。

一時間,毀隨譽來。加之與鄧超的分手,處于四面楚歌中的郝蕾整日恍惚,一度想去自殺。
但后來在與易立競的對話中,她仍然表示了自己能夠出演《頤和園》是一件幸運的事:
“我覺得我能夠參演這樣一部戲,我是不會有遺憾的?!?/p>
在余紅的筆記中,有這樣一段話:“人其實是愿意孤獨的,人也是愿意死的,要不然,為何偏偏與最心愛的人作對,為何對眼前的一切漠然,而去注目永不可及的事物呢?”

▲《頤和園》劇中的郝蕾、郭曉冬
那種注目與企望,于郝蕾而言,其實是對自己靈魂的獻祭。
3、
直到2006年,和郭富城合作的《白銀帝國》才讓郝蕾重回浪尖。因為這部電影,她被提名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的最佳女主,一年后終以《第四張畫》拿下金馬獎最佳女配角。

▲《白銀帝國》劇照

▲《第四張畫》劇照
此后,她在《浮城謎事》中扮演為愛復(fù)仇,最終又毅然放手的陸潔;在《黃金時代》里成為被打上時代烙印的女作家丁玲;在《親愛的》里,她化身為一名痛失愛子的母親。

▲《浮沉謎事》劇照
在這部電影里,演戲向來以爆發(fā)力著稱的郝蕾貢獻了克制的表演。在失去孩子后,她將一位母親的張皇失措、焦灼無助、肝腸寸斷并沒有以夸張渲染的方式呈現(xiàn),那種漸進式的崩潰,就像潮汐慢慢涌上海岸,直至將一切席卷而去……
由充分釋放,到克制內(nèi)斂,不止是演技的躍升,也是人格日臻成熟的體現(xiàn)。

在《親愛的》里,郝蕾雖然戲份很少,大多數(shù)時候只是作為沉默的背景,但編劇史航卻評價說,郝蕾“沒臺詞時表演更耀眼”。
影評人程青松曾毫不掩飾對她的欣賞:“郝蕾是中國最被低估的女演員?!?/strong>

有人甚至稱她是影后“無冕之王”。
主持人易立競在采訪她時曾直言不諱:
“你被稱為演技派,可是我印象中你好像只有金馬獎一個女配角。你不會覺得自己被低估了?”
“我不會。有的時候不需要你得這個獎,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嗎?從我們個人的角度說,我需要,但是整個市場不需要。重點不是你有幾座獎杯,當(dāng)然誰都想得獎,重點是你的每一點一滴對表演也好,對電影也好,是否產(chǎn)生了作用。”
她毫不回避自己對獎項的野心,但她又清醒地意識到,自己需要的是表演,而不是市場。她更在意的是自己是否賦予了角色以恒久的生命力,以及經(jīng)得起時光淘洗的巨大魅力。
▲《情滿四合院》劇照
所以她不止一次地表達過自己對表演的忠誠與熱愛:
“每個人生來都有她的任務(wù),我覺得我的任務(wù)就是演戲。”
“我希望代表這個時代成為優(yōu)秀的演員?!?/p>
嚴(yán)歌苓在《雌性的草地》中寫道:“理想這東西絕不能有半點勉強。理想可以追求,但不一定要看到它實現(xiàn),更不應(yīng)急于享受它的成果?!?/p>
但在一個浮躁喧嘩的時代,多少人汲汲于“錢貨兩訖”的現(xiàn)時成果?多少人能真正地執(zhí)念于自己的理想主義?
2007年,剛剛簽入橙天的郝蕾在經(jīng)紀(jì)人王京花安排下接了一部劇,進組沒幾天,她發(fā)現(xiàn)班底不專業(yè),便果斷退出了。
當(dāng)時的橙天在業(yè)內(nèi)聲勢頗盛,搭上這艘“順風(fēng)船”,將來也許會如日中天,況且,她和王京花的私交也很好,但她的原則不會因為個人感情而改變。因此郝蕾的解約讓她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她也曾經(jīng)為了當(dāng)代藝術(shù)攝影圖片展遠赴印度、尼泊爾取景,配合主題“無來去處”,在一片嘩然中忍痛將長發(fā)剃掉。
她無法左右人們對她的看法,但她始終有自己的堅持:
“有人說我特別自我,自我并不等于不配合,我可以配合,但是我絕不迎合。”
在中國人的生存“智慧”里,“如何討好別人”,“如何順應(yīng)這個社會”似乎是一門必修課,所謂“與世俯仰”,可是終其一生,我們很多人都沒有學(xué)會討好自己,甚至沒有勇氣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
而那個能夠“孤注一擲”的人具備的豈止是一份勇氣!
4、
這樣的郝蕾,似乎給人留下了視藝術(shù)為生命的印象。事實上,她是一個“不會為了事業(yè)而犧牲自己生活”的人:
“我不貪名也不貪利,我貪愛?!?/p>
和鄧超情到濃時,兩人還留下了相同的文身。最終的結(jié)局卻是:分道揚鑣。
對于這段感情,郝蕾有飛蛾投火一般的傾注:“我從來沒有那么愛一個人?!?/p>
▲《少年天子》劇照里的鄧超與郝蕾
分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郝蕾深陷抑郁的泥沼。
旁人只看到她后來云淡風(fēng)輕的結(jié)果,而她自己卻要在痛苦的汪洋中艱難上岸。
鄧超和孫儷結(jié)婚的時候,郝蕾發(fā)了微博,只有6個字:福臨,幸??鞓?。
“福臨”是《少年天子》里,鄧超扮演的角色名字。
他們共同完成的作品,是相愛的起點,也成為回憶的終點。
但那6個字的祝福,她隨即刪除。
▲ 2015年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的頒獎禮上,郝蕾給鄧超、段奕宏、郭濤頒獎
她用這樣的方式,與曾經(jīng)愛過的人,與自己的青春,做最后的告別。
2007年,郝蕾和在合作電影時結(jié)緣的李光潔低調(diào)完婚。
▲ 郝蕾與李光潔
他們做客節(jié)目時,主持人謝楠調(diào)侃道:“這對夫妻十分特別,沒有婚戒,沒有婚紗,也沒有舉辦隆重的儀式”,聽聞此語,郝蕾淺笑盈盈。
有情飲水飽的女子,最終并沒有等來她期待中的婚禮,卻等來了一張鬧得沸沸揚揚的“牽手照”。
郝蕾隨即發(fā)表聲明,兩人關(guān)系到此為止。
兩年的短暫婚姻,像一場來不及蘇醒的幻夢,當(dāng)她被驟然擱淺在沙灘上時,才知鏡花水月,轉(zhuǎn)眼成空。
但無論對鄧超的用情至深也好,對李光潔的快刀斬亂麻也罷,無論多愛,她都可以走得出來——再貪愛也絕不將就。
其實蝕骨的愛與絕望,都是一樣的,它們讓人總是有最深刻的體驗。
2013年8月,35歲的郝蕾生下一對雙胞胎,孩子辦百天的時候,她舉辦了婚禮,公開了自己的第二段婚姻。
▲ 郝蕾與雙胞胎兒子
盡管她當(dāng)時的先生只是一名普通的國家公務(wù)員,她仍然是奔著“一生一世”去的。
但相愛容易相守難,結(jié)婚7年后,她的婚姻又一次劃上了句號。42歲時,她成為了單身母親。
▲ 郝蕾與劉燁
“我不愿意拿柔弱去示人,不代表我沒有柔弱。但我不希望變成祥林嫂?!?/p>
同情與憐憫對她而言,沒有任何意義。
有人嘆息道,郝蕾情路坎坷。
其實每一個不肯將就的人,終究要走上一條異常崎嶇的道路。極端幸運的人,畢竟太少;大多數(shù)人最后都會委曲求全,去聊度所謂“歲月靜好”的生活。
可是有些人,更愿意成全自己。
這個并不完美的女子,在她的身上,似乎有很多可供指摘的槽點:
敏感、疏離、孤傲、濃烈、黑白分明,不懂轉(zhuǎn)圜,有時喜歡硬扛到底,這樣的性情無論在事業(yè)上和感情上都注定充滿波折,但她卻又在每一次“死”過后,奇跡般地重生。
這是她的強大之處,哪怕舔舐過刀刃上的血之后,也能轉(zhuǎn)化為滋養(yǎng)她靈魂的成分。
這也正像有人說的那樣:“她的自洽就是生活重錘一錘一錘砸向她,她能把經(jīng)歷內(nèi)化而不被打倒的關(guān)鍵?!?/p>
但從銳利到溫潤,從烈焰到清風(fēng),她的真性情從未變,屬于她自己的驕傲也從沒有改變,變的只是她看待這個世界和人生的視角:宏闊于天地,輕飏在我心。
就像2012年,她再次接受易立競采訪時,說到當(dāng)年“貪愛”的觀點,已經(jīng)轉(zhuǎn)變?yōu)榕π蘖?xí)“什么都不貪”。
她坦言一定是“你貪到了,然后你才會說其實我知道那種感覺是什么?!?/p>
她非常信服朋友講過的一段話:他說大家都別太指望自己成為“佛”,因為釋迦牟尼出生的時候已經(jīng)過了物質(zhì)關(guān),而我們誰都沒有過這關(guān),我們先要去追求這一關(guān),然后你才談得到“你不要”或者“放下”之類的。

她為此強調(diào),“我們不能虛偽地說,我們不需要它?!?/p>
需要多么真實和坦蕩,才有勇氣說出這樣的話:“我的人生沒有秘密?!?/p>
把自己敞亮地放到世界面前,就是把自己的鎧甲與軟肋一并交出,就像這些年來,她將自己的真誠與無畏傾囊而出。
在付出沉重代價的同時,她也聽到生命山谷的回響從微弱到清晰。

在一個急遽變化的時代,太多的東西左右著命運河流的最終走向,時運與機遇交錯,宏圖與實力博弈,以致她的野心還遠未實現(xiàn),曾經(jīng)的光芒也日益黯淡。
但那些經(jīng)典的形象將是她一生的勛章。
接納漸漸老去的自己,接納萬丈雄心之下最終歸于平凡的自己,這其實是我們每個人的必經(jīng)之路。
活得收放自如也好,活得大開大合也罷,在人生的舞臺上,一個人最成功的角色,不是濃墨重彩地扮演他人,而是始終如一地出演自己。

畢竟,成為忠于自己的信徒,才是這個世上最難的事。文/薺麥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