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解惑 | 翻譯練習遇到瓶頸了,怎么辦?
???

Q12:請教翻譯練習方法:我是先翻譯,然后修改一到兩遍,最后背誦參考譯文。開始感覺有效,后來遇到瓶頸了,怎么辦?
A:在翻譯學習當中,很多同學只顧練習翻譯,卻忽略翻譯學習中最為關(guān)鍵的環(huán)節(jié):審校和潤色。
翻譯修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為翻譯學習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自己的水平,反復(fù)推敲,精益求精,有點食不厭精的感覺。只有這樣,你的譯技才能日益精湛。
很多同學的翻譯學習只重數(shù)量,忽略質(zhì)量,總說自己翻譯過多少多少字,其實應(yīng)該說自己輸出過多少高質(zhì)量的文字才對。
我們打一個比喻,翻譯如同打井。即便你打過好多口井,可是沒有一口井出過水,這就意味著你永遠浮在表面,從未深入過。
這樣的話,你的水平永遠只會是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不求甚解,學藝不精。
相反,如果你從一開始就專注于要踏踏實實打一口深井,那么即便要多花力氣和功夫,也是值得的。
最終你能夠收獲甘泉,把基礎(chǔ)打得更扎實,在翻譯這條路上走得更遠。
凡事都是要先要有精專,才會有日后的廣博。翻譯更是如此。
要耐得住寂寞,小火慢燉,味道才香。心急想吃熱豆腐,只會燙舌頭,跌跟頭。

你現(xiàn)在感覺用這種方法不再奏效,遇到瓶頸,其實這說明你的水平提高了,現(xiàn)在的翻譯學習需求層次更高了,用老辦法已經(jīng)收效甚微了。
你可以想一下,做完翻譯之后,在修改的過程中,是你不斷思考、不斷琢磨的過程,最后應(yīng)該是自己給出一個理想譯文。
參考譯文固然好,但是始終不是你自己的東西,即便你當時記住了,日后也會忘記。
倒不如自己也修改出理想的譯文,和參考譯文對照來記,這樣學習效果會更好一些。
說到這里,我想說一個詞:胸有成竹。困難當前,能夠成竹在胸,心中肯定不止有一個解決方案,應(yīng)該是有上中下御敵之策。
翻譯學習也是同樣,平常要有意識培養(yǎng)給出多個版本譯文的能力。
看到原文,自己腦子中要有起碼兩到三個版本的譯文在等著,自己根據(jù)經(jīng)驗和語感找出其中最佳的選項。
談到譯文版本的選擇,這其中其實涉及到一個能力:譯文賞析能力。
也就是說,即便你自己翻譯不出來,你要有一雙慧眼,可以將不同版本分為上中下三等。
要是你能夠從參考譯文挑出刺來,那就更棒了。

以前對照參考譯文來改,意味著你只有一個衡量標桿。一來眼界不夠?qū)?,二是對參考譯文頂禮膜拜,敬若神明。
殊不知,譯無定法。
你需要做的是,鍛煉眼力和提高賞析能力,分辨參考譯文中值得改進的地方。這樣一來,你自己的翻譯段位自然就提高了。
如果你先能賞析出不同版本的優(yōu)缺點,最終得出你自己的版本,那就非常好了。
或者說,對于最終的翻譯版本,你有自己的想法,而非以參考譯文為唯一依據(jù)。
這樣一來,到了考場上,你可以從腦海中選取最優(yōu)版本作答。你的譯文是經(jīng)過思考的,質(zhì)量自然更勝一籌。
除了參考譯文,要善于得出自己認為的最優(yōu)版本譯文。
因為這一切是你動腦子得出來的,一切過程都是你親身經(jīng)歷,根本不用背,就記得很牢。

其實背誦譯文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真正掌握其中涉及到的所有詞匯、搭配、句型和語感等等。
要會活學活用,善于融會貫通。
這樣即便下次遇到其他內(nèi)容,你也不會用錯相關(guān)的知識點。因為這些內(nèi)容你都查過字典,都經(jīng)過自己的思考,而不是別人告訴你應(yīng)該如何如何。
學習到了一定階段,培養(yǎng)自己的獨立思維是最重要的。
之前,微信上有一位同學給我發(fā)來這么一句話:
“以前的時候我是純粹為了應(yīng)試而去學翻譯的,功利性很強?,F(xiàn)在只想既然學,就發(fā)自內(nèi)心感興趣與熱愛?!?/p>
當時我看到這句話,感覺很感慨,也為這位同學感到高興。
如果學習翻譯是熱愛,是投入,而不要有那么多功利和取舍,是否就可以更加兼收并蓄,營養(yǎng)更全面,能夠讓翻譯學習的大樹長得更茁壯呢?
至于腦海中翻譯譯文版本的取舍,未必是上策最好,因為你未必駕馭得住。
有時候中策可能更好,既能萬無一失,也能凸顯亮點。雖然技術(shù)難度不是最高,你卻能最出色地完成。
翻譯要懂得風險控制,好的表達并不好駕馭,如果處理得不好,可能會用的不妥當,反而弄巧成拙。
選擇自己最擅長的版本,發(fā)揮出自己的最好水平才是王道。
希望對你和有相似困惑的同學有幫助。歡迎大家點贊、轉(zhuǎn)發(fā)、評論、收藏!
對于這個問題,你怎么看?
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