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詳解 卷1:協(xié)議(原書第2版)
鏈接:pan.baidu.com/s/1-m6Xkhi7TCPdcHVZkw4Sxg?pwd=82zb?
提取碼:82zb

TCP/IP Illustrated, Volume 1: The Protocols, Second Edition
出版者的話
譯者序
本書評語
序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改編)
第1章 概述 1
1.1 體系結構原則 2
1.2 設計和實現(xiàn) 5
1.3 TCP/IP協(xié)議族結構和協(xié)議 9
1.4 Internet、內(nèi)聯(lián)網(wǎng)和外聯(lián)網(wǎng) 13
1.5 設計應用 13
1.6 標準化進程 15
1.7 實現(xiàn)和軟件分發(fā) 16
1.8 與Internet體系結構相關的攻擊 17
1.9 總結 17
1.10 參考文獻 18
第2章 Internet地址結構 21
2.1 引言 21
2.2 表示IP地址 21
2.3 基本的IP地址結構 23
2.4 CIDR和聚合 31
2.5 特殊用途地址 34
2.6 分配 42
2.7 單播地址分配 44
2.8 與IP地址相關的攻擊 48
2.9 總結 48
2.10 參考文獻 49
第3章 鏈路層 54
3.1 引言 54
3.2 以太網(wǎng)和IEEE 802局域網(wǎng)/城域網(wǎng)標準 54
3.3 全雙工、省電、自動協(xié)商和802.1X流量控制 64
3.4 網(wǎng)橋和交換機 67
3.5 無線局域網(wǎng)——IEEE 802.11(Wi-Fi) 76
3.6 點到點協(xié)議 89
3.7 環(huán)回 99
3.8 MTU和路徑MTU 101
3.9 隧道基礎 102
3.10 與鏈路層相關的攻擊 106
3.11 總結 107
3.12 參考文獻 108
第4章 地址解析協(xié)議 113
4.1 引言 113
4.2 一個例子 113
4.3 ARP緩存 115
4.4 ARP幀格式 116
4.5 ARP例子 117
4.6 ARP緩存超時 119
4.7 代理ARP 119
4.8 免費ARP和地址沖突檢測 120
4.9 arp命令 121
4.10 使用ARP設置一臺嵌入式設備的IPv4地址 121
4.11 與ARP相關的攻擊 122
4.12 總結 122
4.13 參考文獻 123
第5章 Internet協(xié)議 124
5.1 引言 124
5.2 IPv4頭部和IPv6頭部 125
5.3 IPv6擴展頭部 133
5.4 IP轉發(fā) 143
5.5 移動IP 149
5.6 IP數(shù)據(jù)報的主機處理 152
5.7 與IP相關的攻擊 156
5.8 總結 156
5.9 參考文獻 157
第6章 系統(tǒng)配置:DHCP和自動配置 161
6.1 引言 161
6.2 動態(tài)主機配置協(xié)議 161
6.3 無狀態(tài)地址自動配置 191
6.4 DHCP和DNS交互 198
6.5 以太網(wǎng)上的PPP 199
6.6 與系統(tǒng)配置相關的攻擊 201
6.7 總結 203
6.8 參考文獻 204
第7章 防火墻和網(wǎng)絡地址轉換 209
7.1 引言 209
7.2 防火墻 209
7.3 網(wǎng)絡地址轉換 212
7.4 NAT穿越 221
7.5 配置包過濾防火墻和NAT 235
7.6 IPv4/IPv6共存和過渡中的NAT 238
7.7 與防火墻和NAT相關的攻擊 243
7.8 總結 243
7.9 參考文獻 244
第8章 ICMPv4和ICMPv6:Internet控制報文協(xié)議 248
8.1 引言 248
8.2 ICMP報文 249
8.3 ICMP差錯報文 253
8.4 ICMP查詢/信息類報文 267
8.5 IPv6中的鄰居發(fā)現(xiàn) 278
8.6 ICMPv4和ICMPv6轉換 298
8.7 與ICMP相關的攻擊 301
8.8 總結 303
8.9 參考文獻 303
第9章 廣播和本地組播(IGMP和MLD) 307
9.1 引言 307
9.2 廣播 308
9.3 組播 311
9.4 互聯(lián)網(wǎng)組管理協(xié)議和組播偵聽發(fā)現(xiàn)協(xié)議 318
9.5 與IGMP和MLD相關的攻擊 332
9.6 總結 332
9.7 參考文獻 333
第10章 用戶數(shù)據(jù)報協(xié)議和IP分片 335
10.1 引言 335
10.2 UDP頭部 335
10.3 UDP校驗和 336
10.4 例子 338
10.5 UDP和IPv6 340
10.6 UDP-Lite 345
10.7 IP分片 345
10.8 采用UDP的路徑MTU發(fā)現(xiàn) 349
10.9 IP分片和ARP/ND之間的交互 351
10.10 最大UDP數(shù)據(jù)報長度 352
10.11 UDP服務器的設計 353
10.12 UDP/IPv4和UDP/IPv6數(shù)據(jù)報的轉換 358
10.13 互聯(lián)網(wǎng)中的UDP 358
10.14 與UDP和IP分片相關的攻擊 359
10.15 總結 360
10.16 參考文獻 360
第11章 名稱解析和域名系統(tǒng) 362
11.1 引言 362
11.2 DNS名稱空間 362
11.3 名稱服務器和區(qū)域 366
11.4 緩存 366
11.5 DNS協(xié)議 367
11.6 排序列表、循環(huán)和分離DNS 402
11.7 開放DNS服務器和DynDNS 403
11.8 透明度和擴展性 404
11.9 從IPv4向IPv6轉換DNS 404
11.10 LLMNR和mDNS 405
11.11 LDAP 406
11.12 與DNS相關的攻擊 406
11.13 總結 407
11.14 參考文獻 408
第12章 TCP:傳輸控制協(xié)議(初步) 412
12.1 引言 412
12.2 TCP的引入 415
12.3 TCP頭部和封裝 418
12.4 總結 420
12.5 參考文獻 421
第13章 TCP連接管理 423
13.1 引言 423
13.2 TCP連接的建立與終止 423
13.3 TCP選項 431
13.4 TCP的路徑最大傳輸單元發(fā)現(xiàn) 436
13.5 TCP狀態(tài)轉換 439
13.6 重置報文段 447
13.7 TCP服務器選項 451
13.8 與TCP連接管理相關的攻擊 458
13.9 總結 459
13.10 參考文獻 460
第14章 TCP超時與重傳 462
第15章 TCP數(shù)據(jù)流與窗口管理 492
第16章 TCP擁塞控制 517
第17章 TCP保活機制 563
第18章 安全:可擴展身份認證協(xié)議、IP安全協(xié)議、傳輸層安全、DNS安全、域名密鑰識別郵件 571
縮略語 666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譯者序
TCP/IP Illustrated, Volume 1: The Protocols, Second Edition
21世紀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數(shù)字化、網(wǎng)絡化與信息化,支撐這一切的正是功能日益強大的計算機網(wǎng)絡。目前,計算機網(wǎng)絡已成為支撐現(xiàn)代社會運行的基礎設施,并成為影響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科學與文化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我們知道,TCP/IP已成為計算機網(wǎng)絡事實上的標準。在關于TCP/IP的著作中,最有影響的著作之一就是W. Richard Stevens著的《TCP/IP詳解 卷1:協(xié)議》,本書第2版由Kevin R. Fall在原著的基礎上修訂而成。
本書的特點是內(nèi)容豐富,概念清晰,論述詳細,圖文并茂。本書每章開頭都有一個引言,然后對某個技術或協(xié)議進行詳細介紹,最后給出相關的安全問題、總結與參考文獻。本書通過很多例子來說明問題,并在最后給出了書中用到的縮略語,這對讀者了解相關術語有很大的幫助。
本書的前言、第1~6章和縮略語由吳英翻譯,第7~12章由張玉翻譯,第13~18章由許昱瑋翻譯,全書由吳功宜教授審校。我們在翻譯過程中盡可能尊重原著的思想,但是限于譯者的學識,書中難免存在疏漏和理解錯誤之處,敬請讀者指正。
譯者
2016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