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新官上任,想要達到殺雞儆猴的效果該怎么做?
《資治通鑒》第二卷 周紀二
【原文】
令行期年,秦民之國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數(shù)。于是太子犯法。衛(wèi)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泵魅?,秦人皆趨令。
【譯文】
法令頒布實施一年后,成百上千的秦國百姓紛紛前往國都陳述新法給人民帶來的不便。這個時候,太子也觸犯了法律。衛(wèi)鞅說:“法令之所以不能很好地施行,是因為在上位的都不去帶頭遵守。而太子是儲君,又不能對他施以刑罰,便處罰他的右傅公子虔,在太子的老師公孫賈臉上刺墨字。”第二天,秦國人聽說之后,都開始遵奉法令了。
【材料解析】
人都是守舊的,當某種習(xí)慣和制度時間長了后,就會適應(yīng)當初的生活方式。一旦出現(xiàn)新的制度,人就會特別不適應(yīng),哪怕新的制度百利無一害,人都會條件反射式反抗。同樣的,商鞅在秦國開始變法后,也有很多秦國國民開始反對變法,尤其是太子帶頭觸犯法律。面對諸多阻礙,商鞅當前的優(yōu)勢是也秦孝公在背后支持,劣勢的他屬于外來戶,自身在秦國內(nèi)沒多少威望。所以,商鞅要想把新法貫徹下去,必須想辦法填補自身威望的不足。施恩和恐懼?施恩不行,因為自己實力不足以給頂級貴族什么,那么只能制造恐懼。
所以,商鞅把立威制造恐懼的刀子對準秦孝公的哥哥公子虔,和大夫公孫賈。這兩個人在秦國都是有背景,有聲望,有實權(quán)的人物。關(guān)鍵還是太子的老師,這兩類人誰都惹不起。拿他們的血來祭刀,成功與否是什么后果他知道嗎?商鞅當然知道什么后,但是他為什么依然拿這兩位大爺作為立威對象呢?
1、權(quán)力基礎(chǔ)的考量和維護
商鞅是外來戶,并非秦國貴族土著,所以他在秦國沒有任何的權(quán)力基礎(chǔ),或者說這個時候他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勢力?,F(xiàn)在他主持變法的權(quán)力全部來源于秦孝公,所以要想穩(wěn)住權(quán)力源頭,他只需要把秦孝公這頭穩(wěn)住就OK了。而秦孝公繼續(xù)信任他,繼續(xù)授權(quán)的前提是他變法必須要有看得見的成效也就是說要有業(yè)績,至于工作中有什么困難,一兩次我?guī)湍愀愣ǎ螖?shù)多了自己搞定。所以,對商鞅來說變法成功對自己,對孝公意義都非常重大。故而,任何阻礙商鞅變法的,都是對他權(quán)力的威脅,無論是誰。
2、矛盾源頭的考量
變法必然在秦國掀起一場社會矛盾對立的局面,那就是商鞅和貴族、世族之家的矛盾對立,這兩股力量是勢不兩立,而且矛盾不可協(xié)調(diào)。而公子虔和公孫乾是秦國貴族勢力的代表人物,只要變法繼續(xù),矛盾必然會存在。這并不是商鞅跟貴族之間私下的矛盾,而是和變法本身的矛盾。也并不是說商鞅和某某貴族關(guān)系好,這個矛盾就會消失,因為這個是不可能的,只要你變法就要重新分配社會資源,就要從原有貴族手里奪取資源。
那么既然這個矛盾必然存在,而且無法調(diào)和。本就已經(jīng)存在了敵對關(guān)系,與其對對手存在幻想,不如先下手為強,這樣順帶拿來立威最合適不過了。
3、身份角色選擇的考量
變法開始,后面的阻力會越來越多,要想繼續(xù)推行下去,必須要樹立威信才能減少阻力。如果這個時候隨隨便便找?guī)讉€阿貓阿狗殺掉來立威,這樣行不行,當然可行。但是效果不明顯,因為這些阿貓阿狗在社會上沒有地位,殺了就殺了,頂多能震懾其他的阿貓阿狗,可根本達不到殺雞儆猴的效果,其他貴族后面照樣我行我素。所以,為了真正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必須拿那些分量重、身份足夠顯貴的雞來殺。
有人會想,處罰公子虔和公孫乾是不是有點過了,難道不怕他們報復(fù)商鞅。其實這樣講是有道理的,但是細細想起來后果會更嚴重。因為如果只是把公子虔和公孫乾各打50大板,其一貴族勢力會認為商鞅怕他們,后面會更加得寸進尺,最后變法會不了了之,其二,秦國百姓看了,同樣的法,說好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結(jié)果還沒出什么問題就被別人給唬住了,變法還不如不變好,還不是老樣子,只是糊弄老百姓罷了,這樣會兩頭不討好。
既然變法和貴族已經(jīng)達到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就索性得罪到底,不給自己留任何念想和余地。慈不帶兵,義不掌財,什么事情這也怕,那也留余地,事情沒辦法干了。
所以說每一個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都具有超凡的勇氣和魄力,為了做成事情,至于個人生死榮辱根本沒有當回事,要的就是想要做有利于國和民的偉大事業(yè),我們一般人在面對這種問題極大部分要么和稀泥要么得過且過,差不多就可以了。
【啟發(fā)】
商鞅變法面對的情況其實就是新領(lǐng)導(dǎo)上位后,威信不足所要面對如何立威的問題。其中殺雞儆猴無疑的最好的變法,但是這有幾個原則:
1、選對拿來祭刀的人
這個人分量必須足夠,要要一定的社會地位,拿來立威能夠唬得住其他人。比如諸葛亮拿馬謖立威,孫子殺吳王愛妃立威,曾國藩殺營官立威等等。只有這樣才能說明一視同仁,才能讓別人不要心存僥幸,更不要以為自己有地位有錢就可以排外,現(xiàn)在是比你更有錢更有地位的人都被砍了,你想挑戰(zhàn)一下。
2、找到恰當?shù)睦碛?/p>
立威是手段,讓別人聽話才是目的,不跟你對著干才是硬道理。所以,立威的目的必須要站得住腳。不能隨隨便便找一個理由,比如某某誰剛才在地上吐口痰就要砍對方腦袋,這樣顯然說不過去。
3、找到恰當?shù)奶幜P方式
古代立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殺人?,F(xiàn)代立威就是撤職或進行績效考核。所以立威的方式必須要讓當事人感覺到疼,并且還要讓其他旁觀者感同身受,生怕板子拍到自己身上,這樣才有效果。
4、要敢于下狠手,不要心存幻想
只要我們的階級立場具有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那么我們就不要對敵人抱有任何幻想,不要以為對方跟你關(guān)系好,跟你是哥們,你就網(wǎng)開一面,這樣只會因小失大,最后吃虧倒霉的還是自己。在重要事情,關(guān)鍵立場上要敢于下狠手,不能有婦人之仁。項羽就是這樣的人,當初劉邦已經(jīng)自立門戶了,將來也是自己競爭天下共主的對手,可惜他婦人之仁在鴻門宴上念及舊情最后反被別人滅。所以但凡做大事的人絕對不能感情用事,該出手的時候就要出手,哪怕對方是自己父母也要下手。
閱讀更多文章,請關(guān)注首發(fā)公眾號:【鑒史悟道】,免費獲取10萬冊電子書 。
和20萬歷史愛好者共同研讀《資治通鑒》,學(xué)點通鑒智慧,少走十年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