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盤鍋包肉賣20萬:東北大廚的笨拙走紅


一個普通廚師的20年,會發(fā)生多少故事?
在后廚的一隅之地里打轉(zhuǎn),終日與油煙為伴,燥熱,忙碌,疲憊,與正常的社交隔絕,收入平平,社會地位不高,卻要求長久而持續(xù)的自律和專業(yè)。
但也有人,在廚房的方寸之間闖出一個更大的世界——5年更新860多條快視頻,沒有幽默的劇情,沒有動人的文案,沒有精美的畫面,只有簡單粗暴的烹飪教程,卻收獲了230萬粉絲;首個專場直播的總成交額就達到了195萬;制作了50道菜的量化版課程,超過10萬人次購買,賣了數(shù)百萬元。
這是快手用戶“廚高一丈”韓總廚的部分成績單。不熟悉他的人或許會驚訝,這位看似“平平無奇”的東北大廚,究竟有何魔力成為直播間鐵粉贊不絕口的“老大”?
直播間的“老大”
“小二,上菜!”
一開口就是濃重的大連口音,自帶地理坐標,南方網(wǎng)友或許聽著有些含糊,跟韓總廚學(xué)做菜的東北老鄉(xiāng)卻會心一笑,也有人在評論區(qū)留言:都不用看,聽口音就知道你是哪里人。
2017年6月至今,韓總廚在快手上發(fā)布了860條視頻,即800多道菜。你所能叫出名字的家常菜,幾乎都能在他的視頻里找到。一句“小二,上菜”,是他每條視頻結(jié)尾的“標配”,熟悉他的粉絲甚至覺得,這比那句“翠花,上酸菜”更有魔性。
在快手教做菜只是韓總廚的副業(yè),他的本職工作是大連市一家餐廳的總廚。每天早上9點,他準時來到店里,分配、調(diào)動和監(jiān)督水臺、打荷、砧板、爐頭等各個崗位的工作。到了下午兩點,后廚有兩個小時的休息時間,然后一直工作到晚上九點,飯店準備打烊,后廚下班。這時,韓總廚一天中必不可少的工作才剛剛開始。
他回到自己的工作室,架好手機開始直播,和全國各地的老鐵們交流廚藝。所謂的工作室,其實就是一間廚房。在快手賺到第一桶金后,為方便直播和拍視頻,他干脆租了間房子裝修成廚房,中餐館后廚的配備,這里一應(yīng)俱全。
2019年初,韓總廚在快手已經(jīng)有66萬粉絲。在粉絲的慫恿下,他開了第一次直播。他不善表達,生怕不知道跟粉絲聊什么。當晚他穿著短袖,把窗打開,大冷天的依然緊張得直冒冷汗。后來播得多了,他就跟“韓家軍”打成了一片,跟很多粉絲處成了朋友,一聊就是一晚上。
“老大”是很多粉絲對他的稱呼,他們以“韓家軍”自居,還有人注冊“韓家軍某某某”的賬號,專門記錄學(xué)習韓總廚燒菜的作品。韓總廚不知道“老大”是怎么來的,但他坦言,每天晚上打開直播,和“韓家軍”切磋廚藝,是他一天中最期待也是最快樂的時刻。
烹飪教學(xué)是韓總廚直播的重頭戲。他也毫無保留,東北菜、川菜、魯菜等各種家常菜、海鮮和面食系列,一身廚藝傾囊相授。教學(xué)的菜譜,通常是最常見的、大眾基礎(chǔ)好的家常菜,比如鍋包肉、溜肝尖、火爆腰花、鍋塌海鮮、酥炸茄盒、麻婆豆腐等等。
這些菜品的共同特點是制作方法簡單易懂,就算沒什么廚藝的人照著做也能學(xué)個十之八九。比如經(jīng)典魯菜之一的九轉(zhuǎn)大腸,他麻利地將大腸頭處理干凈,再套腸、焯水,調(diào)湯汁后下高壓鍋上氣壓20分鐘,撈出切段并插上牙簽固定,倒入棗紅色的湯汁攪拌均勻,再放進另一種湯汁上色悶煮收汁,最后淋料油出鍋即可。別人看來復(fù)雜難做的九轉(zhuǎn)大腸,就這樣被韓總廚用兩分鐘的視頻呈現(xiàn)出來。

“韓家軍”里有一部分是專業(yè)廚師群體,但更多是大眾百姓。韓總廚認為,高端菜品不夠接地氣,而深受大眾喜愛的家常菜,才是老百姓最富有煙火氣的口味。這些貼合百姓的家常菜讓他深受粉絲喜愛,無形中,他也把過去只能師徒相傳的烹飪技藝從飯店帶入了尋常百姓家。就算是普通的食材,在他這里也變得活色生香起來,所以不管是廚房小白還是同行大廚,都客客氣氣叫他一聲“老大”。
當然了,也不是每個人都是沖著跟“老大”學(xué)廚來的。兩百多萬粉絲,總有那么一撮人是來看熱鬧的,他們喜歡看美食類短視頻不一定為了學(xué)做飯,而是通過看廚師做飯達到某種內(nèi)心的滿足感和愉悅感,精湛的刀功和冒著熱氣出鍋的菜肴,看著有一種爽感。更何況,韓總廚看似并不華麗的刀工翻勺,卻是從業(yè)20幾年攢下的功力,也不是對著視頻比劃幾天就能學(xué)會的。

但這并不影響“韓家軍”在直播間的熱情。因為除了烹飪,韓總廚也跟大家隨便嘮嗑,聊生活,聊家庭,聊后廚的秘辛,聊自己的過去,聊家長里短,每天晚上的閑聊里總藏著些許故事。
韓總廚的故事,實在談不上跌宕起伏精彩傳奇。
用他的話說,他的人生更多是在廚房的一隅之地里打轉(zhuǎn),為生計勞碌。他的一些同行,后來無奈轉(zhuǎn)行了,他卻用熱愛抵抗漫長,在方寸之間看到了一個更大的世界。
?后廚里的“笨小孩”
5年前在快手發(fā)第一條視頻時,韓總廚怎么也沒想到,有天自己會走紅網(wǎng)絡(luò),成為美食品類的頭部創(chuàng)作者。
韓總廚本名叫韓文寶,出生在大連瓦房店的一個農(nóng)村家庭。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他小學(xué)時就為家里分擔燒柴做飯的任務(wù)。他喜歡燒菜,看到電視上技術(shù)培訓(xùn)學(xué)校的廣告,廚師們爆炒勾火時鍋里燃起火焰,覺得特別炫酷,心想以后自己也去學(xué),也得這么炒。
另一個原因是,他是別人眼中的“笨小孩”,學(xué)習上倒也用功,但成績總是“一般般”。他覺得自己不是讀書的料,初中畢業(yè)后毅然進入大連的一所技工學(xué)校學(xué)習廚藝,想著只要掌握一門手藝,總歸能混口飯吃。
“我媽媽是農(nóng)民,爸爸在工地干苦力,掙的辛苦錢全供我上學(xué)。廚師這條路是我自己選的,我沒有回頭路。”他把自己在校學(xué)廚的經(jīng)歷概括為一個詞,勤學(xué)苦練。別人在睡覺,他在練雕刻。別人上課他在練習,別人下課了,他還在練習。記不住的知識點,他就死記硬背。一年后的畢業(yè)考核里,食雕、炒菜、刀工他全得了一等獎。帶著這三個一等獎,他孤身來到北京,進入一家高檔酒店做食品雕刻。

帶著一腔熱血的北漂少年,正好趕上了中國傳統(tǒng)菜肴爆發(fā)的90年代。彼時,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曾被蹉跎歲月禁錮的食欲得以勃發(fā),那些代代相傳的經(jīng)典味道重新被擺上酒肆飯館的餐桌。尤其是高檔宴席,精美的食雕是色彩搭配、擺盤呈現(xiàn)上的畫龍點睛之筆,雕刻人才需求大增。
在北京,韓文寶成為后廚流水線上的一把刻刀,每天的工作就是不停地雕不停地雕。食雕是門細活,非常考驗廚師的創(chuàng)意和耐力,一刀一劃、一勾一勒都有講究??此瓶菰锓ξ兜墓ぷ鳎屗毦土藡故斓牡斗?,南瓜、蘿卜這些普通食材被他靈巧的雙手賦予了靈動的生命力。
做了一年食雕,他轉(zhuǎn)而去做涼菜,向全能型廚師不斷精進。涼菜讓他對砧板、切配的工序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們這行,講究‘七分刀工三分灶’,做涼菜練的還是刀工切配的基本功?!鼻信涫且粋€內(nèi)容豐富的工藝流程,也為他上灶臺打好了基礎(chǔ)。有了這層基礎(chǔ),他開始上灶臺炒菜。
炒了兩年熱菜,他成為了一名廚師長,那一年他才26歲。在這個總廚平均年齡近40歲的行業(yè)里,他稱得上是年少有為。對一個大廚來說,悶頭把自己的菜炒好就行了,但作為廚師長,他需要去整體規(guī)劃運營菜品結(jié)構(gòu),培訓(xùn)廚師,把控出品,還要把毛利卡好,“讓老板賺錢,后廚的兄弟們才有飯吃?!?/span>
在廚師長崗位埋頭苦干十年,終日聞著油煙,被燥熱、忙碌、疲憊、壓抑包圍,與正常的社會隔絕,長久而持續(xù)的專業(yè)要求,讓他停不下來,也不敢停下來,職業(yè)生涯好像一眼就能看到盡頭。
短視頻改變了這一切,讓他原本封閉的工作環(huán)境得以被外界窺探。
剛開始,韓總廚的想法很簡單,看到身邊很多朋友都玩快手,便想著把自己的工作也拍成短視頻。堅持發(fā)了幾個月作品,僅漲粉百來個。他沒有放棄,多年的從業(yè)經(jīng)歷磨礪了他堅韌的毅力。持續(xù)更新了一年,笨拙的堅持讓他得到流量的垂青,麻辣香鍋、干鍋土豆片這幾個爆款的播放量均過100w+。
漲粉越多,他就越賣力地教大家,總想著視頻里要喊出點氣勢,結(jié)果把自己的嗓子喊壞了,不得不停播休養(yǎng)了半年。期間,很多粉絲發(fā)來私信詢問,“韓廚,最近怎么沒直播?”,“韓師傅好點了嗎,兄弟們想你!”
再后來,快手為扶植廚師群體推出“名廚計劃”,韓總廚漲粉越來越快,到2021年6月,全網(wǎng)粉絲突破300w。比起如何在短視頻的世界得到流量的垂青,韓總廚更擅長如何把一道菜做好,跟粉絲真心換真心才是他的法寶。

“韓家軍”的人群年紀分布從20幾歲的小年輕到70多歲的老年人,等級十級以上的鐵粉就有數(shù)千人。應(yīng)粉絲的要求,韓總廚推出商業(yè)量化版,把教學(xué)內(nèi)容進行量化,不再使用“少許”、“一些”、“大量”這樣模糊的量詞,而是精確到克。比如一道口味濃郁鮮美的蒜香鱸魚,燉魚料各放多少克,沖油料又各放多少克都詳細列出來,吸引了近8000人付費學(xué)習。
他甚至幾個菜打包起來,比如“鍋包肉+溜肉段+地三鮮”合著做,菜品搭配營養(yǎng)均衡,還能讓食材相互搭配使用,更省材更高效。這套99元的課程他賣了2000多單,有人打趣說,“一盤鍋包肉就賣了20萬的高價”。
但最讓他欣慰的,是粉絲的正反饋。經(jīng)常有同行學(xué)了他的課程,來直播間反饋說廚藝提高了,店里的生意變好了,或者老板加了工資云云。這樣的反饋讓韓總廚特別有成就感,覺得自己做的事可以幫助到更多的人,“這比我賣了多少課還要開心?!?/span>
風格如此樸實無華,粉絲卻又如此擁護支持,讓韓總廚成為網(wǎng)紅廚師里特別的存在。他自詡不是聰明人,卻用最“笨”的方式成為很多人眼中最實在、最接地氣的大廚。
廚房里的“哲學(xué)家”? ??
在快手走紅后的一個變化是,慕名到韓總廚所在飯店就餐的顧客越來越多。還有外地粉絲專門驅(qū)車來大連,到店里指名要吃他炒的菜。這家主打東北菜、大連特色海鮮的飯館頓時生意火爆,飯點往往一桌難求。
還有的粉絲慕名前來拜師,成為他后廚團隊的一員。他不僅教他們技術(shù),還為他們的職業(yè)規(guī)劃做評估,誰的刀工到什么水平,誰的炒菜是什么段位,誰距離主廚還差什么。
在后廚管理上他也有煩惱,現(xiàn)在的年輕人從小嬌生慣養(yǎng),心態(tài)比較浮躁,沒有老一輩廚師的進取心?!艾F(xiàn)在的父母總希望孩子去追求‘多金、體面’的事業(yè),但這往往是浮躁的、表面的東西?!彼J為,食物可以讓人回歸到自己的內(nèi)心,在一蔬一飯中與真實的生活對話,借由美食去專注當下。
所以韓總廚很早就讓兩個兒子走進家里的廚房,讓他們參與到簡單的切配和烹飪中,教他們學(xué)習一日三餐的基本生存技能。他經(jīng)歷過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知道美食教育可以讓這一代的孩子進一步了解人類與自然的關(guān)系,對食物和土地有感恩和敬畏之心,這樣的價值觀會影響他們的一生。
汪曾祺說,愿意做菜給別人吃的人是比較不自私的。汪老最大的樂趣是看著家人或客人吃得高興,盤盤見底。韓總廚亦是如此,脫下廚師服,他有時間就會給家里人做飯,一大盤端上桌,兩個娃立馬“支棱”起來,他打心底感到滿足。
逢年過節(jié)和親朋聚會,自然少不了韓大總廚露一手東北家常菜?!皷|北菜往往分量扎實、味道濃郁,很貼合俺們東北人熱情豪爽的性情。”韓總廚認為,東北菜可粗獷也可精致,可重口也可清淡,有硬菜也有女士菜,這正是東北人的包容與柔情。
所謂的女士菜,是東北人餐桌上偏向女性、小孩和老人口味的菜肴,表面上看是硬菜,口感上卻軟綿甜糯。女士菜也是韓總廚的拿手絕活,比如他做的掛霜地瓜,金黃外皮下掛著雪白的冰糖,口感酥脆香甜,擺盤精美,光是看著就“秀色可餐”。
女士菜里最經(jīng)典的鍋包肉,對韓總廚而言也是一道意義特殊的菜肴,不僅是記憶中的家鄉(xiāng)味道,也是如今店里的招牌菜,他最能拿得出手的菜肴之一。他做的老式鍋包肉,裹糊厚度適中,炸出來的肉不硬不粘牙,湯汁牢牢掛在肉片上,但豬肉的本味又不被糖醋汁蓋住,咬上一口,各種味道的層次感在舌尖上的味蕾瞬間爆炸。
很多人覺得鍋包肉制作過程麻煩,往往下館子才能吃得到。而在快手直播間,韓總廚細心傳授鍋包肉的三個秘訣,很多網(wǎng)友在家照著做,甚至反饋說比飯店做的更好吃,言語中成就感拉滿。
韓總廚回憶起從前下館子,一大盤鍋包肉,炒菜配上一碗熱騰騰的米飯,就是生活的好滋味。但他也遺憾的看到,如今很多人聚餐首選火鍋、烤肉,被外賣投喂的年輕人已經(jīng)懶得進廚房了。所以他想做的,就是通過短視頻的教學(xué),讓更多經(jīng)典菜式重回老百姓的餐桌,讓更多年輕人愛上烹飪,把中國的傳統(tǒng)美味傳承下去。
韓總廚身上體現(xiàn)的人生哲學(xué),其實也是中國人骨子里最傳統(tǒng)、最樸素的價值觀。他出身底層,學(xué)歷不高,沒想過自己有朝一日會變成所謂的“紅人”,并因此收獲名與利,找到更大的人生價值。所以他格外珍視人與人之間的因緣際會,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
現(xiàn)在,韓總廚有多重身份,是餐廳廚師長,是快手紅人,是內(nèi)容創(chuàng)作者,也是將平凡日子過得熱氣騰騰的追夢人。盡管已經(jīng)是聲名在外的總廚,但他還是喜歡親自動刀玩火、烹魚切肉的樂趣。哪天若是后廚爐子上的幾個人中有人休息,他就頂崗上去炒菜,最常做的菜肴,總少不了那盤老式鍋包肉。
他選用豬身上最嫩的外脊肉,切成肉片兒,再裹上一層糊下鍋炸至焦香酥脆,再把湯汁?至粘稠,下入肉片澆上汁,加入佐料,淋上熱油,翻炒均勻,出鍋裝盤,廚房里再次傳來熟悉的聲音。
“小二,過來上菜!”
一個叫We的工作室出品?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zhuǎn)載
作者:張先森
編輯:裴大哥 | 丑橘
圖片:“廚高一丈”韓總廚(快手ID:hanzongchu6668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