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未逢沙場懼,教頭鐵血固人心

抗美援朝精神探索——訓練員篇
為傳承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繼承前輩意志,關心前輩生活,塔里木大學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院暑期三下鄉(xiāng)“銘抗美援朝精神,做時代先進青年”社會實踐團隊,于8月20日前往張治國老先生的家中拜訪,團隊成員已于8月15日到達河南許昌并在做完準備工作后開展系列活動,傾聽前輩的光輝故事,學習先輩的偉大精神。

在許昌市襄城縣城關鎮(zhèn)退伍軍人站的幫助下,我們有幸拜訪到張治國老先生,老先生在抗美援朝期間是干部,在營中任書記一職,在大別山黃川縣訓練新兵,為抗美援朝戰(zhàn)役輸送新鮮血液,前前后后訓練了多批戰(zhàn)士,每批有600名之多。當時在營里的時候,營長不識字,教導員有疾病在身,因此在營中的文字工作與訓練工作便全落在了他的身上。在當時條件艱苦,沒有擴音設備,在訓練新兵時只能用自己的聲音來讓大家聽清楚口令,喉嚨也正是在這個時候留下病根,時至今日聲音嘶啞。
?

除此之外,老先生還為我們展示這些年一直以來得到的各種榮譽(比較遺憾的是有幾個紀念章在搬家時被弄丟了),看著金閃閃的勛章,團隊成員眼里發(fā)亮,滿眼敬佩。
緊接著老先生還向我們介紹了當年訓練情況,形勢,以及訓練方法,如下:
包括跑步、俯臥撐、仰臥起坐、引體向上等基本的全身性耐力和力量訓練。
再進一步,還有以增強身體各個方面能力為目標,如爬繩、爬山、懸崖下降、障礙跑等。
戰(zhàn)術訓練:模擬實戰(zhàn)環(huán)境下的體能要求,如攜帶重裝備進行行軍、快速爬行、短距離沖刺等。
戰(zhàn)斗格斗訓練:包括近身格斗、搏擊術、自衛(wèi)技巧等,以提高士兵的戰(zhàn)斗力和近身作戰(zhàn)能力。
這些訓練項目通常也會根據(jù)不同軍種和特定任務的要求而有所不同,例如有些隊伍負責戰(zhàn)場上穿插游擊,有些則在后方用炮火猛擊。不同的訓練目的是培養(yǎng)士兵的身體素質(zhì)和戰(zhàn)斗能力,使其能夠勝任各種復雜和艱苦的任務。
除此之外,精神上也需要“訓練”,大家上戰(zhàn)場,刀槍無眼,難免心中會有恐懼害怕的心情,因此,鼓舞大家的士氣,塑造一支不怕困難,敢打敢贏的隊伍十分重要。為此,在訓練的時候,作為書記的老先生會給戰(zhàn)士們講出目前國家的形勢,階級斗爭,以及在當時目前的戰(zhàn)斗狀況,鼓舞大家的士氣,當大家聽到這次戰(zhàn)役,不僅是為我們自己打,更是為了我們身后的老婆孩子,我們熱愛的這份土地時,原本部隊里還有恐懼的心情,在這之后每個人都斗志昂揚,沒有人偷懶,逃避訓練,等待著為國報效的時刻。
?

老先生非常高興我們來看他,但由于喉嚨不能說話太久,我們并未久坐,聊了一會便讓老先生休息了,又與家屬嘮了一些家常。奶奶說國家把他們照顧的很好,補貼,看病報銷樣樣不少,政府工作人員也會來拜訪探望。此外,奶奶還驕傲的對我們說他的兒子如今也在鄭州軍區(qū)服役,是一名軍人。我想,這就是意志的傳承吧。
經(jīng)過這次拜訪,我們知道那個時候我們并不富裕,本來經(jīng)受過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的我們已經(jīng)是積貧積弱,百廢待興了,偏偏遇上美帝國主義囂張跋扈,但好在老一輩人敢打敢拼,有積極的戰(zhàn)斗精神,有為祖國現(xiàn)身的覺悟,有為守護身后家國的使命與責任,不怕不懼,敢打敢贏,才讓我們在新中國成立的幾十年里和平穩(wěn)定,免受戰(zhàn)爭之苦。
?

在最后,老人對我們青年人說了一些話,我希望能把它帶給所有能看到的大家:孩子們,雖然現(xiàn)在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但是以前的苦日子要記得,有些東西一定不能忘記,不要忘本,好好學習,好好用自身學識來報效國家,國家能不能更富強,就看你們的表現(xiàn)了。
???????????????????????????????????????文(翟旭磊/陳航)
???????????????????????????????????????????攝(陳航/朱宏星)
?????????????????????????????????隊伍指導老師(何思思/羅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