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南:胡錫進微笑體與魯迅自媒體
中央網(wǎng)信辦為期兩個月從嚴整治自媒體亂象專項行動深得人心,取得了積極成效。
作為自媒體人,我是這個專項行動的響應者、支持者、擁護者,還要爭取當模范踐行者。

與傳統(tǒng)媒體相比,自媒體信息缺少嚴格的審核把關(guān)流程,一個點擊,便可以實現(xiàn)面向公眾的廣泛傳播,所有播發(fā)出去的內(nèi)容即具有公共屬性,所以自媒體理應擔負相應的傳播責任。
是否可以這樣理解:在平臺上所發(fā)表的內(nèi)容,具有公共屬性,因此司馬南的平臺不是自己任意處置的自留地。必須嚴肅合法合規(guī),必須盡力做到合情合理。
那與官媒不是大同小異了嗎?
我們不可能達到官媒的高度,我們永遠會有胡同里一個退休老頭兒的視角,一個68歲的老人和一個18歲的年輕人怎么能看法完全一樣呢?一個退休多年的,生活在人堆里的的人怎么可能與官媒那些寫評論的人感受完全一致呢?
盡管我也有過幾十年的新聞工作經(jīng)驗,從東北生產(chǎn)建設兵團開始即做廣播站做通訊員,大學畢業(yè)之后從教師和公務員的崗位上進入新聞專業(yè)隊伍,于報紙、廣播、電視媒體上長時間從業(yè),且主司經(jīng)濟評論社會評論,仍然感到瞬息萬變的新時代,媒體工作對從業(yè)素質(zhì)提出的要求非常之高,常常感到不適應。

多次跟老胡私下表示,希望能夠得到他的指點和幫助。胡錫進是我們媒體評論的一面旗幟,他總是能夠跟上時代的脈動,敏銳準確地把握分寸,給予正確的輿論導向,盡管也不是永遠正確。
老胡還有一個大優(yōu)點,就是他承受得起別人對他的批評挑剔,甚至是苛求,他笑瞇瞇的表情與馬里亞納海溝似的包容,正是我們今天互聯(lián)網(wǎng)上創(chuàng)造風清氣正的環(huán)境和諧美好的氛圍所需要的。
兩口子悄悄嘀咕啥無所謂,日記上自己寫啥也無所謂,上了網(wǎng)便是進入公共空間,做自媒體節(jié)目啊,健康積極的內(nèi)容是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應有之義。
我這個人打小嘴欠,越老越嘴欠,跟從小咸菜疙瘩吃多了,老來依然口味重一樣,時不時往里放鹽,有時還放小米辣。我也不是啥道德完人,背負道德瑕疵,時有卑下情操,喜歡和長得好看的女孩合影,還老想發(fā)出來得瑟。2022年,有人一針沒見血地指出我是“職業(yè)壞人”,是反對民營經(jīng)濟的罪魁禍首……
其實我這個壞人,沒有那么職業(yè),也不反對民營經(jīng)濟,“兩個毫不動搖”的意識還是很強的,也就是個比一般人差點兒的二般人,招人痛恨的原因是我這張嘴。
對待所有的批評,宜用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strong>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 然而更多的是,無情面地解剖我自己。” 魯迅先生尚且如此,況乎我輩?

我曾想,魯迅先生如果活在今天的自媒體時代,他的那些雜文,他的一個都不寬恕的精神,他痛打落水狗的風格,想必對撞墻沉船的公知會構(gòu)成巨大的威脅,那些涉嫌巨額國有資產(chǎn)流失問題的當事人,怕也不會喜歡魯迅,說不定會組織更高境界的270+ 予以詆毀,污蔑他拿盧布啥的。
至于與吳宓、與章士釗、與陳源、與梁實秋、與田漢、與郭沫若、與徐懋庸、與顧頡剛、與高長虹等,革命營壘內(nèi)郭的分歧誤會也少不了。
總之,那是另一番大大地有趣。
我們今天依然需要魯迅。
魯迅不是只會打嘴仗,他俯首甘為孺子牛,對這個民族愛得深沉。
我們紀念魯迅,不僅是因為他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而且因為他是一個民族解放的急先鋒。魯迅具有政治遠見、斗爭精神和犧牲精神,這三個特點形成了偉大的“魯迅精神”一一這是毛主席的原話。
在今天的自媒體時代,我們要學習魯迅先生的政治遠見,我們要學習魯迅先生的斗爭精神,我們要像魯迅先生那樣不怕犧牲。

所謂犧牲,古代專指為祭祀而宰殺的牲畜,且要純色以供盟誓者宴享。今天,一邊風急浪高,一邊蠢蠢欲動,形勢并不太平,在意識形態(tài)輿論斗爭當中,需要有人不計個人毀譽,為人民的利益,為社會主義事業(yè)作出犧牲。
(2023年3月16日中午,寫于北京東城區(qū)南鑼鼓巷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