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新的一年,這六句話將成為你人生巨大的財富
精益生產(chǎn)管理

1、所謂坦誠之心,就是承認自己有不足,從而發(fā)奮努力的謙虛態(tài)度。
2、人的一生,必須要塑造能無論何種境遇都能感覺到幸福的心靈,才是重要的。
3、不管遇到好事還是壞事,都要心懷感激。
4、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持續(xù)”, 就是“持續(xù)做好一件事”。
5、要實現(xiàn)更高的人生目標,首先,必須懷抱“非實現(xiàn)不可”的強烈而持久的愿望。
6、能夠堅持每日反省的人,勢必具備謙虛的美德。

所謂坦誠之心,就是承認自己有不足,從而發(fā)奮努力的謙虛態(tài)度。
“坦誠之心”是進步之母。如果一個人沒有坦誠之心,就無法成長進步。

有能力的人、性情急躁的人、自我意識強烈的人,往往不愿聽取別人的意見,即使聽了,也會反駁。
但是,真正能夠取得進步的人,是懷著坦誠之心、經(jīng)常聽取別人的意見、經(jīng)常自我反省、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人。
有了這樣的坦誠之心,這個人的周圍就會聚集同樣心態(tài)的人,這樣,力量就能凝聚起來,就能推動事業(yè)朝更好的方向前進。
聽起來刺耳的話,往往是對自己的發(fā)展有幫助的良言。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這種態(tài)度非常重要。
說到“擁有坦誠之心”,可能有人會理解為“一味聽信別人意見的”順從態(tài)度,但我的意思絕非如此。
在佛教教義中,釋迦牟尼佛祖最先強調(diào)的是“精進”。不管是修行還是工作,都要拼命努力地投入其中。這就是精進,也是一切的基礎。
但如果只是為了一己私欲而努力,那么取得的成功就不會長久。人類的欲望是無窮無盡的,所以釋迦牟尼佛祖出于“適可而止”的初衷,向人類開示“知足之心”的重要性。
如果以美好之心發(fā)愿,希望通過更加努力的工作來使世間變得更美好,這樣的愿望可以不知滿足、永無限度;但對于個人自身的欲望,則應該努力抑制其膨脹。
所以,我說的“知足”絕非是讓大家卑躬屈膝、安于現(xiàn)狀,而是要抑制自己的欲望。


不管物質(zhì)條件如何充裕,如果無限度地追求欲望,就會感覺不足,心中就會充斥著不滿,就無法感受到幸福。
相反,即便是在物質(zhì)匱乏、一貧如洗的狀態(tài)下,如果具備知足之心,就仍能感受到幸福。
就是說,幸福與否,是由人的心靈狀態(tài)決定的。“滿足了這些條件就能幸福”,世上沒有這種普遍性的標準。
人的一生,必須要塑造能無論何種境遇都能感覺到幸福的心靈,才是重要的。如果沒有這種能感受到幸福的“美好心靈”,就絕不會有幸福。
每天帶著知足之心、感謝之心去生活,我們的人生就能變得豐富多彩,幸福美好。


俗話說“吉兇并存,禍福同在”,意思是人生順逆交匯、跌宕起伏。
因此,不管遇到好事還是壞事,都要心懷感激。不管獲得福報,還是遭遇災禍,都要感謝上蒼。

人生晴雨不定,應常懷感恩之心。這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極為困難。?一旦遭受苦難,把其視為修行而心懷感激的人可謂寥寥;絕大多數(shù)人往往會想:“為什么就我這么倒霉?”從而心生怨恨。這是人性使然。
反之,如果享受幸福,就會感恩嗎?答案是否定的。絕大多數(shù)人往往把擁有的視為理所當然,且欲望膨脹、希求更多。這也是人性使然。
不管身處順境還是逆境,關鍵要把“感謝”銘刻于心。即便不發(fā)自肺腑,也要督促自己具備 感恩的心態(tài)。
遭遇困難時,要感謝上蒼給予自己磨煉成長的機會;一帆風順時,更要心懷感恩之情。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這種心態(tài)。
一旦學會感恩,不管遇到什么情況,都能體會到人生的滿足感。這樣一來,即便面對艱難困苦,也能樂觀地高舉理想大旗,使人生精彩紛呈、充滿希望。


眼睛可以眺望高空,雙腳卻必須踏在地上。
夢想、愿望再大,現(xiàn)實卻是每天必須做好單純、甚至枯燥的工作。在昨天的基礎上前進一毫米、一厘米都要揮灑汗水,把橫亙在面前的問題一個一個地解決。
每天重復著瑣碎的工作,夢想看起來遙遙無期,這樣的落差常令人煩躁不安。
然而,人生就是“今天”的不斷積累,就是“現(xiàn)在”這一刻的不斷延續(xù),如此而已。
此刻這一秒的積累就是一天,今天這一天的積累就是一周、一月、一年。當意識到的時候,我們已經(jīng)登上了原以為高不可攀的山頂——這就是我們人生的狀態(tài)。
即使你急功近利,明天也不可能跨越今天提前到來。到達你向往的目的地,沒有“一跨千里”即刻可到的捷徑。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實現(xiàn)遠大的理想,只能靠一步一步、一天一天踏實努力的積累。
像龜兔賽跑一樣,我自己就是這么一天一天踏踏實實走過來的。
與其莫名其妙為明天而煩惱,還不如全力過好今天這一天。這才是實現(xiàn)理想最切實的方法。
所以,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非凡。
究竟是什么讓平凡變為非凡的呢?
是不厭其煩、默默專注于一件事情的力量,是拼命過好“今天”的力量,是將“今天”不斷持續(xù)的力量。換言之,將平凡變為非凡的就是這個“持續(xù)”。
“持續(xù)就是力量” 這是至理名言。
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持續(xù)”, 就是“持續(xù)做好一件事”。想要獲得充實的人生,這一點比什么都重要。



要實現(xiàn)高目標,首先,必須懷抱“非實現(xiàn)不可”的強烈而持久的愿望。

不管什么課題,首先,“無論如何都要完滿實現(xiàn)”這個念頭,要在心中強烈地想象、描繪。
愿望純粹而強烈,日思夜想、苦思冥想、反反復復、念念不忘,那么,這種愿望就會滲透到潛意識。一旦進入這種狀態(tài),就會與平時有意識的理性思考不同,即使睡覺時,潛意識也會工作,發(fā)揮出強大的力量,讓愿望朝著實現(xiàn)的方向前進。
我想強調(diào)的是要“懷有強烈而持久的愿望”。
換言之,要強烈且持續(xù)地念想“我想度過這樣的人生”。只有這么做,才能使愿望滲透至潛意識中。
要想讓潛意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為我們所用,就必須進行強烈而持久的思考。換言之,要通過反復思考,使念想滲透至潛意識。?人生也好工作也罷,只要合理使用潛意識,就能取得出色的成果。
比如“想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好”,如果抱有這樣的愿望,每天思考各種方式方法,一旦該念想進入到潛意識中,就能夠在意想不到的瞬間突然閃現(xiàn)絕妙的靈感。
如果沒有足以驅(qū)動潛意識的強烈愿望,即便你所渴求的理想人才從你面前經(jīng)過,你也會毫無察覺,從而錯失良機。
只要堅持認真地反復思考,人人都能做到“懷有滲透到潛意識的、強烈而持久的愿望”。
如果讓世界上的大多數(shù)成功者分享成功的秘訣,他們都會簡單地歸納為四個字:心想事成。所有的成功故事,幾乎都可以如此總結歸納。
在宗教中,也能找到與之殊途同歸的道理。比如佛教教義中有“萬物由心生,萬法由心造”之說。該道理告誡我們:“如果自己陷入不幸,如果人生不順,這一切都是自己的念想和思維所致。”
換言之,“強烈而持久的愿望必將實現(xiàn)”是一個普遍真理。“是否使用潛意識”只是其過程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只要一心念想”無論如何都要實現(xiàn)”,就一定能心想事成。
我經(jīng)常強調(diào):“不管現(xiàn)實狀況多么艱苦,都絕對不能對自己的人生和公司的未來抱有悲觀態(tài)度。”
應該擁有堅定的信念——雖然我現(xiàn)在面臨艱難困苦,但我的人生一定是充滿希望的。我的人生必將輝煌,我們事業(yè)今后必將發(fā)展壯大。
中村天風先生對于“持久的愿望必將實現(xiàn)”,也曾有過直截了當的闡述:
“要想讓新計劃成功實現(xiàn),關鍵在于志氣高昂、不屈不撓、一心一意。”
不管面對怎樣的困難,都要拼命努力、心無旁騖。這樣的態(tài)度便是中村先生所說的“志氣高昂、不屈不撓、一心一意”。
不管前方將遇到怎樣的艱難困苦,都不氣餒,不放棄,以“水滴石穿”的精神,誓要達成目標。這種純粹而堅定的信念,便是成功的秘訣。


要想提升自我,就一定要嚴于律己,經(jīng)常謙虛地、深刻地反省自己:“自己日常的判斷和行動是不是符合正確的做人原則?自己有沒有驕傲的情緒?”
要回歸真我,“不可做卑鄙的事情”“不能有卑怯的行為”。只要反復這樣的自我反省,就不會犯大的錯誤。
在每天忙碌的生活中,我們很容易迷失自我。因此,必須有意識地養(yǎng)成自我反省的習慣。這樣做,就能夠改正自己的缺點和錯誤,提升自我。
?我經(jīng)常向大家強調(diào):“一個人的哲學、思想、心念、理念、信念和人格,是決定其人生的關鍵因素。”
另一方面,我們是血肉之軀,必須維持自己的肉體。如果每天不吃飯、喝水和睡覺,便無法存活。因此,人類生來就具有保護自我、充滿私欲的利己之心。或許有人會覺得這樣的說法寡廉鮮恥,但這的確是上天賦予人類的本能,目的是維持肉身。?但如果不加干涉,任由利己之心滋長,人就會利欲熏心、貪得無厭。因此,“反省”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果不通過時常反省來保持心靈的純粹,就無法保持優(yōu)秀的思維方式和人格品質(zhì),更不用說提升人格了。
若想讓自己一心向善,反省則不可或缺。?可能有人會覺得我大言不慚。我確實還遠未達到上述境界。作為一個凡人,我有時也會有投機取巧或滿足私欲的想法,自然也會犯錯。
有人認為:“世俗的稻盛和夫更有人味兒。”但在我看來,錯誤就是錯誤,缺點就是缺點,所以我一直在堅持反省,努力改進。?能夠堅持每日反省的人,勢必具備謙虛的美德。我經(jīng)常引用中國的一句古話“唯謙受福”。意思是“只有謙虛的人,才能獲得幸福”。

反之,如果不謙虛,便無法獲得幸運之神的眷顧。因此,不管成就了多么大的事業(yè),也決不可傲慢自大。
從這個意義層面上,也能體現(xiàn)“人生須時時反省”的必要性。?因此,為了維持優(yōu)秀的思維方式,為了進一步提升自我,“反省”都是必不可少的。
為了培養(yǎng)自己優(yōu)秀的思維方式,努力勤奮固然重要;而為了保持自己優(yōu)秀的思維方式,對于“修心”亦不可懈怠。
版權申明:精益爭霸尊重版權并感謝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與創(chuàng)作;如文章視頻、圖片等涉及版權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將根據(jù)提供的證明材料確認版權并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