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文與王毅舌戰(zhàn)8小時,預示中美關系之艱難,是否迎來新曙光?
近日,白宮國安顧問沙利文在奧地利與王毅會晤,美國資深官員透露,兩人坦率長談8小時,雙方都認識到維持溝通的重要性,預期美中官員未來幾個月將互訪。這是美國F-22擊毀中國流浪氣示事件以來,中美高層的首度會面。
一位不具名美國資深官員指出,會談時間之所以如此長,其中一個原因是有使用逐步口譯。但他透露,這場會談是他參與過的美中會晤中,較坦率、具建設性的會談。在最敏感的臺灣問題上,美國與中國大陸雖然看法有分歧,但兩人討論著重于如何能有效地管控風險。
那么,我們如何看待這次中美高層互動呢?
一、能談8個小時,說明雙方涉及的議題范圍非常廣。我們可以用鏖戰(zhàn)一詞來形容兩人的對話,可能很坦誠,也很激烈,而且要把雙方關切的所有問題都擺在桌面上。包括臺灣問題、芯片制裁、烏克蘭危機、中東局勢、經(jīng)濟議題、氣候變化問題等等。
二、說明中美都有穩(wěn)定雙邊關系的需要。中美之前是雙邊高層互動全面冷凍,這本身不符合兩國的利益,而且有可能造成一些突發(fā)的沖突事件。只要美國人要有誠意,對話總比不對話好。
對中國來說,處理好中美關系也是穩(wěn)定外部發(fā)民環(huán)境的需要,當然我們沒美國那么著急。美國當前面臨嚴重的債務上限危機,還想解決中美貿易逆差問題,恢復中美軍事交流也能降低美軍一線官兵的風險等等。
三、美國在改善中美關系問題上正受到來自西方國家的壓力。不愿具名的消息人士透露,拜登政府正推動與中國各層級一連串會晤和電話溝通,以緩和中美緊張關系并安撫亞歐盟友,聲稱就算遭到拒絕也能顯得中方“頑固”。
消息人士描述稱,美國提議與中方進行的一連串會晤和通話涵蓋了各層級,讓中方“很難說不”。這一切都意味著,在除美國之外的西方國家都在改善對華關系的大環(huán)境下,還給美國穩(wěn)定中美關系帶來的壓力,美國必須表現(xiàn)出更加負責任的一面,而主動與中國對話就是這種姿態(tài)的展示。
四、預示著中美關系迎來曙光。其實,中美關系有改善的基本條件,畢竟雙邊關系穩(wěn)定符合雙方的利益,現(xiàn)在主要問題是拜登政府如何展現(xiàn)改善關系的意愿,而且不能被灰天鵝事件干擾,或者被反華議案所破壞。
美國的“反華就是政治正確”,在很大程度上幾乎就是一種病,面對中國崛起的焦慮癥,讓共和黨和民主黨都想展示對華強硬。所以,如何排除干擾,是拜登政府必須面對的一個難題。
我們一定要認識到,中國對待美國時是一個團結的中國,而美國對待中國時是一個撕裂的美國,這就是中美關系改善的癥結所在。如果中國人看不到美國的誠信和善意,那么這個曙光仍然會很很遠。
五、美國無法在核心議題上獲得對方理解,中美關系就不可能真正的穩(wěn)定。這次核心議題包括美國對中國發(fā)動的芯片戰(zhàn)爭,也包括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的玩火,要解釋清楚可不容易,因為美國人總是說一套做一套,沒什么誠信可言。
總體而言,中美關系的改善仍然是一個大趨勢,王毅與沙利文的會面如此艱苦,充分證明了雙方都有改善關系的意愿,但是最終是否有一個好的局面,還要靠拜登政府排除國內的干擾,并且在核心議題上展現(xiàn)誠意,否則繼續(xù)被中國涼著也就在所難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