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文獻(primary source)和二次文獻(secondary source)的主要區(qū)別
在開展科研工作和撰寫學術(shù)論文時,了解一次文獻(primary source)與二次文獻(secondary source)之間的區(qū)別非常重要。一次文獻是關(guān)于某個事件或現(xiàn)象的原始的、第一手的資料,而二次文獻是一次文獻之外的其他資料,例如分析或詮釋一次文獻的書籍或文章。本文解釋一次文獻與二次文獻之間的區(qū)別,并舉例幫助讀者理解在學術(shù)論文中使用這兩種文獻的方法和重要性。
什么是一次文獻?
一次文獻是關(guān)于某個事件或現(xiàn)象的第一手資料。它能夠針對某個主題提供最原始的信息,因此通常被認為是最為可靠的信息來源。
一次文獻示例:
諸如信件、日記、政府記錄等原始文件;
諸如照片、視頻和演講錄音等音頻和視頻記錄;
諸如手工制品、工具或藝術(shù)品等實物;
由研究人員完成的科研或?qū)嶒灩ぷ鳎?/p>
在科學期刊上發(fā)表的原創(chuàng)型研究論文;
活動或事務(wù)的照片或視頻;
專家訪談或演講。
按照學科劃分的一次文獻示例:

什么是二次文獻?
二次文獻是不屬于一次文獻的所有其他文獻。二次文獻是對一次文獻的分析或解讀。
二次文獻示例:
分析或解釋一次文獻的書籍和文章;
關(guān)于歷史人物或事件的背景信息的傳記和作品;
關(guān)于一次文獻的綜述和批評;
關(guān)于一次文獻的總結(jié)性或集成性的綜合分析;
關(guān)于某一主題的背景信息的教科書或其他教學材料;
針對一次文獻的歷史分析或解讀;
使用一次文獻進行分析或比較的研究論文。
在研究工作中使用一次文獻和二次文獻
對于新穎有趣的原創(chuàng)性學術(shù)研究和寫作來講,一次文獻和二次文獻均至關(guān)重要,兩者均需使用。一次文獻應(yīng)當作為證據(jù)用來支持論點和結(jié)論,而二次文獻應(yīng)當用來提供背景信息并幫助你(論文的作者)理解一次文獻的意義。
例如,如果你在撰寫一篇關(guān)于美國內(nèi)戰(zhàn)起因的論文,你可能希望使用當時的演講、報紙文章和政府文件等一次文獻佐證你的論點。你或許也希望使用歷史著作和期刊文章等二次文獻來為你的論文提供背景信息,幫助你理解那些一次文獻的重要性和意義所在。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一次文獻都是真實可靠的信息。因此,需要仔細評估想要使用的文獻。某些一次文獻可能因為具有偏見而不可靠,在引用這種文獻時應(yīng)務(wù)必小心。
總上所述,一次文獻能夠提供關(guān)于某個主題的第一手資料,通常被認為是最可靠的信息來源,而二次文獻則提供對一次文獻的詮釋、分析或評論。在研究工作中,使用這兩種文獻都很重要,而且需要仔細評估每份文獻的真實可靠程度。
既可能是一次文獻也可能是二次文獻的資料
需要注意的是,一次文獻與二次文獻之間的區(qū)別并不總是那么明確。有些文獻可以被劃分為一次文獻,也可以被劃分為二次文獻,這取決于文獻在使用時的上下文語境,比如具體的研究問題是什么。如果創(chuàng)作這篇文獻的作者、內(nèi)容或技術(shù)是你的主要關(guān)注點,那么它適宜作為一次文獻使用。如果這篇文獻僅用來支持你的主要關(guān)注點,那么它通常適宜作為二次文獻使用。
以下是一些既可以被認為是一次文獻也可以被認為是二次文獻的資料。
評論(reviews)和文章(essays)
如果你的論文是關(guān)于作家唐·德里羅(Don DeLillo)的,那么在《紐約客》(New Yorker)上發(fā)表的關(guān)于他的最新小說的評論就是二次文獻。但是,如果你寫作的重點是評論家們多年來如何解讀他的作品,那么同樣的一篇評論文章可以作為一次文獻來使用。
報紙(newspaper)和雜志(magazine)文章
如果你的研究目的是分析政府的環(huán)境政策,一篇關(guān)于環(huán)境政策的雜志文章便是二次文獻。但是,如果你的研究目的是評價印刷媒體如何報道政治問題,那么這篇雜志文章可以被用來當作一次文獻。
紀錄片(documentaries)及短片(short films)
如果你研究的是20世紀90年代英國恍惚音樂的興起,一部關(guān)于這個主題的紀錄片就是二次文獻。然而,如果你的論文是關(guān)于獨立電影中使用的“真實電影”(cinema verite)風格,那么同樣一部紀錄片就可以當作一次文獻使用。
如何判斷文獻是一次還是二次?
想要確定一份資料在你的研究中究竟是一次文獻還是二次文獻,可以問自己以下一些基本問題:
我究竟是想評價這篇文獻本身(屬于一次文獻)還是僅使用它作為補充信息或背景信息(屬于二次文獻)?
這篇文獻提供的信息是完全原始的(屬于一次文獻)還是它在談?wù)撈渌墨I的內(nèi)容或從其他文獻中引用了信息(屬于二次文獻)?
這篇文獻是來自直接參與事件的人(屬于一次文獻)還是間接報道了“二手”消息來源(屬于二次文獻)?
引用一次文獻和二次文獻
在引用一次文獻時,通常需要包括作者姓名、作品標題、出版信息和可以找到具體引用信息的頁碼。例如,如果你引用了一篇由約翰?史密斯(John Smith)撰寫的文章作為一次文獻,引文格式可能會是這樣的:
Smith, John.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Agriculture.” Science, vol. 325, no. 5945, 2010, pp. 815-818.
引用二次文獻的格式其實相同。例如,如果你引用了一本由Jane Doe寫的書作為二次文獻,引文格式可能如下:
Doe, Jane. The History of Climate Change. University Press, 2012, pp. 45-50.
需要注意的是,引文格式須取決于出版社等規(guī)定的要求。常見的引用格式包括APA格式、MLA格式和Chicago格式。
應(yīng)該使用一次文獻還是二次文獻?
如前所述,絕大多數(shù)學術(shù)研究既使用一次文獻,也使用二次文獻。這兩者交織在一起,從多個角度幫助立論。盡管一次文獻是證據(jù)的基礎(chǔ),二次文獻其實能夠展示所引用的工作如何影響其他領(lǐng)域,以及其他文獻如何支持這項工作中的發(fā)現(xiàn)及其影響。
一次文獻能用來做什么?
一次文獻是原創(chuàng)性研究的基石。它在以下幾個方面有助于研究工作:
提出新穎的理論和發(fā)現(xiàn);
提供具體和令人信服的證據(jù);
賦予命題或論點某種權(quán)威。
如果你的論文沒有使用一次文獻,該論文很可能會被認為是非原創(chuàng)性作品,你的發(fā)現(xiàn)會被認為沒有說服力,因為你的論文只使用或借鑒了其他評論者的工作。
二次文獻能用來做什么?
雖然一次文獻能夠為你的論點提供堅實的基礎(chǔ),二次文獻能夠為讀者提供關(guān)于該主題的更廣泛的觀點,并且能夠展示其他研究人員的評價。另外,二次文獻匯集大量的一次文獻,而這些一次文獻如果由作者重新收集,可能會力不從心??傊挝墨I能夠起到以下作用:
關(guān)于某個特定或更為寬泛的主題給出背景介紹(例如,科研文獻綜述能夠從類似研究工作中提煉結(jié)論);
將你自己的論點與其他研究人員的論點進行平衡和對比;
從一次文獻中匯集事實和論點,為作者本人重新收集一次文獻節(jié)省時間和精力(例如用古代語言翻譯和解釋信息這種工作)。
在撰寫文獻綜述(literature review)時,作者可以利用二次文獻對研究主題給出更加完整的概述。此外,如果作者希望提供多層證據(jù),也可以直接補充引用在二次文獻中出現(xiàn)過的一次文獻。
為發(fā)表論文準備文獻資料
請記住,所有的一次文獻和二次文獻都必須被嚴格引用,以避免抄襲。歡迎大家使用Wordvice的免費參考文獻APA/MLA/芝加哥/溫哥華格式生成工具,正確引用所有文獻:
在向目標期刊投稿之前,建議使用Wordvice的學術(shù)論文英文潤色服務(wù)幫助完成期刊論文潤色和畢業(yè)論文(碩博士學位論文)潤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