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因勞累過度,近日身常汗出,夜間較重,心悸,短氣,神疲乏
一男,因勞累過度,近日身常汗出,夜間較重,心悸,短氣,神疲乏力,納少,便溏,時有惡風之感,舌質(zhì)淡紅,脈細弱。 辨證:氣陰兩虛,衛(wèi)外不固。治法:益氣養(yǎng)陰,斂汗固表。 處方:煅牡蠣(先煎),黃芪,麻黃根,浮小麥,仙鶴草,五味子,白術(shù),防風,肥大棗7枚。 水煎服,7劑。 二診:服上方5劑后,汗出明顯減少,7劑后,汗出完全消失,精神好轉(zhuǎn),飲食增加,大便基本成形,唯時有惡風之感,舌淡紅,苔薄白,脈細緩。 繼以中成藥玉屏風散(丸)2盒,每次6g,每日2次,以圖緩治。 解析:本例患者勞累過度,耗傷氣陰,故以自汗、盜汗為主癥。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日:“陰在內(nèi),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 陽為陰之外衛(wèi),陽虛不能衛(wèi)外固密,則肌表空虛,衛(wèi)陽虛則衛(wèi)氣不固,故見自汗;汗為心之液,汗出過多,心陰受損,心陰虛不能斂陽自守,心陽不潛,則陰液外泄,故見盜汗;心陰受損,耗傷心氣,故心悸,短氣,神疲乏力;脾氣虛則納少、便溏,惡風為氣虛衛(wèi)外不固之象。 故以牡蠣散為主方,合玉屏風散化裁,益氣養(yǎng)陰,斂汗固表,以收全功。 方中重用仙鶴草伍大棗,意在補虛止汗,血汗同源之故也;仙鶴草與黃芪相合,共收益氣強心,固表止汗之功;五味子長于斂汗生津,與牡蠣散同用,增強滋陰斂汗之力。 白術(shù)健脾益氣,固表止汗,且脾氣旺則土能生金,肺氣足則可固表實衛(wèi),故黃芪得白術(shù)則健脾益氣、固表止汗之力更著;防風走表而祛風,且長于升舉清陽,配黃芪伍用,一散表,一固表,黃芪得防風則固表而不留邪,且增強益氣升陽之功,防風得黃芪則祛邪而不傷正,取相畏而相使的作用。 三藥合用,實系補中有疏,散中寓補之意,既可用于衛(wèi)氣不固的自汗,亦可用于實表而御風邪。 故表虛自汗之人服之能益氣固表止汗,氣虛易于外感之人服之能益氣固表以御外邪。本方功似擋風的屏障,珍貴如玉,原方因用散劑,故名玉屏風散。 綜觀全案,立法用藥,一是以牡蠣散為主方,加仙鶴草、大棗伍用,增強補虛斂汗之力;二是以玉屏風散加五味子同用,具有益氣養(yǎng)陰,固表止汗之功。 兩方有機組合,方中有方,優(yōu)勢互補,共成益氣養(yǎng)陰,斂汗固表之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