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東西方文明擷萃】第二部分 語言文字文學 其九 符號

2020-12-21 23:42 作者:dawenxi0  | 我要投稿

在上篇文章中,我們提到了文人使用筆墨作為工具,創(chuàng)作出傳世的文學作品,承擔了本民族文化傳承的相應責任。本篇文章中,我們將探尋東西方文學作品以及民眾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經(jīng)常被賦予含義的數(shù)字、食物、動植物,借此發(fā)掘東西方世界的人們在世界觀和價值觀上的異同。

數(shù)字

西方世界對十進制的數(shù)字體系沒有太多執(zhí)念:只有數(shù)字13代表著不祥,并有一詞“triskaidekaphobia”代表著對于數(shù)字13的恐懼、“paraskevidekatriaphobia”代表著對于13號恰逢周五的恐懼。

漢語中,幾乎所有數(shù)字都有其衍生含義:婚禮所用的禮品盡可能使用成雙成對的;“九五之尊”代表著最高權力,出自《易經(jīng)·乾》卦象中第五爻為陽爻;“九”在《易經(jīng)》之中代表陽,“六”在《易經(jīng)》之中代表陰;8與6在現(xiàn)代人的生活中代表發(fā)財與事情順利;4諧音于死亡,很多時候需要配合吉利的場合才能被得當使用。

在日語中,4、9與“し(死)”和“く(苦)”諧音,因此日本人不會將梳子(くし)作為禮物送人。為此,現(xiàn)在的日語中將4讀作“よん(良ん)”、9讀作“きゅう”,以繞開人們對數(shù)字不吉的聯(lián)想。

由上可以看出,東方人或許大多是由于讀音相近的原因,將很多數(shù)字引申出了許多含義。這讓東方人的數(shù)字世界相對于與西方人有了更多美妙的想象力;但同時也催生了不少的執(zhí)念與迷信色彩,而這是我們的文化中盡量要杜絕的弱點。

食物

在世界各國的食譜中,中國人的食材種類當數(shù)最多。很多食品被賦予了文化上的含義,并植根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一家人一起包餃子、煮餃子,代表著一家人的團圓;粽子無論甜咸一定要棱角分明,這象征著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剛正不阿、堅持原則、忠于內(nèi)心”的品行;[1]元宵、月餅的形狀代表著圓滿與團圓;小蔥拌豆腐代表著做人要廉潔清白;筷子的方圓代表著人們對天地樸素的理解;細長的面條代表著長壽;宴席中的魚代表著盈余。。。

在西方世界,人們對于食物的寓意相對有限。除了在約定俗成的節(jié)日中吃相應的食物,有文化含義的食物相對于東方少了很多。[2]因此,西方世界對于食物的態(tài)度更傾向于充饑、關注其中的能量成分,關于食物的聯(lián)想以及寄托的文化含義相對有限。

或許因為人類與食物的關系是消耗與被消耗的關系,美食在東西方文學作品中被用來比喻人的品行的事例并不算多。很多美食在東西方的小說等文學作品中被用來渲染場景、烘托氣氛,讓整部文學作品顯得更為立體豐滿。[3]

汪曾祺在《受戒》中描寫過和尚殺豬的趣事:

他們吃肉不瞞人。年下也殺豬。殺豬就在大殿上。一切都和在家人一樣,開水、木桶、尖刀。捆豬的時候,豬也是沒命地叫。跟在家人不同的,是多一道儀式,要給即將升天的豬念一道“往生咒”,并且總是老師叔念,神情很莊重:“……一切胎生、卵生、息生,來從虛空來,還歸虛空去往生再世,皆當歡喜。南無阿彌陀佛!”

喝茶、喝酒、吃奢侈食物場景的作品: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4]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5]

Caviar and cigarettes / Well versed in etiquette / Extraordinarily nice[6]

動植物

對于漢語,很多字詞使用了植物或者動物的偏旁部首:那么相應的事物很有可能是植物或者動物本身;或者它們的性質(zhì)被比作動物或者植物。如“家”(房子下面有豬就是家)、“美”(羊大為美)、“香”(從黍從甘)等等,創(chuàng)作發(fā)展?jié)h語言的祖先們很多時候使用動植物進行造字:除了描繪動植物本身,也用動植物的性質(zhì)形容很多事物的特性。

在漢語言文學作品中,使用動植物表示人物特質(zhì)以及寄托情感的例子不勝枚舉。[7]如下為舉例:

虎視耽耽[8]

大人虎變,小人革面,君子豹變。[9]

隰有萇楚,猗儺其華。夭之沃沃,樂子之無家。[10]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11]

鳥飛反故鄉(xiāng)兮,狐死必首丘。[12]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13]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14]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15]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16]

雨打梨花深閉門,忘了青春,誤了青春。[17]

它沒有婆娑的姿態(tài),沒有屈曲盤旋的虬枝,也許你要說它不美麗,──如果美是專指“婆娑”或“橫斜逸出”之類而言,那么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卻是偉岸,正直,樸質(zhì),嚴肅,也不缺乏溫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18]

不,這些都還不夠!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云里。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相致意,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19]

在西方文學作品中,使用動植物襯托人物情感、表達人物特質(zhì)的事例亦數(shù)不勝數(shù)。很多國家的國徽中也有動植物符號,以揭示該國的國民性(法國的百合[20]、俄國的雙頭鷹、美國的白頭海雕、柏林熊等)。如下為文學作品中的舉例。

奧維德《變形記》中的自戀之神Narcissus,也成為了他變成的水仙花的名字。在同一作品講述的“阿波羅與達芙妮的故事”中,以貞潔與欲望、追逐與拒絕為主題。阿波羅的象征桂樹,以及勝利的代名詞“桂冠”,均由達芙妮變化而來。

(原文)

Vix prece finita torpor gravis occupat artus:

mollia cinguntur tenui praecordia libro,

in frondem crines, in ramos bracchia crescunt,

pes modo tam velox pigris radicibus haeret,

ora cacumen habet; remanet nitor unus in illa.[21]

(譯文)

(達芙妮)祈禱結(jié)束,樹木的堅固即刻縈繞她的全身

她的胸部變作樹皮

秀發(fā)變?yōu)闃淙~、手臂變?yōu)闃渲Α⒛_變?yōu)闃涓?/p>

她的面龐被樹葉環(huán)繞

但丁在《神曲》中,將人的欲望比作母狼,一步步逼近自身。

(原文)

e d’una lupa, che di tutte brame

sembiava carca nella sua magrezza,

e molte genti fe’ già viver grame,?

Questa mi porse tanto di gravezza

con la paura che uscìa di sua vista,

ch’io perdei la speranza dell’altezza.

E qual è quei che volontieri acquista,

e giugne il tempo che perder lo face,

che in tutt’ i suoi pensier piange e s’attrista;

tal mi fece la bestia senza pace,

che, venendomi incontro, a poco a poco

mi ripigneva là dove il sol tace.[22]

(譯文)

有一只母狼,它瘦骨嶙峋

似滿懷各種貪欲

曾使多少人遭到禍殃

這是如此沉重的負擔

在它出現(xiàn)時的恐懼

使我連攀升的希望都盡皆失去

它是如此地渴望索取

以致于在失敗不可避免地來臨之時

每想到此便痛哭流涕

這只不安的畜生是如此地折磨我

它向我一步一步迎面走來

將我逼向連太陽也悄無聲息的地方

夏洛蒂·勃朗特所著《簡·愛》里,男女主人公在最后重逢之時,使用樹木比喻男主人公受損的軀體:

“I am no better than the old lightning-struck chestnut-tree in Thornfield orchard,” he remarked ere long. “And what right would that ruin have to bid a budding woodbine cover its decay with freshness?”

“You are no ruin, sir--no lightning-struck tree: you are green and vigorous. Plants will grow about your roots, whether you ask them or not, because they take delight in your bountiful shadow; and as they grow they will lean towards you, and wind round you, because your strength offers them so safe a prop.”[23]

莎士比亞的作品中,有很多關于植物的描寫。后人總結(jié)了他的作品中關于植物的描寫,匯編成書。[24]如下是其中一例:

(原文)

This common body

Like to a vagabond flag upon the stream

Goes to and back, lackeying the varying tide

To rot itself with motion.[25]

(譯文)

這平凡的身軀

就像泉邊的野花

隨著多變的水波逐蕩

在運動中湮沒自己

使用物品和動植物來比喻人的品性,相對于人與人之間的比較而言,引申的手法仍然更多一些:畢竟物品以及動植物的特質(zhì)只能代表人的一部分特質(zhì)。而如果使用歷史上的人物作為模范和榜樣進行自比或者比照他人,此種相似性或者反差性則有可能更為生動。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們將討論東西方文學作品中被廣泛引用的榜樣人物角色,從而對東西方社會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有進一步的比較。


[1]?https://www.sohu.com/a/318908526_114882

[2]?https://www.bbc.com/news/magazine-16631679

[3]?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909797;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15/oct/28/top-10-memorable-meals-in-literature

[4]?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5]?李白《將進酒》

[6]?Queen – Killer Queen

[7]?潘富俊《草木情緣》

[8]?《易·頤》

[9]?《易·革》

[10]?《詩·檜風·隰有萇楚》

[11]?屈原《離騷》

[12]?屈原《九章》

[13]?杜甫《旅夜書懷》

[14]?王維《相思》

[15]?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16]?鄭燮《竹石》

[17]?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閉門》

[18]?茅盾《白楊禮贊》

[19]?舒婷《致橡樹》

[20]?https://en.wikipedia.org/wiki/Fleur-de-lis

[21]?Ovid, Metamorphoses 1. 547 – 551

[22]?Dante, La Divina Commedia, Inferno:1.49 – 60

[23]?Charlotte Bront?, Jane Eyre, Chapter 37

[24]?Gerit Quealy, Botanical Shakespeare: An Illustrated Compendium of All the Flowers, Fruits, Herbs, Trees, Seeds, and Grasses Cited by the World’s Greatest Playwright, 2017

[25]?William Shakespeare, Antony and Cleopatra, Act 1, Scene 4

【東西方文明擷萃】第二部分 語言文字文學 其九 符號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抚宁县| 五台县| 定兴县| 徐水县| 河北区| 贵溪市| 饶平县| 大同市| 班戈县| 岳阳县| 托克托县| 日土县| 上栗县| 富阳市| 桐城市| 海宁市| 临泉县| 应用必备| 驻马店市| 油尖旺区| 精河县| 曲阳县| 垦利县| 商丘市| 临江市| 富民县| 彭州市| 西青区| 晋州市| 罗田县| 绥德县| 莒南县| 东丽区| 汨罗市| 高邑县| 西乌珠穆沁旗| 垫江县| 宝应县| 横峰县| 保靖县| 博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