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金粉世家》我能寫60篇書評,賺五萬,分享書評獨家寫作技巧

我靠寫一部《金粉世家》的書評,賺了五六萬塊,60篇,那就是意味著從多個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
目前在帶學員寫小說書評,經過我的訓練和批改作業(yè),0基礎學員,只要聽課和堅持完成作業(yè),都能寫出一篇像樣的小說書評。有些悟性高的學員,肉眼可見的進步,文筆已經比較成熟,大部分學員實現了寫作變現。
廢話不多說,下面就來說說我是怎么做到挖掘這么多內容的,60篇是怎么寫出來:
首先:你得讀懂這本書,必須讀透
如果連讀都讀不懂,更別提寫了。
這里的懂,并非字面上的意思。有一些學員基礎比較差,他說:老師,我只能讀懂字面意思,根本做不到像你那樣讀懂文字后面的含義。
為什么會這樣?
這是因為,你對文字的敏感度和理解力不夠。
舉個例子:“這一去,在他倆的愛情史上,卻占了重要的一頁,與平常人游山卻是不同的哩?!?/strong>
這句話出自《金粉世家》第35回“佳節(jié)動襟懷補游郊外,秋光撲眉宇更入山中”。目錄屬于文言式,如果語文基礎比較差的同學,讀起來會很吃力。

這個章節(jié)講的什么內容呢?講的是冷清秋和金燕西去西山游玩約會,結果天色已晚,回不了城,于是在西山旅店共度了一夜。兩人偷吃了禁果,發(fā)生了關系。
如果文字敏感度不夠的同學,就會很疑惑,書中根本沒有文字直白地描寫兩人發(fā)生關系啊。老師,你是不是胡說?
根本沒有胡說。
如果是理解能力比較差的同學,就會只看懂字面意思,而不會讀懂:什么叫在他倆的愛情史上,占了重要的一頁?
作者為什么這么寫?你得思考,得去理解。
作者這么寫的含義是:一他們發(fā)生了關系,確定了戀愛關系,更親密,與平常人游山不同了;二預示著冷清秋的命運從此走向下坡路,預示著她和金燕西的婚姻,將于悲劇收場;三意味著金燕西不會心疼冷清秋,男人對太容易得到的東西,不會過于珍惜。
你看,短短的一句話,就能理解出至少三個含義,這就是讀透和沒讀透書本,有文字敏感度和沒敏感度的區(qū)別。
如何才能鍛煉你對文字的敏感度以及理解力呢?唯有多讀多想多寫。

其次:帶著問題看書,而不是看完文字就完了
為什么一套《金粉世家》我能寫60篇?其實我還嫌少,如果有時間,還會再讀一遍,再挖掘更多內容。
因為我是帶著問題去看書的,每看到一處地方,我就會在腦海里問自己:為什么?作者這么寫的意圖是什么?想表達什么?人物角色為什么會說這樣的話,做這樣的事?意義何在?符合他的人設,符合他的性格特征嗎?
當你帶著問題去思考,去看書的時候,你的文字敏感度和理解力就上來了。如果你做不到帶著問題看書,你就算看再多的書,那也是數量的堆積,而非質量的提升。

第三:高效做筆記,而不是盲目摘抄書本
我上學的時候看書做筆記的方法很笨的,將書里的一大段內容抄下來,費時費力。現在還有很多人用這種辦法?,F代人的生活節(jié)奏快,時間就是金錢。
如何才能高效做筆記?這是我在閱讀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辦法,那就是“替代法”,用一本專門的筆記本,看到書中某處內容非常有感觸,在筆記本上寫上書的頁碼加大致內容,以及自己的觀點、評價。
這樣,下次你想翻找書本的原話,直接看筆記本就行,不用胡亂翻書,頁碼這么多,怎么找得到?我也不會像別人那樣把書貼滿標簽。
這樣做筆記的好處,不僅能快速查找書本,還能積累寫作素材,積累話題。不信,你試試。我的60篇就是這么寫出來的,還不包括短文哦。

第四:有靈感之處及時記錄
有些人讀書,只是眼睛動了,腦子不動,手也不動。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上學的時候非常喜歡記錄,隨身帶個小本本,聽到或者看到一句很好的話,就會記錄下來。
所以,我讀書年代的筆記本現在還保留著。
我們看書,每當看到有靈感的地方,一定要及時記錄,記錄你的感想、疑問、思考、觀點或者評價。
這樣你才能真正讀有所得。
第五:及時輸出,倒逼輸入
很多人以為寫書評一定要看完整本書才能動筆寫。其實不是的,這樣做的壞處是,看了后面忘了前面,哪怕你當時有靈感,但你沒有及時記錄以及動筆寫,你很快就忘了。等到你想動筆時,你已經找不到當時的那種感覺和沖動。
好文章都是一氣呵成。
當然,我們新手作者還做不到一氣呵成,卻可以經過長期訓練,來找到寫作的感覺。
我養(yǎng)成一個習慣,每看完一本書,必須至少寫一篇書評,哪怕寫不出長文,也要寫幾百字的短文,否則內心就像沒完成任務一樣,有點強迫癥。
我一年看書不多,也就幾十本,比不上別人一年看幾百本書。但我對書本的輸出絕對是對得起我的買書錢。
以前我要求自己至少寫一篇書評,現在,我要求除了寫書評外,還寫拆書稿、講書稿、書單、專欄,甚至做成視頻。
總之,將一本書的作用發(fā)揮到極致,讓它為我所用。當我看到很多人在炫耀一年看多少本書,卻一個字也寫不出來的時候,我一點也不羨慕。
看書,在于質量,而不是數量。
當你在輸出的過程中,發(fā)現自己在某處卡文了,又倒回去看書,這就是輸出倒逼輸入,循環(huán)往復,你才能真正吸收書本知識。

第六:每次作文只圍繞一個中心主旨展開
我最近給出版社投書稿,想寫一本書。出版社編輯回饋說,選題大而全,要把選題寫細寫深。
這個反饋讓我感觸很深。
我寫文時,能做到一篇文章只圍繞一個中心點展開,為什么寫書稿時,卻做不到呢?看來還是自己的寫作思維水平有待提高,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每當我批改學員的作業(yè),也會提到這個問題,有些學員一篇書評里,想表達的點太多,面面俱到,以為這樣就是一篇好書評。
其實不是。
建筑大師密斯·凡德羅提出“少即是多”的設計理念。
我們寫作也一樣,要學會舍棄,學會刪掉一些沒用的、無法突出中心主旨的文字。
你想表達的點越多,越無法集中你的中心思想,越無法突出你的核心觀點。
如果你實在舍不得放棄那些對本篇文章無用的文字,那么,你可以另外從別的角度再寫一篇。
寫細寫全寫深。

總結:
寫書評,非一朝一夕之間的功夫,唯有經常讀書,讀好書,多思考,勤加練習才能真正提高寫作水平。
寫作沒有捷徑可走,唯有長期訓練和修行。
以上這六個方法,只是作為書評寫作的入門技巧而已,同學們還是要眼手腦一起行動起來。
-end-
我是深情解讀?一位做了四年自媒體的情感博主,書評人,影評人,寫作導師,全職媽媽,工作帶娃兩不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