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報道現象級韓劇《魷魚游戲》,曝光其背后存在的3大問題

《魷魚游戲》上線后,不但連續(xù)多日登頂奈飛全球排行榜,還包攬了奈飛提供服務的83個國家及地區(qū)的冠軍寶座,一躍成為現象級韓劇。

對于引發(fā)觀看熱潮的《魷魚游戲》,央視也對其進行了專門報道。
新聞提到了《魷魚游戲》帶動了糖餅套餐、運動服、彈珠、方便面等周邊商品的銷量,而在韓國當地相關商品更是賣到脫銷。

然而《魷魚游戲》火爆的背后,卻也存在著3大不容忽視的問題。
01、奈飛的制作模式有利也有弊
奈飛的制作模式大多是制作前就向制作方提供110%至120%的制作費,同時獲得作品的版權。
這樣一來,制作方沒有了資金壓力,可以專注于內容創(chuàng)作,但也無法獲得后續(xù)收益分成。
如果劇集未能回收成本或者凈利潤很低,那制作方是不會有異議的。
但倘若像《魷魚游戲》這樣的爆款劇,制作方卻分不到一杯羹,那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02、《魷魚游戲》播放平臺存在避稅問題
奈飛去年在韓國的總銷售額為4000億韓元,但繳納的稅額僅有21億8000萬韓元,法人稅額僅為銷售額的0.5%,遠低于韓國22%的法人稅率。
韓國國稅廳經過調查,發(fā)現奈飛通過特殊手段避稅,因此決定向其追繳800億韓元的稅款。
但奈飛方并不同意這個結果,決定上訴。

03、奈飛的存在給韓國本土流媒體平臺帶來巨大的壓力
目前,韓國本土流媒體均處于虧損的狀態(tài)。
而奈飛在過去5年里對韓國的文化內容投資金額為7700億韓元,由此產生了5.6萬億韓元的經濟效益。
有分析人士認為,韓國本土流媒體沒能制作出像《魷魚游戲》這樣的爆款劇,并非是缺乏資金,而是在各方面都很難和奈飛抗衡。

第一、奈飛的作品題材更豐富
自從奈飛進入韓國市場后,韓劇題材有了很大的變化,愛情題材劇肉眼可見地少了,校園霸凌、軍隊霸凌、僵尸、怪物、喪尸、奇幻等題材劇增加了。

第二、奈飛的制作環(huán)境更輕松
奈飛只管出錢,韓國制作團隊負責制作,既沒有資金壓力,也不用擔心收視率。

第三、奈飛的傳播效果更好
作為國際流媒體巨頭,奈飛擁有比韓國本土流媒體更為龐大的觀眾群體。
一旦作品大爆,那極有可能火爆全球,參演的演員也跟著爆紅,比如《魷魚游戲》女主鄭浩妍。

2021年,奈飛在韓國市場內容制作上的總投入大概是5500億韓元。
其實這個投入資金不算高,卻制作出了《王國》第二季+衍生劇、《DP逃兵追緝令》、《魷魚游戲》、《Move to Heaven:我是遺物整理師》等熱劇。
接下來,《我的名字》、《地獄》、《寂靜的大海》也將于今年陸續(xù)上映。

除此之外,隨著《魷魚游戲》等奈飛原創(chuàng)劇的成功,奈飛觀眾不斷激增,從而產生了高額的寬帶費用。
據韓國互聯網服務提供商SK寬帶公司透露,奈飛數據流量在三年多的時間里增加了24倍。
為此,SK方面已向法院起訴奈飛,要求對方支付網絡維護費用和寬帶開銷費用。

憑借《魷魚游戲》的火爆,奈飛在韓國市場的地位越發(fā)無可動搖。
接下來,另一家國際流媒體巨頭Disney也將于下個月中旬登陸韓國市場,與奈飛面對面較量。
不知是奈飛獨占龍頭,還是Disney后來居上,就讓我們一同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