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多多:認字讀半邊,有時錯上天?!


早上刷到一條微博熱搜:陪你多讀書就黃多多讀錯字道歉。
一開始看到這條,還以為是網(wǎng)友吹毛求疵,漢字那么多,讀錯了難免,但后來看了下原視頻,這些錯誤確實有點低級了。而且“陪你多讀書”這個公眾號的定位是陪伴孩子學(xué)習(xí)成長,那創(chuàng)作者確實該再嚴謹一點。
黃多多的錯誤,有的可能是認錯字了,比方說把“一樁樁”讀成“一柱柱”,有的可能是平時讀音不規(guī)范,比如把“木屑”讀成“木xuè”。但更多的錯誤屬于形聲字問題,比如把“防御”讀成“防卸”、“河堤”讀成“河提”。

先說“御”的錯誤,這是錯把會意字當成了形聲字。

這是甲骨文里的“御”字,一個跪坐的人加一個類似麻花的東西。按學(xué)者徐中舒的觀點,這個類似麻花的東西是說人與人相遇,“以交午喻主客之迎逆會晤”,所以御的本義是“接待客人”。

到了后來,有給御字加偏旁彳的,彳是路口的象形,加了彳,就是說去路邊給客人接風。御的這個本義,在現(xiàn)代漢語里已經(jīng)很難見到了,但《離騷》里有一句“帥云霓而來御”,說鳳凰帶著云彩來接我,用的就是這個本義。
知道了御的字源,就知道御字不是形聲字。不是形聲字的話,就不能讀半邊,就像利不能讀禾,苗不能讀田一樣。

再看“堤”的錯誤。堤字是形聲字,左邊的土表意,堤岸一般都是用土壘出來的;右邊的是表聲,雖然今天“堤”“是”兩字讀音不大像。
我們不妨在這羅列一下,以“是”為聲旁的字:提(tí):用手提東西。題(tí):表意的“頁”本義是頭,而“題”的本義是額頭。醍(tí):離開成語“醍醐灌頂”,你是不是認不出這字了?醍醐是指從牛奶中提煉出來的酥油,醍的本義是一種酒。
堤(dī):堤岸。鞮(dī):左邊的革表意,古代的一種皮鞋。

匙:這是個多音字,在“湯匙”里讀chí,在“鑰匙”里讀shi。寔(shí):這字和“實”區(qū)別不大,在古籍里比較多,今天基本用不上。
可以看出以“是”為聲旁的字,韻母都是i,但讀音還是不一樣的,這個和今古音變遷有關(guān)。總之,一個形聲字,它的讀音不一定和聲旁一樣,而用同一個聲旁的字,讀音更不一定一樣。
最后,再介紹一個形聲字,韙(wěi)。在這個字里,表聲的是韋,是負責表意,韙的意思就是“是,對”?!按蟛豁t”就是大大的不對,“冒天下之大不韙”就是公然干普天下都認為是最大錯誤的事。
以上,就是和漢字讀音有關(guān)的一點小科普,希望能幫大家更好地讀準音、寫對字。
文字?| 讀準咸魚癸
「? ? 大?? 凝???書? ?房?? ?」﹏期待下次與你的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