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傻的雪天,如何用慢鏡頭和手機拍出詩意畫面?

Hello 大家好,我李黑胖子李白兔子又回來了~ 最近心情不太好所以一直沒寫推送(其實就是懶),不過上周的北京剛好有一個讓我不得不寫的內(nèi)容,就是——連下了兩天的大雪。
我知道、我知道,南方的盆友一定會說,咱這可不下雪??!沒關系,其實本文介紹的技巧,用來拍雪和拍雨都可以,我知道南方的雨季似乎快要開始了……
好了廢話不多說,先來看成片: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3411p7Vo/
(記得點 4K 分辨率)
///
1
相機篇
拍雪/雨,請用慢動作
可能你會好奇這段視頻是怎么拍出來的,用了什么樣的設備。但我其實并不想過多討論,因為視頻拍攝方面我自己并不專業(yè),怕誤人子弟。
我只能說我用的是 EOS R5 和 EF 100-400mm 鏡頭,絕大多數(shù)畫面都是 400mm 端手持拍攝的,但更關鍵的是我用了 120P 的高幀率模式 拍攝。

為啥沒抖呢?
因為機身和鏡頭都有防抖,而且用 4K 120P 的高幀率拍攝時,其實畫面的抖動會被一定程度削弱。因為 120P 視頻最終會以 30P 的幀率播放,也就是慢放,抖動本身會變慢,也就不明顯了。

高幀率的菜單設置,不同的相機會有所不同,
并且很多機型此時是無法記錄聲音的。
整個視頻都是在北京的玉淵潭公園拍的,這里離我家很近,雖然不大,但景色很美。
“ 相機這么拍會壞嗎?”
有趣的是,我在我的小紅書頁面上發(fā)了之前用徠卡在雪中頤和園的拍攝花絮,這次也發(fā)了佳能設備被“埋”在雪中。引來了很多惡評,其中多數(shù)都聚焦在了(幸災樂禍或是教導我說)器材會損壞的問題上。

首先要說,無論徠卡還是佳能,我在雪天拍攝都沒有做特別的防護(如防雨罩之類的),最終也都沒有損壞。這主要是因為這兩款專業(yè)設備本身都有一定的防雨滴設計,特別是佳能,所以我才敢拿它們?nèi)ッ把┡臄z。
“ 最重要的是選用專業(yè)型號……”

和 EF100-400mm 鏡頭
還有“防抖支架”——落滿雪的我的胳膊
其次,就是在雪中使用這些設備時,也是有技巧可以提高它們的“生還幾率”的。
比如,對徠卡那次來說,機身防護性其實比較好,但我的福倫達 50mm F1.5 就不一定了,我并不清楚它有沒有做密封設計。所以我的做法是在不拍攝時盡量鏡頭朝下,減少落雪和融水的侵入概率。而當它上面已經(jīng)出現(xiàn)融雪積水時,可以用紙巾擦一下。
“ 冷知識:雪落在設備上會化成水?!?/span>
另一個神器是遮光罩,是我在雪中拍攝時一定會擰到鏡頭上的,無論福倫達還是佳能。這可以極大地減少雪花落在前組鏡片或 UV/保護鏡 上干擾畫面。
而對于佳能 EF100-400mm 這種外變焦鏡頭來說,其實雪天更危險的操作是變焦。因為隨著鏡筒伸出-收回,雪花會被壓入鏡筒的縫隙。

否則落在伸出部分的積雪會造成很大威脅。
對此我的做法是先確認好拍攝的視角(比如表現(xiàn)雪花的話多數(shù)情況下是 400mm),然后變焦到那個焦距就不要動了。將變焦變成定焦,減少鏡筒進水的風險。
而當我要調(diào)整焦距時,就可以先撣掉鏡筒上的積雪,用紙擦一擦融水,然后再變焦。

再結合前面講的遮光罩的使用,最終當我結束了雪中近 2 個小時的拍攝后,前組鏡片上一顆雪花都沒有落上,鏡頭內(nèi)部也毫發(fā)無損,自動對焦和防抖等電子功能也都無恙。

(里面有一些多年使用后進的灰)
實際上,了解自己設備的極限,清楚哪些操作會損傷設備,哪些則可以保護它們,都是攝影師的工作之一。
“ 放心去拍,才能拍好照片?!?/p>
知道這些,做到這些,可以讓你在關鍵時刻放手去拍,而不是畏縮不前。
///
2
手機篇
相同 / 不同于相機的拍攝思路
除了用相機,我也嘗試了用 iPhone 13 Pro Max 拍攝雪景視頻??陀^地說,由于焦距不夠長、景深不夠淺,即使用同樣的拍攝鏡頭動作和慢動作設定,手機對雪花的表現(xiàn)要比相機弱一些。
但當與全高清分辨率的 240P 慢動作結合時,雪天獨特的氛圍感還是相當驚艷的:
素材有限,就只做了簡單拼接,沒剪沒配樂。
單看的話,我覺得這樣的效果對多數(shù)人來說也足夠好了,你說呢?
當然,視頻并非唯一的表現(xiàn)方式。事實上我在拍視頻之余,也用手機拍了一些適合用手機去拍出來的畫面。我稍微總結了下,至少有 3 種思路可供你參考。
1
水波
手機長焦的缺點是沒有淺景深去突出雪花,而優(yōu)點也在于此。換句話說,當相機鏡頭的光圈收到 F16 也達不到全景深的情況下,手機可以做到。
在拍攝水面波瀾的時候,在展現(xiàn)波濤起伏的時候,手機的長焦(比如 iPhone 上的 3x )更為合適。

但長焦全景深的效果也是相機較難實現(xiàn)的。
而且這并不需要你設置什么,直接拍就好了。如果你運氣足夠好,碰到一只大冷天游蕩的鴨子或鴛鴦,那么畫面還會更多一點生機。

注:本文照片的后期方法就先不說了,因為我自己覺得修得還并不滿意。
2
直面風雪
在上周五那天的“大風+中雪”里,我用相機拍攝時基本都是讓風從鏡頭側面刮來,而當我想試試迎風拍攝時,就用手機了。
“ 比起相機,旗艦級手機的防護性能要更好?!?/p>
面對風雪拍攝,空中的雪花不是橫向,而是自上而下,或略呈放射狀的,視覺沖擊力會更強(風的沖擊力也挺強,手都快凍僵了)。

當然啦,另一個原因是我那天只帶了 100-400mm 鏡頭,沒廣角和中焦,也不適合拍攝上面這個場景。
但就算帶了 24-70mm 鏡頭,我想我用手機去挑戰(zhàn)直面風雪的概率也會更高。因為我面對撲面而來的大雪,我只需用手稍微擦一下手機鏡頭就能繼續(xù)拍攝,而相機鏡頭更大,會被刮上更多的積雪,很難快速清理。
3
前景搭配
根據(jù)我那兩天的觀察,在中雪和大雪這樣的天氣里,其實上還會伴隨比較大的霧氣,讓遠景的清晰度直線下降(雨天也是)。所以在拍攝時,最好避免去表現(xiàn)遠景的細節(jié)。

相反,你可以尋找一些近處的物體,用來和遠景形成 “清晰-模糊” 和 “深色-淺色” 的對比,將朦朧的遠景視作一種搭配元素,而不是刻意去展示其細節(jié)。
順便一提,這個思路的照片更適合用黑白去表現(xiàn)。

或者,去利用近處的物體去框住遠處的物體,這樣有了結構,細節(jié)不夠清晰的問題就會被弱化。

///
3
總結
壞天氣出好照片
這是我在書里寫過,也是很早就聽過的一句話,現(xiàn)在想想仍不過時。因為被我們認為 “不好、不方便、太冷、地滑” 的天氣,視覺上往往具有特別之處。對攝影而言,這都是難得的。
除此之外,我還覺得哪怕你不拍照,也可以在穿暖且安全的前提下,去 雪/雨/霧 中去感受自然的魅力,去感受那種雪花飄落的靜謐與遮蔽住大片湖面的風雪的震撼。

然后回味一下,天上的雪,空中的霧,眼前的湖,腳下的融水,它們本質(zhì)上都是同一種物質(zhì)的不同狀態(tài)。簡單的自然,變化的自然。

“ 無論雨雪,走入其中,
都是一種與自然互動的奇妙體驗。”

好了,今天的內(nèi)容就分享至此。其實無論是怎樣的天氣,放松心情走出家門都能有所收獲,不必很遠,只需內(nèi)心平靜。


手機攝影討論群請加個人微信號cameranote5
暗號:一點討論群
會有專人引導入群
讀書知美
我的《手機攝影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