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改變人生,素養(yǎng)成就未來
導 言
如果你出生在普通家庭或是農村家庭,人生升學道路上的第一道關卡——中考,由于文化成績較差很難進入普通高中就讀,加之我國普職分流的政策加持下,你將會做出怎樣的人生選擇呢?
如果您的孩子無法進入普通高中學習,年齡小、沒技能、沒學歷,直接走入社會不現實,您該如何幫助孩子規(guī)劃他的未來呢?

一、學技能,有一技之長可逆襲人生
曾經的初中學習生活,面對枯燥的公式、復雜的單詞、難背的定理你毫無興趣,因為沒有找到更好的學習方法,你便成為了老師眼里的“差等生”,家長眼里的“沒出息”的孩子,給自己貼上了“不是讀書的料”標簽,感覺前途一片渺茫,看不到自己更好的未來。

想進入社會,沒點技能壓身怎么行?如果不能靠讀書改變命運,那就讓技能點亮人生吧。當前,我國技能人才數量僅占就業(yè)人員總量的25%左右,高技能人才數量占技能人才總量的29%,技能人才面臨“總量不足,結構不優(yōu)”雙重矛盾,一些地方甚至出現“技工荒”,人力資源市場上高級藍領人才不足,生產崗位技能人才難求的現象。

技能是強國之基。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國家領導人多次強調要“大力發(fā)展技工教育”,“辦好技工院?!?,技能人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chuàng)造的重要力量。我國“十四五”職業(yè)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指出要大力發(fā)展職業(yè)教育,著力培養(yǎng)高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以滿足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需求的技能人才隊伍。

技能是立業(yè)之本。學技能可以擁有一技之長,找到適合自己的“跑道”,開啟你的“逆襲”之路,既有“票子”也有“面子”,既能“出彩”又能“出圈”,既有“甜頭”,也有“奔頭”。

二、學習職業(yè)技能,是否就完整圓滿
18歲的你,覺得學歷沒什么幫助;25歲的你,發(fā)現學歷阻礙了升職;30歲的你,因為學歷的缺憾,無法跳槽選擇更好的工作;35歲的你,下屬的學歷都比自己的高。學習職業(yè)技能,人生是否就完整圓滿呢?如果從此放棄學歷,你的人生之路會走的更遠嗎?

三、綜合素養(yǎng)才能成就更遠的未來
同學們,設想一下如果走入社會,進入職場,你可能會遭遇學歷歧視嗎?面對學歷的天花板,職業(yè)發(fā)展的天花板,你是要選擇躺平嗎?學歷真的有那么重要嗎?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回答,但我相信絕大多數人會毫不猶豫地給出肯定答案。

從企業(yè)用人的角度看,什么樣的員工在企業(yè)、公司是最具有生命力的員工呢?有人說需要具備四種能力,學習能力、表達能力、調研能力和領導力,表達能力包括文字表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調研能力包括調研分析、歸納總結和綜合提煉能力,而這四種能力需要通過通識教育幫助學生構建邏輯底層的知識理論體系。

哈佛大學專家指出,通識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技能教育,通識教育和技能教育都是很必要的,但是技能教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一個很具體的門類里面的工作內容和方法,而通識教育是讓學生成為一個完整的人獲得必要的綜合素養(yǎng)。

國家開放大學作為教育部直屬的,以促進終身學習為使命、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以“互聯網+”為特征、面向全國開展開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學校,為全民構建了“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終身教育及學習體系,讓更多的青年享有更加平等、更高質量的教育機會。

對于十五、六歲普通農村家庭孩子來說,在學習職業(yè)技能的同時,充分利用在校時間,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學習國家開放大學系統(tǒng)的學歷教育通識課程,彌補理論、人文和素養(yǎng)知識的缺失,這無疑是“技能+學歷”兼容性較高的一種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

技能教育和通識教育并舉,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具備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讓每個孩子擁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競爭力,讓每個孩子成為一個更完整的人,成就更好的未來,這是我們職業(yè)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責任擔當。

未來是“職業(yè)技能+綜合素養(yǎng)”并行的時代,你準備好了嗎?作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接受高質量教育,提高綜合素養(yǎng),享受終身學習的機會是改變命運、追逐夢想、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實現人生理想的美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