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家祠堂里的梨園盛會】南北名角群英薈萃 大腕缺席美中不足(李穎英)

唱戲都講究一個捧字,杜月笙是上海青幫之首,在上??墒呛麸L喚雨的人物,連市長都要讓他三分,京城的名角自然都礙于他的面子接受了邀請。然而,偏偏有一位聲望不在楊小樓、梅蘭芳之下的頭等角色卻沒有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老生泰斗:余叔巖。
余叔巖是號稱“伶王”譚鑫培的得意門生,不僅深得譚的神髓,而且青出于藍,是北方四大須生的首座,堪稱譚鑫培之后的一代宗匠,和梅蘭芳、楊小樓在北京鼎足三分,并稱梨園“三大賢。
如果說杜月笙是上海灘的大亨,那么余叔巖在北京京劇界也算得上一個響哨的大亨。當時,杜月笙認為余叔巖的缺席無疑是美中不足,曾一再派人誘以重金,但余叔巖自有他的怪脾氣,說過不來就無論如何也不肯屈就。他甚至表示如果就此得罪了杜月笙,以后就算不到上海這個碼頭唱戲也罷了。從此以后,余叔巖果然信守諾言,直到1943年在北平病逝,12年間再也沒有南下登臺。
不過也有人認為此事并非如此,劉夢德說:“余叔巖沒去那次堂會有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說他不懼權勢,另一種認為杜月笙沒有邀請,還有的說他身體不好,怕在上海砸了牌子?!鄙虾V麘蚯u論家張古愚也在(目錄余叔巖未赴杜祠堂會原因另一說》中寫道:
事實上,杜祠的這三天大堂會的總提調(diào)是金廷蓀,協(xié)助辦事的有洪雁賓、孫蘭亭。洪是杜家人,孫是金的干兒子。不邀余叔巖,是余叔巖的好友、上海名票羅亮生(陳彥衡弟子)提出的。羅亮生認為,杜祠內(nèi)外的兩個戲臺都是臨時搭起的,臺上沒有拔音設備,場子大、四面空風(周圍皆為農(nóng)田),余叔巖嗓音細小,在戲園里十排后就聽不清了,這種戲臺是根本沒法讓余叔巖登臺唱戲的,弄不好砸了余叔巖的牌子。金廷蓀接受了羅亮生的建議,所以未邀余叔巖。
雖缺了頭等大腕,但畢竟南北名角薈萃一堂,生旦凈丑,應有盡有,堪稱京劇界罕有的一次“群英會”。(未完待續(xù))【李穎英 原載《外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