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鳥是育雛最盡責(zé)的小鳥,也是我國特有鳥類,卻是個外國人命名的
有沒有見過下圖中的這種小鳥?

可能很多人都不認識這種小鳥,因為它的確很少見,不然它怎么能被稱為“鳥中大熊貓”呢?它就是被認為是我國特有鳥類之一的“震旦鴉雀”。

不過如果你生活在我國東部沿海濕地附近,或者附近有大片的蘆葦蕩,或者去一些濕地公園旅游,你很可能就會見到這種小鳥了,因為這種鳥基本上就分布在我國東部的沿海濕地,以及河流或者湖泊沼澤的蘆葦蕩中。近期北京市牛峪口濕地公園就發(fā)現(xiàn)了這種鳥類,三年前在北京的豐臺區(qū)宛平湖區(qū)域也發(fā)現(xiàn)過這種鳥類,山東青島市城陽區(qū)動物保護協(xié)會,今年7月份還救助過這種鳥的幼鳥,今年3月份在江蘇省南京市浦口蘆葦濕地有鳥類保護志愿者拍攝到了這種鳥,另外河北省衡水、保定等地也都有人拍攝知道這種鳥,這種鳥類在我國東部多地出現(xiàn),也說明其種群有所增長。

其實震旦鴉雀并不只是分布在我國東部沿海,在黑龍江下游、松花江流域、遼寧蘆葦?shù)匾灿蟹植迹贿^在長江流域、江蘇沿海的蘆葦?shù)兀颖焙馑?、山東濟寧、山東東營黃河口濕地、上海等地都有較大的種群,很多愛好旅游的朋友在這些地方都有發(fā)現(xiàn)。

震旦鴉雀成鳥體長約20厘米,體重約20-48克,體型比麻雀略大,嘴巴是黃色的,類似鸚鵡的嘴,帶很大的嘴鉤,有黑色眉紋,頭頂及頸背灰色,喉及腹中心近白色,兩脅黃褐色,是一種相當(dāng)漂亮的小鳥,之所以稱其為震旦鴉雀,是因為古時候天竺(今印度)等國家稱我國為震旦,也就是中國的意思,也體現(xiàn)了這種鳥是我國的一種特有鳥類。而且這個名字也是一個外國人給定名的,1872年法國傳教士、著名博物學(xué)家阿芒·戴維來到我國江蘇和上海一代的湖泊濕地中發(fā)現(xiàn)了這種鳥,并對采集到的這種鳥的標(biāo)本進行了定名,稱之為震旦鴉雀。

震旦鴉雀最喜歡生活在蘆葦或蒲草叢中,它們的鳥巢也是筑在這種半水生植物的上面,這種小鳥很喜歡集群活動,有的季節(jié)去蘆葦蕩中很可能會將這種小鳥驚起一大群,不過這種小鳥的警戒性較高,集群活動時常會有專門的“哨兵”觀察周圍情況,一旦它們認為危險臨近,就會尖叫著一起飛走。

這種小鳥的叫聲也十分好聽,特別是在繁殖季節(jié),它們很喜歡撲打著翅膀歡唱,聲音急促而連貫,十分歡快,被鳥類保護者稱為“歌唱的小精靈”。

震旦鴉雀是雜食性鳥類,主要以昆蟲為食,冬季時也會吃漿果或植物種子,它們還有一種習(xí)性,就是會偷吃蘆葦蕩中蜘蛛網(wǎng)上的蟲子,可以說是搶了蜘蛛的食物。

震旦鴉雀還有著高超的筑巢技巧,每年4月是他們的筑巢時節(jié),雌雄鳥共同筑巢,這種鳥會用嘴巴撕裂蘆葦葉,取出其中的纖維,將其纏繞在生長著一處的幾根蘆葦上,這種纖維就是鳥巢的主要建材,一個鳥巢會用很多蘆葦葉的纖維,這些纖維被編織成結(jié)實的鳥窩,之后鳥窩中會被鋪上羽毛等柔軟的東西,然后震旦鴉雀會在鳥巢中產(chǎn)卵。


這種鳥每窩產(chǎn)2-5 枚卵,9~11天之后孵化出小鳥,雌雄小鳥會共同承擔(dān)福卵和喂養(yǎng)小鳥的工作。雛鳥離巢后,成鳥還會喂養(yǎng)20天左右,在這段時間之中成鳥會先帶雛鳥認識食物,指給雛鳥讓它去捉食,然后教會雛鳥如何捕食,接著才會讓他們自立,可見這種鳥類也是一種很會教育孩子,而且很負責(zé)的父母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