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老仙女”上癮行為曝光,我們?yōu)槭裁磿绱藨嵟?/h1>


最近,一個女子的惡行激起了眾人的憤怒,被全網(wǎng)“通緝”。
6月14日,在陜西西安,氣溫高達30多度,一位74歲的老人,坐在路邊賣水果。
這些水果并沒有什么稀罕,只是他自己家里摘的兩筐杏子。

可是,就是這兩筐不起眼的杏,卻讓兩男一女,做出了出格的事。
由于天氣太熱,老人的攤子前根本就沒什么顧客。
過了很久,終于有幾個人在攤位前停下來,老人很開心,忙著幫助一個男人挑選杏子。
然而,在另一邊,令人始料未及的一幕發(fā)生了。

一個女子在一旁裝模作樣挑了很久,趁老人不留神,抓起兩把杏子就塞進自己胸前的包里,隨即,迅速轉(zhuǎn)身逃離了現(xiàn)場。
讓人氣憤的是,她離開時邪魅一笑,更是“傾國傾城”,無數(shù)網(wǎng)友看過之后,誓要把偷杏的“老仙女”緝拿歸案。

而更過分的是,視頻里另外兩名男子居然是幫兇,你沒有猜錯,為了幾個“杏”,他們是團伙作案。

30多度的天氣,74歲的老人,挑著兩筐杏,不知道走了多遠來賣杏。
一斤杏,大概也就2-3塊錢,所以即便杏全部賣完,也不過幾十元。
她裝進去的不是水果,而是她的良知,她笑的不是偷杏得了手,而是對善良的褻瀆。
這一幕被曝光后,立即激起了網(wǎng)友們的憤怒:
74歲,從早到晚,拖著2個大框子,唉。。偷杏人,你吃了安心嗎??
一共偷走了四個,一個是苦,一個是災(zāi),一個是難,一個是病。


老人辛勤工作,誠實為生,卻遭遇了如此不道德的行為。
這起盜竊團伙有條不紊地實施著他們的計劃,對老人的付出和辛苦完全不加以尊重。

據(jù)老人的兒子回應(yīng)說:
老人今年74歲,母親生病,平時靠老人兒子打零工作為經(jīng)濟來源,家庭生活困難。
最近杏子熟了,老人就摘了兩筐杏去賣,早上六點出門,晚上九點才回家,來回路程接近30里。
起早貪黑,賣杏一天也賣不到50塊錢。
在網(wǎng)上看到有人偷父親的杏子,心里特別不是滋味。

直到晚上,老人拖著兩個大竹籃出現(xiàn)在夜色中,兒子和記者一起來接他,老人才知道,白天自己的杏被偷了。

有人說,不就是幾個杏嗎?沒必要這么大動干戈。
可是,你看到了嗎?
有人輕松日進斗金,有人辛苦疲累無法度日。
我們習(xí)慣著這個世界的運行規(guī)則,也不過度苛責(zé)命運的許多不公。
可無法輕易釋懷并原諒的是:
那些衣著得體的人,仍要朝著這樣一個可憐的老人下手;
那些身體健全的人,還朝著比自己弱的人肆意揮棒。
他根本不是缺錢,而是缺德。
那樣的嬉皮笑臉,難道不就是因為不勞而獲,欺壓弱勢群體的快感嗎?

而正如你所想,除了這樣的老人,還有不少人受過害,他們的共同特點是貧窮、是善良:
我外婆上個禮拜賣自家的土雞蛋,有個人買了三十幾個雞蛋假裝掃碼結(jié)果沒給錢,吃完了好上路了是吧
父親七十歲去年賣玉米,十元七個!有人買七個給一百元假鈔,父親還找她九十!總有一些壞透良心的人專挑老年人使壞!


這讓我想起來上個月,讓無數(shù)人寒心的保安“潑水”事件。
幾位外賣員正在一座即將廢棄的商廈前的臺階上坐著休息。
這時,物業(yè)老大爺提著一桶水過來了,示意外賣小哥站起來。
只見物業(yè)毫不遲疑地把桶里的水,潑在了臺階上,剩下的水也潑在了不遠處的臺階上,連一丁點能坐的地方都沒有了。

狼狽起身的外賣員們,臉上露出了難以掩飾的尷尬。
去年10月份,江西發(fā)生過一件更讓人難受的慘劇。
一名開著白色奔馳車的女子,開著豪車跑到村子里入室盜竊,分別盜竊了4名老人的錢財,12000元、45000元、5000元、17500元。
其中,一位孤寡老人45000塊的積蓄全部被偷走。

老人承受不住,喝農(nóng)藥自殺離世。
本就是孤苦的一生,最后又絕望而去。
一位在路邊賣菜的老大爺,被偷500元,這是他賣了好幾天的錢,一瞬間就全部被偷走了,老大爺在路邊哭得撕心裂肺!

欺負弱小,欺騙老實人,欺壓普通人,專挑老人下手,專挑底層人下手,是這世界上最大的惡意。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這條新聞會如此憤怒?
那些被偷走的東西,可能是他們?nèi)康南M?/strong>
那些被盜走的錢,可能是壓垮他們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幸,當(dāng)這些利己主義者為了蠅頭小利丟失做人的底線時,卻還有人用自己的善良和正直默默地行動付出。
偶遇一位拾荒老人,主動給他兩個礦泉水瓶,當(dāng)他去廢品站賣廢品時,悄悄給廢品站老板20元,換一種方式給予善意。

上坡路上,一位步履蹣跚的老人拉著一車家具和床墊,外賣員停下來,毫不猶豫的上前推車。

賣自家菜的老人,剩下不多的豆角和大蒜。
總有人買下所有的“不完美”,為他幾個小時的堅持去小心翼翼地托底。

歲月總是讓生活一邊丟卻,一邊彌合。
所以,當(dāng)這個顛沛流離,眾生皆苦的殘酷人間,看起來支離破碎時,我們究竟在仰仗什么而活著?
我想,這就是我們想要的答案:
即使在黑暗中穿梭許久,他們還能看到生命里溫暖彼此唯一的光。
盡管這光微弱,卻足以支撐我們走出人生的陰霾。
好了,我是半耳聆,感謝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