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控價怎么做?控價經(jīng)驗分享
電商控價這個行業(yè),也可以算是一個朝陽行業(yè),伴隨著近幾年電商的快速發(fā)展,控價行業(yè)應市場需求而出現(xiàn)。
一、品牌方為什么要做電商控價?
1、給大家舉個例子,品牌方在入駐各大電商平臺后(淘寶、京東、拼多多等),合理合規(guī)的根據(jù)平臺規(guī)則運營店鋪,雖然運營成本高,但是能夠更好地面向大眾,提升知名度,品牌方不惜耗時耗力去不間斷的運營自己的店鋪,可當你初有成效,這時,就有一些“恬不知恥”的商家,看到了資源,于是,他們從其他非正規(guī)渠道獲取品牌方的產(chǎn)品,以各種價格差來獲取利益,你賣100塊,他們就買80塊,甚至更低的價格,這個時候,大眾消費者,都喜歡價比三家,看到產(chǎn)品介紹也沒什么區(qū)別,就直接下單更便宜的那家,同理,這樣店鋪多了,那么品牌方還談何盈利,談何打造品牌形象?
2、還有一些情況,屬于代理商亂價,大打價格戰(zhàn),廠家利益被無限壓縮,甚至到最后,代理商向廠家拿貨,價格比零售都貴,那理所當然,貨賣不出去,廠家回款難,資金鏈斷裂,如此循環(huán)往復,最終的結果就是渠道崩盤,市場丟失,最后,失去消費者。
3、其實很多的品牌方在競爭中,不是敗在了競爭對手,還是敗在了自己無法做好價格管控這一環(huán)境。
4、“攘外必先安內(nèi)”,打造一款品牌,必須要做到價格統(tǒng)一,價格得以管控,不僅僅是維護了自身利益,更是維護了代理,消費者等更多人的信任。
首先,亂價的誘因是什么?亂價的主體又是誰?這個問題,品牌方們一定要從線下渠道去做梳理,掌握好是無法定位的終端分銷還是說問題出在了代理的身上。如果是出在代理身上,斷貨、解約、罰款都可以。
其次,如果亂價的主體是終端分銷或者有可能是同行的惡意行為,那么,可以借助第三方控價公司的力量來解決,他們有很多非常專業(yè)的辦法來進行投訴。投訴的結果是鏈接刪除或下架,店鋪扣分或降權。這樣的處理對于賣家的威懾力還是很強的。
再次,可能有的品牌方說,投訴的工作自己也可以做,沒必要找第三方。但是沒有專業(yè)的軟件輔助,再加上投訴的不專業(yè)性,反而會讓管控工作事倍功半。術業(yè)有專攻,老花聊品牌,高效、精準、保障性處理辦法才是解決問題的最優(yōu)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