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談
【看見無法相互理解的評論果然是一件令人悲傷的事】
【犯病的人確實會寫這種對話式的文字】
【如感不適,請立刻關(guān)閉】

孩子們總是用自己的視角去看待世界。
古希臘的哲人不也說“人是萬物的尺度”嗎?
所以才說那是人類嬰兒時期的思想。
但那也是基石,不是嗎?
……人歸根到底還是要憑借自己的感受認識這個世界。
至于每個人的認識是更符合客觀的認識,還是更主觀的認識,就無人知曉了。
這重要嗎?
如果你認為人類的意識不重要,那么這就是不重要的。
不,我認為它很重要,但沒有絕對客觀的想法存在。
可一定有絕對主觀。
讓主觀的想法匯集起來,變得能共存,這本身是一件反人性的事。
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人生來就是渴望被認同的,無論任何事,只要和自己有關(guān)。
所以每個人不同的觀點就使他們天然地互相排斥了嗎?
而不幸福也從中浮現(xiàn)。
但為什么面對同一件事,不同人會有不同的觀點呢?
因為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
為什么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呢?
你這就像在問為什么人類是人類。
我不認為這是可以在生物科學(xué)領(lǐng)域內(nèi)解答的問題。
然而哲學(xué)的角度有人能給出服眾的說法嗎?
唯物主義的后盾是科學(xué)技術(shù),而現(xiàn)有的科學(xué)技術(shù)是無法完全證實這一切的。
唯心主義的基礎(chǔ)是人的內(nèi)心,而每個不一樣的人又注定了唯心領(lǐng)域的學(xué)派不可能被所有人認可。
這是個永遠無解的閉環(huán)。
討論這些有意義嗎?
不知道。
又要在這方面浪費自己寶貴的生命了嗎?
不知道。
也許,真正的好辦法就是再也不對他人抱有期望吧。
而這種做法又和逃避有什么區(qū)別呢?
嗯?
就好像有些成績不好的學(xué)生并不是真的因為笨或懶,而是因為他們害怕自己努力過后仍然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成績。
因為害怕失望,害怕被傷害,所以干脆就什么都不看,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只要不從這里踏出去,那么外面發(fā)生的一切都無所謂。
如果所有的人類都不對他人抱有期望,那么人類就不可能是人類了。
為什么?
賦予人類生存和進化的潛能,是人與人的合作。如果再也不相信他人,那么又該如何合作呢?
但是一個人不可能相信所有人。
這就是為什么沖突還存在于世界上。
因為既有沖突,又有合作,所以我們的社會在前進的同時也在不斷犯錯嗎?
我想是的吧。
你真的認為人與人之間是無法相互理解的嗎?
因為人還在犯重復(fù)的錯誤。
你為什么不正面回答我的問題呢?
大概是因為,我也幻想著人與人之間能徹底相互理解的那一天吧。
對談的評論 (共 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