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怎么選

《中藥學(xué)》凌一揆主編
五味子 (《本經(jīng)》)
【性味歸經(jīng)】酸,溫。歸肺、腎、心經(jīng)。
【功效】斂肺滋腎,生津斂汗,澀精止瀉,寧心安神。
【應(yīng)用】
1. 用于久咳虛喘。本品酸能收斂,性溫而潤,上斂肺氣,下滋腎陰,故適用于肺虛久咳及肝腎不足之喘咳,有止咳平喘之效。如五味子丸,以之配罌粟殼,治肺虛久咳;都?xì)馔瑁灾湮榱兜攸S丸,治腎虛喘促。本品也可用于肺寒咳嗽,但需配伍辛溫宣散之品,如五味細(xì)辛湯,以之與細(xì)辛、干姜等溫肺化飲之品同用,治肺經(jīng)受寒,咳嗽不已。
2. 用于津傷口渴,自汗盜汗。本品酸澀生津,又能斂汗,故適用于口渴多汗之證。如生脈散,即由人參、麥冬、五味子組成,治熱傷氣陰,心悸脈虛、口渴多汗;柏子仁丸,以之配伍柏子仁、人參、麻黃根、牡蠣等,用治陰虛盜汗及陽虛汗。對于消渴證,也可應(yīng)用本品,如黃芪湯,即以本品與黃芪、生地、麥冬、天花粉等益氣生津藥同用,治口渴多飲之消渴證。
3.用于遺精、滑精,久瀉不止。本品有補腎澀精,收斂止瀉功效,如《醫(yī)學(xué)入門》五味子膏,單用本品治夢遺虛脫;《世醫(yī)得效方》以之配合桑螵蛸、龍骨等,治精滑不固;四神丸,以之配伍破故紙、吳茱萸、肉豆蔻等,治脾腎虛寒,五更泄瀉。
4. 用于心悸、失眠、多夢。本品有寧心安神作用。如天王補心丹,以之配伍生地、麥冬、丹參、棗仁等,治心腎陰血虧損所致的虛煩心悸、失眠多夢。
此外,以本品研末內(nèi)服,對慢性肝炎轉(zhuǎn)氨酶升高者,有降低作用。
【用量】2?6g,研末服每次1?3g。
【使用注意】本品酸澀收斂,凡表邪未解,內(nèi)有實熱,咳嗽初起,麻疹初發(fā)均不宜用?!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
味酸,溫。主益氣,咳逆上氣,勞傷羸瘦,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
《本草經(jīng)集注》陶弘景
味酸,溫,無毒。主益氣,咳逆上氣,勞傷羸瘦,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養(yǎng)五臟,除熱,生陰中肌。
《雷公炮制藥性解》李中梓
味皮肉甘酸,核中苦辛,且都有咸味,五味俱備,故名。性溫?zé)o毒,入肺腎二經(jīng)。滋腎經(jīng)不足之水,收肺氣耗散之金,除煩熱,生津止渴,補虛勞,益氣強陰。北產(chǎn)者良。
五味屬水,而有木火土金,故雖入肺腎,而五臟咸補,乃生津之要藥,收斂之妙劑。
《本草經(jīng)解》葉天士
氣溫,味酸,無毒。主益氣,咳逆上氣,勞傷羸瘦,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
五味子氣溫,稟天春升之木氣,入足少陽膽經(jīng);味酸無毒,得地東方之木味,入足厥陰肝經(jīng)。氣升味降,陰也。
膽者擔(dān)也,生氣之原也;肝者敢也,以生血氣之臟也。五味氣溫益膽,味酸益肝,所以益氣。肝血虛則木枯火炎,乘所不勝,病咳逆上氣矣。五味酸以收之,溫以行之,味過于酸,則肝氣以津而火不炎矣,肝氣不足,則不勝作勞,勞則傷其真氣,而肝病乘脾,脾主肌肉,故肌肉瘦削;五味酸以滋肝,氣溫治勞,所以主勞傷羸瘦也。
肝膽者,東方生生之臟腑,萬物榮發(fā)之經(jīng)也,肝膽生發(fā),則余臟從之宣化。五味益膽氣而滋肝血,所以補不足也,陰者宗筋也,肝主筋,味酸益肝,肝旺故陰強也。酸溫之品,收斂元陽,斂則陰生,精者陰氣之英華也,所以益男子精也。
《長沙藥解》黃元御
味酸、微苦、咸,氣澀,入手太陰肺經(jīng)。斂辛金而止咳,收庚金而住泄,善收脫陷,最下沖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