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彈奏中,力量傳送到指尖時都有哪些部位要協(xié)調好?

在管控力量運輸線路之前,要先重點關注一下坐姿坐距,身體重心以及肩背放松,然后才是從手臂到手腕到手背到手指的力量傳輸線的發(fā)力與放松協(xié)調。

不然不調核心,也很難發(fā)力順暢,彈得費勁兒不說,跑也跑不快,彈也彈不久,甚至還有腰酸背痛胳膊酸,還有可能腿麻(坐得太靠后,壓住了大腿或者小朋友個子小坐的后雙腳懸空)。

如果彈奏和練習過程中常有出現(xiàn)以上問題,那么,不是彈琴好累,是發(fā)力和放松的協(xié)調有問題。鋼琴在初學階段,所謂的手型學習,并不是單純的學手怎么擺,造型怎么凹,如何正確地發(fā)力和放松,也是非常重要的學習內容和糾錯與協(xié)調項。

我是與鋼琴為伴,喜歡琢磨教學的鋼琴老師楚楚。9年一線沉浸式分類教學(小朋友/成人),善于規(guī)劃鋼琴學習,重視基礎,教學化繁為簡,學-練-測-評-學習結果,開朗歡樂,但要求嚴格的90后老師。

和學生們一起進入音樂的世界,感受樂譜的溫度,鋼琴的典雅,從容彈出人生的起伏~
坐姿坐距,身體重心以及肩背放松
彈鋼琴很容易累,只跟手指本身有關?其實坐距的影響不小。根據目前教學的實際情況,坐太近是坐距主要問題。大臂撞身體,肩膀聳立.....導致上身蜷綿,力量傳遞不通暢,手指不靈活,跑不快或音大片粘連。所以需要確保手臂自然下垂時胳膊左右擺動有足夠空間,而不是被身體擋住。

如果身體重心或腰部懸空,稍微坐久一些,會不會感覺很累?肌肉僵緊不放松就難調動,力量傳遞到指尖也不暢通,手臂比較酸和累不說。音色也不好聽和控制。所以坐著最多不超過琴凳的2/3即可,確保重心在凳子上并且坐著能夠比較舒適,不然很難練得久。
貫通手臂-手腕-手背-手指的力量傳輸線
在彈奏的過程中,手臂,手腕,手背都是不發(fā)力的,可以把他們理解為力量運輸?shù)摹榜R路”,需要暢通地把力量運輸?shù)街讣?,通過指尖發(fā)力來敲響琴鍵,通過控制指尖發(fā)力的大小來控制力度強弱起伏的千變萬化。

如果身體重心正確,肩背放松的情況下,彈的過程中遍數(shù)并不是很多就覺得手臂或手腕好累好酸,那么力量就困在手臂或上腕上沒有下去,整條手臂也都在架起來發(fā)力,自然會感覺很累。手背的發(fā)力會讓手掌中庭呈現(xiàn)出塌陷的狀態(tài),累不說,手指也抬不起來也不好控制,手腕還低。

如果剛開始找不到力量貫通的感覺,可以將手臂自然下垂放在身體的兩側,會感覺指尖越來越重,因為血液因為重力的作用都在往指尖輸送,這就是貫通力量,運送到指尖的感覺,然后提手彈奏,指尖像灌鉛一樣,音色純厚有一定深度。

彈鋼琴的過程中需要協(xié)調發(fā)力和放松,不止在手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