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作文】家鄉(xiāng)的桂樹

桂林桂林,桂花成林。
游人喜的,都是桂樹秋天的模樣。一樹金黃,搖搖欲墜,茂密的枝葉中花朵吐著金黃色的舌頭悉悉索索,秋雨過后更是芬芳璀璨,甜甜膩膩的氣味兒仿佛要把整個人都包住。就像明艷的笑,香香軟軟卻清冽得像泉水一般清新,很容易地,讓人聯(lián)想起江南某處撐著油紙傘的姑娘嘴角的梨渦。
如此詩意的桂花招人喜愛,我卻不然。
只因幼時開學(xué)典禮上一句“在桂花飄香的日子相遇”便記恨了無辜的秋日桂花許久,所以每每在夏日結(jié)尾抬頭,看到淡淡的黃色隱匿在墨綠的葉子中我便傷感地想到:啊,暑假要結(jié)束了。然而桂樹終究是家鄉(xiāng)的樹,從小被教導(dǎo)要愛護(hù)家鄉(xiāng)一草一木的我懵懂地將“愛護(hù)”和“喜愛”混為一談,自以為是地認(rèn)為既是秋日開花那我便喜春日的桂樹好了。
那時候所以感情都是純粹而簡潔的,喜歡就是喜歡,于是我眸足了勁,開始尋找春日桂樹的美。
桂林春天的桂樹,哪里美呢?
樹干是不起眼的棕色,干干巴巴,刻滿了歲月的痕跡,卻不如樺樹那般挺直白凈。我不喜。樹葉是平平常常的綠色,綠到?jīng)]有特點,既不如橡樹的墨綠又不如槭樹的翠綠,更是失去了楓樹的滿目紅顏,模模糊糊淹沒在太多葉子好看的樹中。我不喜。枝葉呢,仍然是普普通通的,比不上榕樹的萬千枝條悠悠垂下。我不喜。唯有開花才是它的一技之長。沒有了花的庇護(hù),它不過是再尋常的一顆樹罷了。
那如何是好,怎樣才可以讓自己喜?
我托著腮思索了許久。
那日春光微醺,默默不語,沿著桂樹一寸寸移動。
忽然就著了迷,入了神。春光抬頭,籠罩了一半那棵普普通通平平常常毫不起眼桂樹,那個剎那,金色的光芒涂上棕色的樹干,竟有了三分樺樹的白,而那一半綠色的葉子,在陽光的撫摸下,微微染上了金色,變成了橡樹的墨綠,剩下的在陽光的襯托下顯得翠綠了許多,像那棵夢想著的槭樹,再看向枝葉,樹影婆娑中,它孤獨(dú)而倔強(qiáng)地不像任何一棵樹。
再抬頭,已是滿樹金黃,一片璀璨的黃色開口楹笑。
它就是它啊,就是獨(dú)一無二的桂樹啊,就是家鄉(xiāng)的桂樹啊,它不需要像任何一棵樹,就足夠我去愛了。即使年幼再如何地不喜歡,它對我來說,始終是家鄉(xiāng)的一張名片,是刻在骨子里,抹不掉的,忘不了的存在啊。
桂樹,早已在我的生命中留下金黃的芬芳。
忽然笑了。
春光下,桂樹也笑了,遙遠(yuǎn)而美好。
我想,我開始喜歡它了,不管春日還是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