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的興衰 人類文明的烏托邦與反烏托邦
鏈接:https://pan.baidu.com/s/1LQaVLZq0uSEKiKokETEJzg?pwd=rd33?
提取碼:rd33

在這本書中,作者回溯7000年前的城市起源,勾勒延續(xù)至今的城市發(fā)展史,以此揭開“什么造就了城市”的真正奧秘。書中每章討論一個或幾個具有時代代表性的城市,包括雅典、亞歷山大里亞、羅馬、威尼斯、里斯本、阿姆斯特丹、倫敦、巴黎、紐約、洛杉磯和上海,它們都是特定時代里作為貿(mào)易和文化焦點的大城市。
雖然是我們建造了城市,但城市卻反過來從根本上重塑了我們的生活——在今天這一信息時代,這種影響甚至變得更加深刻。
導(dǎo) 言 大都市的世紀(jì)
目 錄
1章 城市的黎明:烏魯克
第2章 伊甸園與罪惡之城:哈拉帕和巴比倫
第3章 國際大都市:雅典和亞歷山大里亞
第4章 巍峨帝都:羅馬
第5章 饕餮之都:巴格達(dá)
第6章 戰(zhàn)爭之城:呂貝克
第7章 世界之城:里斯本、馬六甲、特諾奇蒂特蘭、阿姆斯特丹
第8章 社交之都:倫敦
第9章 地獄之門:曼徹斯特和芝加哥
本·威爾遜,英國作家,著有五部廣受好評的佳作,包括《深藍(lán)帝國:英國海軍的興衰》《黃金時代:英國與現(xiàn)代世界的誕生》等,其中《自由何價?》曾獲薩默塞特·毛姆獎。他還是《觀察家》《文學(xué)評論》《星期日獨立報》《蘇格蘭人》《衛(wèi)報》和《紳士季刊》(GQ)等多種國際雜志的長年撰稿人。
在這本書中,我不想簡單地把城市視為名利場,而想把它視為人的居所,視為會對居住在其中的人產(chǎn)生深遠(yuǎn)影響的人類居住場所。這不僅僅是一本關(guān)于宏偉建筑或城市規(guī)劃的書;它講述那些定居在城市里的人,以及他們?nèi)绾螒?yīng)對城市環(huán)境,又是如何在城市生活這口高壓鍋中生存的。這并不是說建筑不重要:建成環(huán)境和人類之間的互動是城市生活以及本書的核心。但與有機(jī)體的外觀和重要器官相比,我更感興趣的是把這個有機(jī)體結(jié)合起來的結(jié)締組織。
城市建立在人類歷史的各個層面上,建立在人類生活和經(jīng)歷近乎無限、永不休止的交織中,它們既迷人又深不可測。城市的美麗與丑陋、歡樂與痛苦,以及它們那異乎尋常、令人困惑的復(fù)雜性和矛盾性,都是人類境況的鮮活圖景,讓人既愛又恨。它們是處于不斷變化和適應(yīng)過程中的不穩(wěn)定地帶。無可否認(rèn),它們用宏偉的建筑和地標(biāo)來掩蓋它們的不穩(wěn)定性;但盤旋在這些永恒象征周圍的是無情的變化。潮流的力量推動城市不斷地破壞與重建,這使城市富于魅力,但又因為趨勢難以把握而令人沮喪。在本書中,我從始至終都在試圖把握變動中的城市,而不是靜態(tài)的城市。
為了寫這本書,我走訪了歐洲、美洲、非洲和亞洲的許多城市,其中包括對比鮮明的孟買和新加坡、上海和墨西哥城、拉各斯和洛杉磯等地。我選擇了一系列城市,構(gòu)建出一個按時間順序進(jìn)行的敘事,這些城市所講述的并不僅僅是它們所處的時代,還有城市的總體狀況。選擇其中一些城市(如雅典、倫敦或紐約)的原因是顯而易見的;但其他一些選擇——如烏魯克、哈拉帕、呂貝克和馬六甲——可能就不那么為人理解了。在研究城市的歷史時,我會去市場、露天市集souk)和集市(bazaar),游泳池、體育館和公園,街邊小吃攤、咖啡屋(coffee?houses)和咖啡館(cafés),商店、購物中心和百貨公司尋找材料。我考察了大量的繪畫、小說、電影和歌曲,就像查閱官方記錄一樣,以獲取城市的生活體驗,了解當(dāng)?shù)厝粘I畹姆泵Τ潭取D沩氄{(diào)動你的感官去體驗一個城市——去看、去聞、去摸、去走、去讀、去想象,才能完整地理解它。在歷史上的大部分時間里,城市生活都是圍繞著感官(吃、喝、性、購物、嚼舌根和玩樂)展開的。這些構(gòu)成城市生活戲劇的元素全都是本書的核心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