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物教儲(chǔ)

唐史紀(jì):太宗自立太子,遇物則誨之。見其飯則曰:“汝知稼穡之艱難,則常有斯飯矣。”見其乘馬則曰:“汝知其勞而不竭其力,則常得乘之矣。”見其乘舟則曰:“水所以載舟,亦所以覆舟。民猶水也,君猶舟也?!币娖湎⒂谀鞠拢瑒t曰:“木從繩則正,后從諫則圣?!?
【解】 唐史上記:太宗自立晉王為太子,凡遇一物一事,必委曲誨諭之,以啟發(fā)他的意志。如見太子進(jìn)膳,就教之說:農(nóng)夫終歲勤苦,耕耘收獲,種得谷 成,方有此飯,汝若用飯之時(shí),即念稼穡艱難,此飯不容易得,推此心去體恤農(nóng)夫,節(jié)省用度,則上天必監(jiān)汝有惜福之智,而多降天祿,使汝常得用此飯矣。如見太 子乘馬,就教之說:馬雖畜類,亦具知覺之性,所當(dāng)愛惜,汝若乘馬之時(shí),即念此馬之勞,馳驅(qū)有節(jié),不盡其力,則上天必監(jiān)汝有愛物之仁,而貴畀萬乘,使汝常得 乘此馬矣。如見太子乘舟,就教之說:水本以載舟,故舟藉水以運(yùn),然而水亦能覆舟,則舟不可倚水為安,那百姓每就譬之水一般,為君上的譬之舟一般,君有恩德 及民,則民莫不戴之為君,若是暴虐不恤百姓,則人亦將視之為寇仇而怨叛之。譬之于水,雖能載舟,亦能覆舟,不可不懼也。如見太子息陰于木下,就教之說:木 生來未免有彎曲處,惟經(jīng)匠氏繩墨,則斫削的端正,可為宮室器物之用。人君生長深宮,未能周知天下之務(wù),豈能件件不差,惟虛心聽從那輔弼諫諍之臣,則智慮日 明,歷練日熟,遂能遍知廣覽而成圣人矣。這是書經(jīng)上的說話,不可不知也,唐太宗之教誨太子,用心諄切如此。蓋太子乃天下之本,欲成就其德,惟在教誨周詳, 所以唐太宗特加意于此,其深謀遠(yuǎn)慮,真可為萬世法矣。?
【注】本則出自《資治通鑒》卷197,是貞觀十七年(643)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