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血崩!
近期新能源卷麻了,整個行業(yè)股價跌的鬼哭狼嚎
燃油車更慘,直接變成大逃殺
最近湖北率先逃亡,打骨折賣車...
東風汽車集團旗下雪鐵龍、標致、日產、本田等共計7大品牌58款車型瘋狂降價,最高直降9萬元,10萬出頭即可買入中端車型。

堪稱跳樓式大清倉?。?!
熱門款車型直接賣斷貨,不少外省人甚至連夜趕去武漢買車...
真是瘋狂??!
無獨有偶,繼東風集團之后,各大燃油車廠紛紛跟進。
中國一汽推出“旗惠吉林——億元限時惠民補貼”活動,狂撒1.5個億,單車補貼金額最高可達37000。
廣州車企,廣汽本田皓影、雅閣直接優(yōu)惠2萬-3萬元...
上汽奧迪開啟員工內購,最高降價幅度高達16萬元..
截至目前已有30多個汽車品牌參與到價格戰(zhàn)當中,最高優(yōu)惠超過10萬元...
太可怕了。
這輪各大燃油車企為何降價如此迅猛?
因為被新能源車打的快沒活路了。
以湖北為大本營的東風集團,2023年1-2月汽車銷量同比下滑48.48%,銷售量實打實的出現(xiàn)了腰斬。
下游銷量的不景氣,直接傳導到整個汽車產業(yè)鏈。據統(tǒng)計湖北汽車產業(yè)鏈共有2000余家廠商,共計100萬員工。
大家都要養(yǎng)家糊口過日子,所以政府和企業(yè)才會直接骨折式補貼賣車。
其實面臨銷量下滑困境的燃油車廠商,不僅東風集團一家。
去年,
上汽通用銷量下跌幅度高達44%
長城汽車銷量下跌幅度高達46.9%
廣汽本田銷量下跌幅度高達42.2%
新能源車攻勢迅猛,兩年的時間整個產業(yè)鏈的滲透率從2020年的5.4%直接飆升到了33%。
兩年暴漲6倍,瘋狂啃食燃油車的市場。

(電車NEV銷量同比增加,其他銷量同比都在降)
當下,這個趨勢仍在繼續(xù)。
2023年1-2月,汽車總銷量在暴跌,燃油車銷量也隨之暴跌,NEV新能源車卻在逆勢暴漲...
按照這個增速,下半年Q3新能源車滲透率可能就能到達40%,2035年滲透率可能會達到60%。
兩年后,燃油車一半的市場又要讓出去,真是讓人不寒而栗...
奪人市場猶如鯊人父母,燃油車企肯定不會坐以待斃。
當下新能源車的購置補貼基本已經接近尾聲,正是反攻的好機會。
后續(xù)各大車廠可能會時不時的放出補貼,剛需黨們可算是有福了...
---
燃油車在水深火熱的之中,并不代表新能源車日子就好過。
反而,新能源車今年同樣在大逃殺
國內新能源車企,除了比亞迪之外,基本都在賠本賺吆喝,賣一輛虧一輛。
拿蔚來舉例,中國高端純電市場絕對的主力。
30W車型,蔚來市占率為54.8%;40W以上車型,市占率可以高達75.5%。
就這樣的大廠,去年Q4仍大虧64個億,每賣一輛30萬的車要倒賠12萬。
表面很光鮮,背地里卻很心酸。
新能源車廠虧錢卻要擴產的邏輯很簡單:
環(huán)節(jié)一:搶先占領市場,培育消費者習慣
環(huán)節(jié)二:講故事,拿融資
環(huán)節(jié)三:拿到融資,繼續(xù)燒錢擴大市場份額
環(huán)節(jié)四:瘋狂擠壓競爭對手,壟斷市場
環(huán)節(jié)五:掌握市場主導權,賺取汽車市場最大的利潤
大家按部就班推進的好好的,沒想到形勢一下子出現(xiàn)了翻天覆地的逆轉。
先是行業(yè)增速,從100%+快速下滑到了30%-40%;
接著一波經濟低谷,將需求直接砸到了谷底,汽車市場下滑嚴重;
特斯拉、比亞迪大哥二哥,不講武德瘋狂降價,直接把二線及以下廠商頭都打掉了,銷量暴跌的同時,市場份額也在逐漸被纏食。
當下一直被欺壓的燃油車也開始掀桌子了,為了挽救市場份額,人家寧愿不賺也要跟你拼下去。
現(xiàn)在整個新能源車板塊進入了強競爭的階段,不僅新勢力在打架,老的一批燃油車大廠也在燒錢向新能源轉型,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未來一大批車企可能被直接卷死。
就像智能手機市場一樣,鏖戰(zhàn)過后,只有技術領先,成本最低,用戶體驗最好,綜合實力最強的頭部玩家才能繼續(xù)生存下去,最終留下的廠商可能不會超過10個。
所以,新能車板塊要謹慎
下周多多也會寫篇深度文章,帶大家全面分析下新能源車的現(xiàn)狀和走勢,敬請期待...
---
最后復盤下今天的行情。
最近鬧的沸沸揚揚的硅谷銀行事件目前有了緩和,昨晚老米中小銀行大幅反彈,美股三大指數大漲,表明市場偏好已經明顯修復,全球市場開始翻紅...

今天A股大盤漲0.55%,滬深300漲0.06%,中證500漲0.57%,只有創(chuàng)業(yè)板在跌。
細化至行業(yè),證券、基建工程、鋼鐵板塊領漲,新能源、消費、軍工、醫(yī)藥均有一定程度的下跌,分化嚴重。
北向流出32.86億,兩市合計成交8184億元。
新能源:盤中寧王逆市上漲0.2%。寧王最近公布了財報,去年營收直接突破了3000億。2022年,寧德時代實現(xiàn)鋰離子電池銷量289GWh,同比增長116.6%,動力電池系統(tǒng)銷量242GWh,同比增長107.09%。在下半年,鋰礦和新能源車企都卷麻了的情況下,寧王竟然做到了獨善其身。利潤超期的關鍵是毛利率的提升。不過隨著競爭越來越激烈,產能瓶頸消失,比亞迪和二線電池品牌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后續(xù)寧王能否在市占率和利潤率上做好平衡,我們拭目以待。
半導體:今天微跌。前兩天半導體突然爆發(fā),一方面是“小作文”刺激,另一方面確實前面已經跌太多了,近期板塊輪動比較厲害,也該超跌反彈了。半導體是典型的周期+成長行業(yè),周期方面,全球半導體一般3-4年一個周期。最近一輪的周期是從2019年下旬開始啟動,上行時間接近兩年。加上這一年多的下跌,目前來看已經在底位了。后續(xù)隨著全球經濟復蘇,消費電子需求回暖,或技術突破,可能會重新走一輪景氣周期。
國企板塊:
中字頭近期很活躍,像電信、基建、鋼鐵等常年坐冷板凳的板塊,現(xiàn)在成了香餑餑。反倒是新能源、芯片、軍工等賽道股,像是被打進冷宮。
國企的巔峰是2015年大牛市,前兩年芯片、消費醫(yī)藥、新能源等先后瘋漲,這些板塊民企居多,國企備受冷落。
多年不受市場關注,但頭部企業(yè)利潤穩(wěn)定增長,反而讓國企板塊的估值很低,比如央企大盤指數的PE僅10倍,比全市場(18倍)低近50%。
目前政策鼓勵國企提質增效、增加回購和分紅,有意提升國企投資價值,推動估值回歸。
低估值+政策支持,是國企領漲的核心驅動。
當然國企壟斷多個行業(yè),頭部公司沒破產的風險,現(xiàn)金流優(yōu)秀、分紅高且穩(wěn)定,拿來收息還是不錯的。
大家如果對低估的國企感興趣,可關注央企共贏ETF(場內:517090),該基金打包了一攬子央企龍頭,目前PE和PB僅有市場一半,但股息率卻高出一倍,超過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