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造函數和析構函數,垃圾回收機制
構造函數
基本概念:
在實例化對象時,會調用的用于初始化的函數。
如果不寫 默認存在一個無參構造函數。
類中是允許自己申明無參構造函數的,但結構體不允許。
構造函數的寫法:
沒有返回值。
函數名與類名必須相同。
沒有特殊需求時 一般都是public的。
構造函數可以被重載。
this代表當前調用該函數的對象自己。
注意:如果不自己實現無參構造函數而實現了有參構造函數,則會失去默認的無參構造。
析構函數
基本概念:當引用類型的堆內存被回收時,會調用該函數。對于需要手動管理內存的語言,需要在析構函數中做一些內存回收處理。
垃圾回收機制
垃圾回收:英文簡寫GC(Garbage Collector)
垃圾回收的過程是在遍歷堆(Heap)上動態(tài)分配的所有對象
通過識別它們是否被引用來確定哪些對象是垃圾,哪些對象仍要被使用
所謂的垃圾就是沒有被任何變量,對象引用的內容
垃圾就需要被回收釋放
垃圾回收有很多種算法,比如:
引用計數(Reference Counting)
標記清除(Mark Sweep)
標記整理(Mark Compact)
復制集合(Copy Collection)
注意:
GC只負責堆(Heap)內存的垃圾回收
引用類型都是存在堆(Heap)中的,所以它的分配和釋放都通過垃圾回收機制來管理
棧(Stack)上的內存是由系統(tǒng)自動管理的
值類型在棧(Stack)中分配內存的,他們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不用對他們進行管理,會自動分配和釋放
C#中內存回收機制的大概原理:
0代內存? ? ?1代內存? ? ?2代內存
代的概念:
代是垃圾回收機制使用的一種算法(分代算法)
新分配的對象都會被配置在第0代內存中
每次分配都可能會進行垃圾回收以釋放內存
在一次內存回收過程開始時,垃圾回收器會認為堆中全是垃圾,會進行以下兩步:
標記對象從根(靜態(tài)字段、方法參數)開始檢查引用對象,標記后為可達對象,未標記為不可達對象,不可達對象就認為是垃圾。
搬遷對象壓縮堆? (掛起執(zhí)行托管代碼線程) 釋放未標記的對象 搬遷可達對象 修改引用地址
大對象總被認為是第二代內存? 目的是減少性能損耗,提高性能
不會對大對象進行搬遷壓縮? 85000字節(jié)(83kb)以上的對象為大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