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時期,門閥士族為何退出歷史舞臺?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門閥士族是由具有特殊地位的地主階級還有官僚士大夫所組成的政治集團,可以說是相當特殊的存在。在古代可謂舉足輕重的存在,但卻在唐宋時期徹底退出歷史舞臺,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貧道來說說。
今天貧道不長篇大論,而是大歷史和君權集中的不一樣角度來分析分析這個問題。
門閥士族萌生于兩漢,發(fā)展于魏晉,準確來說在兩晉尤其是東晉時期達到巔峰。標志性事件的諸如九品中正制的出現(xiàn),這樣一來門閥士族的子弟也可以世襲性很多官職,要知道古代除了一些特殊官職還有不重要的官職,基本上世襲在帝制時代也就是皇族的特權了。
還有東晉開國時的“王與馬共天下”,這在歷朝歷代也是絕無僅有的,說明門閥士族達到巔峰。
可以說門閥士族是封建社會中家族政治達到巔峰的一個體現(xiàn)。對于當時朝局的影響很大,甚至可以操縱皇權,干預皇帝的繼承等重大事件。隱性控制著朝廷,還有帝國的兵權。
在門閥士族達到巔峰的東晉,可以說是封建王朝中相當另類的一個朝代?;实壅莆諏崣嗟纳僦稚?,實際上朝局就是幾大門閥士族輪流操控。再加上門閥士族子弟壟斷了重要官職,權力等于可以世襲,如果這樣發(fā)展下去,其實也是可以發(fā)展出不同于帝制集權的另外一條路。
但就是這樣登峰造極的門閥政治,兩晉以后,在南北朝時期式微。到了隋唐時期被大力打壓,是一代不如一代。在唐宋時期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從此再也沒有門閥政治,那么根本原因在哪里呢?
其實根本原因在于中國的大歷史是越往后君權越集中!
大家知道古代封建王朝的特色在于帝制家天下,也就是說皇帝是當時的至尊,所以歷朝歷代的皇帝一直在進行君權集中。因此到了明清時期,明清兩朝是為君權高度集中的朝代。
而門閥士族的存在,很明顯就是皇帝集權路上的攔路虎。所以東晉滅亡以后,到了南北朝時期,自宋武帝劉裕開始,基本上都是以打壓門閥士族為主旋律。當然還包括之前兩晉,其實想要作為的皇帝,都有著想打壓門閥士族的想法。
南北朝以后,到了隋唐也是不遺余力的打壓門閥,諸如科舉制的產(chǎn)生和興盛。
所以說門閥士族為什么在唐宋退出歷史舞臺呢?
主要因為門閥士族權力太大,威脅了皇權集中。因此自東晉以后,歷朝歷代皇帝都致力于打擊門閥士族,經(jīng)過幾百年的時間,門閥士族如果再不退出歷史舞臺,那樣豈不是違反常理了?

喜歡這篇文章的轉(zhuǎn)發(fā)和點個贊長按5秒給個三連,順便關注天天,關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壽百,年入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