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蟬的歸宿:給曹操生了一個兒子,那個兒子為什么管曹丕叫父親?

古代有四大美女,沉魚的西施與陶朱公范蠡泛舟五湖,落雁的王昭君為匈奴父子兩代單于生了一子二女,羞花的楊玉環(huán)香消玉殞馬嵬坡,只有閉月的貂蟬不知所終。
貂蟬是職務(wù)名稱還是人名,史學(xué)家們一直有爭議,咱們不是史學(xué)家,完全可以置之不理,并按我們正常人的思維來推測貂蟬是否真實存在,并討論一下他最后是否被曹操納為姬妾。
我們能看到的有關(guān)曹操呂布的史料,也就是《后漢書》、《三國志》、《漢末英雄記》、《山陽公載記》等數(shù)種而已,這些史料記載的主要是帝王將相,后妃尚且一筆帶過,像貂蟬那樣地位不高的姬妾,能留下三五個字的記載就算不錯了。

原本屬于董卓,后來跟呂布有些曖昧的那位女子,史書中有多次記載,卻都沒有寫清她姓甚名誰——這在古代是很好理解的:曹操的丁夫人、卞夫人、劉備的糜夫人、甘夫人、孫夫人、吳夫人,孫堅的正妻、孫策孫權(quán)之母吳夫人,在史料中也都是有姓無名。
導(dǎo)致呂布與董卓反目的貂蟬,用工種和官爵取代姓名,也沒啥不對的,比如劉備就常被稱為或自稱“左將軍”、“劉豫州”,咱們也可以把那位閉月之女稱為貂蟬,這樣我們接下來的文字就好寫了。
前述史料沒寫貂蟬之名,卻記載了貂蟬之事,連董卓擲戟射呂布,也都確有其事:“嘗小失意,拔手戟擲布。布拳捷避之……卓常使布守中閤,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fā)覺,心不自安。”
董卓擲戟與呂布挖墻腳,哪個是因哪個是果,是一筆算不清的爛賬,所以我們有理由懷疑,這是司徒王允下了連環(huán)套:“司徒王允以布州里壯健,厚接納之。后布詣允,陳卓幾見殺狀。時允與仆射士孫瑞密謀誅卓,是以告布使為內(nèi)應(yīng)?!?/strong>

呂布和王允素不相識,后來好得恨不能穿一條褲子,有啥心里話都跟對方說。要說這里面沒有貓膩,讀者諸君肯定是不會相信的。
呂布的德行,曹操是很清楚的,而且可能還有共鳴:曹操愛人妻,呂布愛諸將婦。
王允投其所好贈送美女貂蟬,并以貂蟬施展連環(huán)計,這在歷史與現(xiàn)實中是極有可能發(fā)生的,所以羅貫中先生在《三國演義》中關(guān)于此事的描述,并非虛構(gòu)——明成祖朱棣修《永樂大典》、清高宗弘歷編《四庫全書》,導(dǎo)致了很多典籍湮滅,羅貫中看到的史料,肯定比我們多,所以我們可以采信他的說法:貂蟬原本是王允自幼選入府中,教以歌舞,以親女待之的“歌伎”。
也只有身負(fù)特殊使命的貂蟬,才敢跟董卓的大保鏢呂布眉來眼去。讀者諸君可以試想一下,董卓那個西涼軍閥極其殘忍不仁,動輒以嚴(yán)刑脅眾,睚眥之隙必報,要不是有人暗中指使,哪個侍妾敢給他戴綠頭巾?

正史不記閨閣秘聞,貂蟬后來消失也在情理之中,細(xì)翻史料,才能發(fā)現(xiàn)蛛絲馬跡。通過這些蛛絲馬跡,我們似乎能推斷出貂蟬最后的歸宿:被曹操留用后收了一個養(yǎng)子,還為曹丕繼位出了力,但是史書為尊者諱、為賢者諱,就沒有把事情寫得太明白。
在封建社會,仆隨主姓是很正常的事情,貂蟬既然被王允視為親女,她自然是應(yīng)該姓王的,事實上無論是董卓還是呂布,都把貂蟬當(dāng)成了王允的親閨女。
在《三國演義》中,貂蟬最后一次出現(xiàn),是以侍妾的身份,跟正妻嚴(yán)氏一起陪伴在呂布左右,整天跟呂布“痛飲美酒”,不但弄得呂布“形容銷減”,還一唱一和地阻止了呂布出擊:“將軍與妾作主,勿輕身自出。”
貂蟬看起來就像是個職業(yè)間諜,她跟呂布的感情,就跟一開始的史密斯夫婦差不多,他纏住呂布,也給曹操創(chuàng)造了戰(zhàn)機(jī)。

曾當(dāng)過典軍校尉的曹操,跟當(dāng)時的司徒王允關(guān)系很不錯,貂蟬又在關(guān)鍵時刻幫了曹操一個小忙兒,再加上曹操的特殊嗜好,得到兩次為人妻的貂蟬,肯定不會割愛于關(guān)羽——關(guān)羽當(dāng)時惦記的也不是貂蟬,而是秦宜祿的夫人、秦朗的母親:“曹公與劉備圍呂布于下邳,關(guān)羽啟公,布使秦宜祿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許之。臨破,又屢啟于公。公疑其有異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
曹操有堪稱“三國賈寶玉”,不管美女有過幾任丈夫,他都是見一個愛一個。呂布已經(jīng)俯首請降,曹操卻一定要殺之而后快,當(dāng)然是要一勞永逸以絕后患——呂布死了,貂蟬也就沒了念想。
呂布可以當(dāng)三姓家奴,貂蟬當(dāng)然也可以為三夫之婦,這在漢朝并不算啥丟人的事情:漢武帝劉徹有個同母異父的姐姐,劉備也納了本家兄弟(或許是哥哥)劉瑁的遺孀。
曹操把貂蟬據(jù)為己有,既符合當(dāng)時的慣例,也符合曹操的性格,關(guān)羽就是想要,曹操也不會舍得給。

于是貂蟬在正史和演義中都消失了,但是曹操身邊卻多了一個王昭儀。
讀者諸君請注意,昭儀和貂蟬一樣,都不是真正的人名,漢朝的昭儀為最高位妃嬪稱號,相當(dāng)于丞相,爵比諸侯,曹魏時期昭儀地位有所下降,位在夫人之下,爵比縣侯。
曹操妻妾眾多,真正可以稱為“夫人”的,也只有一個姓丁、一個姓卞的,其他的都是后代的統(tǒng)稱,就像劉禪的生母甘夫人,活著的時候也沒有夫人稱號——她是侍妾。
王貂蟬在除董卓、滅呂布過程中立有大功,加入曹操“娘子軍”后,地位僅次于丁夫人、卞夫人而被稱為王昭儀,那也就順理成章了:“王昭儀生趙王幹,幹母有寵于太祖(曹操)。及文帝(曹丕)為嗣,幹母有力。文帝臨崩,有遺詔,是以明帝(曹丕)常加恩意。”
王昭儀也好,王貂蟬也罷,該女子受寵于曹操,都是不爭的事實,她生那個兒子也比較有意思,他居然管哥哥曹丕叫父親:“常呼文帝為阿翁,帝謂之曰:‘我,汝兄耳?!牡塾猪淙缡?,每為流涕?!?/strong>
曹幹管曹丕叫父親,并沒有不可說的原因,曹操也知道得很清楚:這孩子三歲沒了媽,五歲沒了爹,是曹丕親自帶大的。
有人說王昭儀這個兒子是收養(yǎng)的,但是《三國志·卷二十》明確寫著曹幹是王昭儀所生,咱們還是采納陳壽的說法,魚豢私撰的《魏略》,就且放在一邊不提了。

王昭儀就是王貂蟬,這樣一想,很多事情就都解釋得通了:丁夫人和卞夫人雖然先后為正妻,但是在曹操立嗣一事上都沒有什么發(fā)言權(quán),只有像貂蟬這樣的優(yōu)秀女特工說的話,曹操才有可能采納。
說貂蟬在歸屬曹操后受封昭儀,也是不合規(guī)矩的,因為曹操并沒有稱帝,自然不可能封某個妾侍為昭儀。昭儀之稱,極有可能是曹丕篡漢后,想起貂蟬在自己繼位中出了一把子力,同時也看在小弟管自己叫父親的情分上,給貂蟬一個較高的封號,也算是一種補(bǔ)償。
王貂蟬變成王昭儀,這只是一種推測,史料的有趣之處也正在于此,讀者諸君盡可以根據(jù)史料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貂蟬和呂布之間,有真感情嗎?曹操得到貂蟬后,舍得殺掉或送人嗎?如果貂蟬沒有變成王昭儀,她又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