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楷訪談:如何看書、如何通過法考等13個問答

本文是清華大學法學院張明楷教授回母校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期間,中南財大學子對張明楷教授的訪談錄。
第一問答:研究方向
Q:您一直都是刑法界的權威,那您一開始選擇刑法作為研究方向的初衷是什么呢?
A:這都是多少年前的事情啦!我是上大學后不久就想當大學老師,覺得講刑法學這門課,學生應該比較喜歡聽。刑法有案例,也比較好講,可能主要就是出于這個原因就選了刑法,沒有很多特別的考慮。
我當時也想過研究行政法,但那時候大學還沒開過行政法的課程,我也只是看過一些蘇聯(lián)學者寫的關于行政法的書籍,都是上世紀50年代翻譯過來的老書了。
我當時憑感覺認為行政法很重要,但本科階段沒有開設這門課程,也沒很多資料,對其認識就不那么系統(tǒng),后來就沒有研究行政法的想法了。
第二問答:法理妥成
Q:現(xiàn)在很多人講究法規(guī)法條,卻不太重視法理,對這種現(xiàn)象您是怎么看的?
A:這種現(xiàn)象可能是不正常的,離開了法理怎么去解釋那些法規(guī)法條呢?每一個法規(guī)法條的背后都是有法理支撐的,但法理有時也是要從條文中抽象出來的。
所以不要把這二者看成對立的關系。不管學什么法,都要能把法規(guī)法條解釋得妥當。不要動不動就把法規(guī)法條和常情常理對立起來,不要總覺得某事物“合法不合理”或“合理不合法”,不合理的怎么可能合法呢?難道法是不講理的嗎?要把法的解釋同法理保持一致。
我一向反對“合法不合理”或“合理不合法”的提法,這要么是把“理”理解歪了,要么是把“法”解釋歪了。
第三問答:模擬法庭
Q:請問您認為模擬法庭競賽對法學教育有什么樣的影響呢?
A:由于一直沒有參與過,我也不是很知道你們比賽的一些具體內(nèi)容。在清華大學,這樣的大型賽事,包括一些國際上的比賽,好像都是學生自主報名參加,沒有什么特意的安排,具體我也不是很清楚。
我覺得這種比賽給一部分人在法律事務的訓練等方面提供一個機會,也很難說比賽的結果就準確反映了哪個學校整體的法學教育水平。
第四問答:少聽講座
Q:您覺得在看書和刑法的學術理論研究時最要堅持的是什么?
A:最要堅持的是——多看書。我覺得聽講座對學生而言不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我從來不主張學生東奔西跑去聽講座。
日本的本科生基本不聽講座,德國的本科生也不會到處聽講座。因為講座的內(nèi)容一般不是那么體系化的東西,要講一個邏輯嚴謹?shù)膬?nèi)容,聽眾會很累的。
很多同學聽講座主要是湊湊熱鬧,實際上也沒學到太多東西。再說了,如果是真的值得公開發(fā)表的內(nèi)容,講座人在講座之前或之后都會發(fā)表論文,你們閱讀論文的時間要比聽講座的時間要短得多,而且論文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復看,講座時哪句話聽不懂就聽不懂了,不能反復聽。
看書很重要,不要一提看書就覺得是脫離實踐。不管是刑法還是民法,書上都會有案例,不是說一定要到公檢法或律師事務所去才有案例。你只要善于觀察,到處都有值得思索的案例。
總之,書還是要多看的。另一方面,要多訓練自己的法律思維。我覺得中國法學教育在這方面做得很不好,最突出的表現(xiàn)是沒有開設小型的討論課。
在國外,常見的現(xiàn)象是一個教授帶著幾個或者十幾個學生開討論課,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法律思維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第五問答:規(guī)劃先行
Q:在本科生的法學學習和法學教育方面,您還有什么建議呢?
A:我感覺現(xiàn)在的很多本科生都沒有什么規(guī)劃,有上進心的同學也只想著自己的分數(shù)能排在年級前列,但沒想過自己以后要干什么。你大學時的精力放在哪些地方跟你以后要干什么有很大的關系:
比如你要是想搞學術研究,你在大學就最好多學幾門外語,光靠一門英語是不行的。所以要早點確定目標,不要都等到最后。
還有一個建議就是,社團活動要因人而異。你發(fā)現(xiàn)你有能力去做某個活動時,你就不要再去做了,不要老做自己已經(jīng)會做的事情,要訓練自己做自己不會做的事情。
我們上大學時開的課很少,跟你們現(xiàn)在不一樣。我覺得你們不要選太多的課程,一定要把最基本的課程學好。最基本的課程,其理論是最深厚的,有些課程只是借鑒了這些基本課程的理論或體系。
舉個例子,在德國和日本,他們侵權行為法的體系和刑法的體系是一模一樣的,都是構成要件符合性、違法性與有責性,你把刑法學好了,侵權行為法也就很簡單了。基本的課程要扎扎實實學好。我們各個學校開設的各種課程比較多,常常就把最主要的課程的課時縮短,這跟國外就不一樣。
在東京大學,刑法學開設的時間較長,刑法總論就要學一年,各論也是如此。學生通過各種理論課、研討課進行長時間的訓練,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不是像我們一樣搞突擊。即便學時相同,但長期學與短期突出的效果是大不一樣的。
法律課程不是突擊一下就能學好的,是需要長時間的思維訓練、正義感養(yǎng)成的。臺灣地區(qū)東吳大學的法學本科生課程是五年制,五年都要學習刑法,每一年學習的內(nèi)容各有不同,層層遞進。像刑法、民法、法理這些基本課程學扎實了,其他有些新型學科學起來就相對容易了。
第六問答:司考建議
Q:您在很長時間一直是司考刑法方面的出題人,在這幾年來刑法方面出題有沒有什么趨勢呢?
A:趨勢談不上,但歷年來司法考試考的都是一些重點的問題,比如常見的重要犯罪。我可以給你們準備司考提幾個建議。
一是遇到不同觀點時要以指導用書的觀點為準;二是不管是哪一門學科,對那些相對特殊的法條,你們都要熟悉一點;第三,建議你們?nèi)プ鰵v年的真題,看出題人關于真題的解析,做對的或者會的題下次就不做了,猜的、做錯的或是不會的題就做個記號,下次就做那些題,要善于舉一反三,通過真題弄懂背后的法理。
第七問答:堅持運動
Q:您在學術上一直激情飽滿而又嚴謹,想問一下您生活上是怎樣的呢?
A:生活也就是平凡人的生活,沒有什么特別的。每天早上起床給自己做一份早餐,到辦公室讀書、寫書,處理一點雜務。我一般會堅持運動,以前爬過六、七年山,后來打了幾年羽毛球,最近膝蓋不好,就改成慢跑、快走之類的。
本來挺喜歡唱歌的,但因為時間問題也沒怎么唱過。也沒有其他娛樂活動,但我不覺得枯燥??傊褪沁^著平凡、平淡、平靜的生活。
第八問答:豎著看書
Q:我覺得我們現(xiàn)在在看書學習方面需要多提升一點,請您推薦一下刑法方面的書籍。
A:學刑法的話,你首先要看國內(nèi)外權威的教科書。我經(jīng)常講,看書不要橫著看、而要豎著看。
一本書你一定要從頭到尾扎扎實實地看,你要反復看幾遍??吹臅r候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說,看兩本書不一樣,你就要思考,為什么這本書是這樣寫的,那本書是那樣寫的?它背后一定有根本的理由和道理,這樣你就能把不同的學者的體系弄得很清楚,把不同體系背后的根基弄明白。在看某一本書的時候你可能會看不懂,沒關系,繼續(xù)往前看,沒準看到后面,前面的就明白了。
每一門學科都有互為前提的知識,所以你不用擔心看不懂。千萬不要在看不懂時,就坐在那里發(fā)呆,不看了或者看別的書去了。要系統(tǒng)地看書,優(yōu)先看教科書。
有些教科書,比如國內(nèi)的一些教科書,它講的一些問題下面有些注釋,要善于利用注釋。一般有兩種情形:一種情形是他的這個觀點是源于哪個論文,你就要去看注釋指明的論文;還有一種是要參照作者自己的論文,這個內(nèi)容他發(fā)表的論文寫得很詳細,作為教科書它不可能把論文完全搬上來,當它只是把論文的精華的一部分或者是結論放在教科書上的時候,你看看他的注釋,再去查那些資料。
你們現(xiàn)在看書方便多了,我們以前看書、找書多辛苦,你們現(xiàn)在可以上上知網(wǎng)之類的。
第九問答:親學親譯
Q:老師,您推薦我們學習第二第三外語,是這樣可以直接汲取國外的一些知識觀點嗎?
A:你直接看外文文獻,與看翻譯過來的文獻,是不一樣的。翻譯是譯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去翻譯的,任何翻譯都摻入了譯者的理解,完全依靠別人的翻譯是容易出現(xiàn)差錯的,最好是自己懂外語,不要什么都指望別人翻譯。
比如研究你要研究個什么問題,但別人不可能因為你要研究就給你翻譯出來,就算是教授也做不到。比如說我現(xiàn)在想看個德文的東西,不可能讓別人給我翻譯,就算是我指導的學生會德文,我也不敢叫他去翻譯,因為不忍心讓學生花那么多時間,他自己也要學習。
但是如果你自己懂外語的話,就不一樣了?,F(xiàn)在查外國文獻也很方便,比如可以上國外的學術網(wǎng),查找到想要的文獻。
第十問答:博采眾長
Q:老師,我想問您一個比較研究的問題。因為比較研究實質(zhì)上分很多層次,像結構比較、功能比較、文化比較,我馬上要寫畢業(yè)論文,現(xiàn)在有些論文可能為了提升自己的層次,單純地進行結構上的比較,那您對比較研究這個問題怎么看?
A:我對比較研究本身沒有什么研究,在研究刑法的過程中,如果我遇到一個問題很困惑的時候,會去看看德國、日本學者的一些觀點是什么。
如果法律的規(guī)定是一樣的,在這個問題上一般人的觀念也差不多,國情并不影響這個問題的看法,德國日本的學者的觀點相同的時候,我會毫不猶豫地接受他們的觀點。如果德國日本兩個國家的處理不一樣,那我就需要思考我們國家用哪一種更合適,或者是它們都不合適。也有德國日本都一樣,但是拿到中國不合適的。
總之,我要考慮德國日本說得是否一致、我們的刑法的規(guī)定和他們是否相同;考慮在這個具體問題上,我們的國情和他們有哪些區(qū)別、會不會影響結論;一般人的價值觀念有沒有不同;還要考慮中國人能不能接受某種結論;從發(fā)展趨勢上來講,我們應該是什么樣的——這都是要全面地去考慮的。
第十一問答:正義解釋
Q:看您的教科書里面,搶劫罪加重條款冒充軍警人員搶劫,有很多人反對說您解釋成假冒及充當違背了基本的文意,你怎么看?
A:如果一個解釋的結論是一看上去文義特別順暢的,這種解釋是誰都做得出來的。換句話說,如果認為只有解釋結論跟文字表達的字面意思一樣,或者說只要一看字面含義就是這個結論的時候,你再去采納結論的話,學中文就夠了。常常有些情形迫使你做出跟文義相比顯得有點別扭的解釋結論。問題在哪呢?
實際上,每個人都把自己認為合理的東西說成是法律說的,每一個解釋者都是這樣的。我不可以接受的是這樣的說法:“這個結論雖然不合理,但按照法律條文就是這樣的”,“這個結論雖然不好,但法律是這樣規(guī)定的”。
既然你覺得這個結論不好,就不能采取這樣的結論,一定要想方設法得出好的結論。所以,我總是希望人們心中充滿正義。當然,每個人的正義感或許有差異,但是,每個人按照自己的正義感解釋法律,總比每個人沒有正義感解釋法律要好得多。
我不能接受的結論是,假冒軍警人員去搶劫判得重,而真正的軍警人員搶劫反而判得輕。四川發(fā)生過一起案件,真警察邀約一名無業(yè)人員共同搶劫,給了無業(yè)人員一套警服,一起去搶一個小旅館。我不能接受對警察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而對另一無業(yè)人員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到死刑的結論。這是不公平的結論、不協(xié)調(diào)的結論,這不應當是法律的真實含義。
這便迫使我這樣去解釋“假冒”這個詞,而且解釋得和別人不一樣,顯然不順暢、很別扭。肯定會有很多人不贊成,這是很正常的。
除非按照很順的文義是這樣去解釋而且得出的結論也完全合理,大家才會都接受。但是問題是,法律條文不可能做到這樣,如果都這樣的話,就沒有解釋的必要了。但這也不能說是法律本身有缺陷或者有漏洞,主要還是一個如何解釋的問題。
第十二問答:法心善心
Q:我覺得刑法是比較嚴峻的,以一種類似于懲戒的方式出現(xiàn),民法可能顯得更親和一些,以一種調(diào)解的方式出現(xiàn),那您覺得我們應該怎樣去看待刑法的規(guī)定,就是刑法指向的功能或價值是怎樣的?
A:刑法從后果上看是很嚴厲的,正是因為它很嚴厲,你要用寬容的心態(tài)去對待案件。法官或者是做研究的人,在處理案件的時候,既要想到被害人,也要想到被告人,想想他的家庭,想想他的未來,要想想被告人是基于什么原因去實施這個行為。
刑法這張面孔上是什么都有的,不是說因為它的后果很嚴厲,你就要用一種沒有任何寬容的、很嚴厲的態(tài)度去對待嫌疑人和被告人,你要考慮到方方面面。有一些很好的法官,他適用刑法的時候會盡量地照顧到各種情形,尤其是避免一些嚴酷的情形。
我們強調(diào)刑法的機能一個法益保護,一個人權保障,這是個永恒的話題。單純照顧哪一方都是不合適的。完全站在被害人的立場的話,他巴不得把所有被告人都殺了;你要是完全站在被告人的立場,你會發(fā)現(xiàn)他就不愿意坐牢。怎樣在中間取得平衡,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上述兩個機能,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
第十三問答:公正公平(心法)
Q:您在刑法領域,對于法官自由裁量權的一個行使適當之規(guī)制有什么建議嗎?
A:這里有兩個不同的問題。首先,你不可能期待法律規(guī)定法官沒有自由裁量權,如果沒有自由裁量權的話就不可能叫法。
正義是活生生了,案情稍微有點變化,處理就應當會有區(qū)別。不可能通過法律具體詳細地硬性規(guī)定,讓法官沒有自由裁量權。
其次,法官怎樣在法律留給自己的空間范圍內(nèi)自由裁量?自由裁量不是指可以為所欲為。什么時候行使自由裁量權,行使的空間、大小、程度要跟法的精神、法的理由一模一樣,法希望從輕地處罰,那自由裁量就要從輕。
有一個無形的法或者自然法支配著自由裁量權的行使,自然法和成文法實質(zhì)的內(nèi)容是一致的。法官本身必須有好素質(zhì),法官大腦里必須有一個自然法,如果沒有,法律制定的規(guī)則都是沒有用的。
每一個人都要把法的理念變成自己內(nèi)心深處真實的想法,如果這個理念不是你內(nèi)心深處的想法的時候,可能很快就忘了。把它變成內(nèi)心深處的想法時,就是我自己的想法,不是別人強加于我的。
要通過看書、觀察、交流等各種途徑訓練自己,把法的理念變成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真實想法。
一 END 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