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叔叔《莊子?齊物論》筆記(十六)
? ? ? ? 當我們站在辯論的對立兩方,比如說甲方跟乙方,當你學會了《莊子》的某一種【詭辯】的技法以后,你會稍稍能夠看到對方,而形成【環(huán)中】。莊子接下來文字,是制造橋梁信念來搭橋,觸合兩方對立的信念系統(tǒng)。
? ? ? ? 但是,心力不夠的話,如果你還沒有辦法進入《莊子》的門檻,還在代償反應的世界。即便告訴你:【你的自卑的自我】跟你的【自大的自我】是一體的兩面,你如果能搭個橋讓它們互相融合,事情就結束了。但事實上,在這個狀況的人,沒可能說融合就融合。一個人要克服代償反應的這些行為,不知道得花多少年的痛苦掙扎,并不是那么簡單的。
? ? ? ? 【今且有言于此,不知其與是類乎?其與是不類乎?類與不類,相與為類,則與彼無以異矣?!壳f子說:現(xiàn)在我說了一句話,比如說,那邊有一只狗,我說了【狗】這個東西。狗這個字所包含的信息,真的能夠等同于由幾十兆細胞所構成的一只生物嗎?莊子說:所以我們說出來的話,我們表達出來的信息,其實并不能夠等同于事件的本質。那么事件的本質,跟我們說出來的話,就不是同一類了??墒?,這一類跟不同于它的另一類,不都是【一類】嗎?既然它也是類,我也是類,就一樣都是類,所以,我說的狗,跟真正的狗,也都一樣是狗了。
? ? ? ? 這里莊子不是在講道理,而是在教你什么叫【詭辯】。因為莊子說到這里,也發(fā)現(xiàn)他的聽眾傻掉了:他說這個廢話,到底是要教我們什么呢?了所以他緊接著說:【請常言之】就是:不好意思……我再解釋一下??墒撬俳忉屢幌?,聽起來就更是廢話了。
? ? ? ? 簡單來講,莊子這里在表達的東西,是在告訴我們,什么叫做【超級辯論大法!】:
假如人家說,我說的話跟真實的狗是不一樣的,我也可以說對;我說的話這個信息不等于有那么多細胞構成一個會呼吸、會跑、會吃東西的狗,所以是不一樣的。可是,如果你要說是一樣的。那狗是一樣東西,我說的話也是一樣東西,站在同是【一樣東西】的立場,大家都一樣。都可以【詭辯】。
? ? ? ??
? ? ? ? 所以,莊子就教你超級詭辯大法,而且讓你練到很精通。因為你精通了之后,就會覺得它不好玩,然后就會放棄它了?,F(xiàn)在很多人沉迷于辯論,是因為他還沒有精通超級辯論大法,還沒有到達莊子說的那個停下來的點。就像莊子舉過的例子,他說:魚好快樂?;葑诱f:你又不是魚,怎么知道魚好快樂?莊子說: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好快樂?惠子說: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你不知道魚好快樂?這就是超級辯論大法。當你能夠熟悉超級辯論大法的時候,你就懶得吵了。其實它在實踐的意義,就是教我們:當你完全搞懂這個東西,你就會覺得不夠好玩,不想玩了。
? ? ? ? ?莊子講完之后又說:【請常言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無也者,有未始有無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無也者?!空埲菰S我再詳細說明一下
這個說明的內容,直接看原文會覺得太復雜了:不如這樣說好了:
現(xiàn)在我的手上有個茶杯,所以我們說茶杯存在;可是茶杯存在這個命題,是不是也可以說它是:【不存在的不存在?】所以【存在】是“不存在的不存在”,存在其實是一種高倍數的不存在。如果你今天要說我手上沒有這個茶杯的話,你也可以說,你今天既然會說沒有一個茶杯,就代表你心里面其實有一個茶杯,茶杯的不存在也是一種存在。它這里【存在著一個茶杯的“不存在”,所以你會覺得茶杯不存在,終究來講,茶杯是存在的。到底這個茶杯是存在還是不存在?】莊子這段文字講的是這個。
? ? ? 【俄而有、無矣,而未知有無之果孰有孰無也。】所以到最后,一下好像它存在,一下好像它不存在,到底它是存在還是不存在呢?【今我則已有謂矣。而未知吾所謂之其果有謂乎?其果無謂乎】。而且我現(xiàn)在跟你講了這話了,可是我這話講過以后它就消失了;所以,講過就消失的東西,到底是有講呢,還是沒有講呢?
? ? ? ?【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大山為??;莫壽于殤子,而彭祖為天。】莊子說,如果我們今天掌握的是超級辯論大法的話,我們就可以用詭辯的方法來證明:天底下最大的動物秋天長出來的細毛尖端。在沒有顯微鏡的時代,那是人類認為的最小了。如果我們可以把它辯論成它是最大的。那么,一個巨大的山就可以稱喜歡為最??;如果我們辯論說一個夭折的小孩子是最長壽的,那么我們也可以說,活的很久,八百歲的彭祖是短命鬼。這些話是隨我們講的,這樣的一種辯論。
? ? ? ? 這段在《莊子》實踐上,有幫助的點是:過去的你會覺得,想要說服別人、想要和別人講,【自己覺得是最有道理的一方】。可是,真的和別人講而遭到挫敗,自己心里難受了,才會發(fā)現(xiàn),原來天下最硬的道理,就是【不講道理】。你不管如何有道理,遇見不講理的人,你就會沒辦法。所以,【有道理,反而是受傷的一方】。基于莊子的詭辯,會讓你發(fā)覺,任何一種世界觀,都可以是有道理的。
? ? ? ? 在實踐莊子的過程中:本來是【你應該】,誰誰誰做了【不應該】的事情,你就會情緒【不高興】。漸漸的你會變成【都可以】。當你看見別人偷懶,而自己卻是一個勤奮的人,就會覺得【別人不應該偷懶】,為什么別人能享受到的福利,自己享受不到?這是出于嫉妒心,指責別人。當你發(fā)覺,自己可以選擇偷懶也可以選擇不偷懶。偷懶是暫時嘗到甜頭,不偷懶是以后做事情都會很認真,基于認真做事,能享受到高效率。你就會認為【都可以】,兩種行為有各自價值完成。你能統(tǒng)合【兩方的意見】,心就會舒服。
? ? ? ? 只看【因果】的人,你的心就會覺得這個世界還挺公平,沒有必須去【動情緒】。要明白一件事,你可以選擇【生氣或者不生氣】,那也可以選擇找到方法不生氣。
? ? ? ? 當你原來看不順眼、會想指正別人,現(xiàn)在就會想:別人選擇了無限多的【可能的未來結果】中的其中一條【因果線】而已,每條線都可以讓人學到不同的課題,有它的價值完成。這樣就可以馬上從【應該】變成【都可以】。
? ? ? ?
? ? ? ?讀莊子會發(fā)現(xiàn),《莊子》的語言,永遠是又肯定又否定,又褒獎又貶低,這是《莊子》的語言習慣,所以他非??隙ㄟ@個超級辯論大法,又非常不喜歡人用這個超級辯論大法。這種矛盾性的發(fā)言到處可見,就像他說:【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既已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謂之一矣,且得無言乎?】我們說一個假設命題:如果我們跟天地萬物是一體的,那我怎么能跟天地萬物有溝通、有對話呢?自己怎么跟自己講話呢?所以跟自己講話是不成立的??墒牵热惶斓厝f物跟我是一體的,像我王某人,平常也很能跟自己聊天的,我跟我自己不能講話嗎?所以到底是可以講話還是不能講話?
? ? ? ? ?他就說:【既已為之一矣,且得無言乎?一與言為二,二與一為三。自此以往,巧歷不能得,而況其凡乎!】我們如果說一句話,就會碰觸到我說一只狗跟【真正的一只狗】到底一不一樣的命題:那個本來的東西(一),跟我用言語指稱的東西(二),好像是兩個不同的東西。然后,一個旁觀者,看到【真正的狗跟我說的狗不一樣】,又形成了一個新的信息(三)。他說,當我們在互動的過程,一個情報不斷增殖出不同的觀察角度的時候,他說【巧歷不能得】,就算你是最厲害的神算子,也算不出這個話最后會變成什么。
? ? ? ? 這個地方岔個題:有些注家,會把這里的一二三,拿去和《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作對比,但莊子顯然只是借兩句老子說過的詞,耍他自己的小幽默。
? ? ? ?簡單來講,莊子認為說,一旦人的意念不是完整的事實的時候,他就會進入物理學所謂的 熵,到最后一定會劣化成一種詭辯,你不想也不行。所以,這話最后會演變成什么鬼,就連最厲害的神算子都算不出來,【而況其凡乎!】更何況我們這些普通人?
? ? ? ? ? 【故自無適有,以至于三,而況自有適有乎?無適焉,因是已。】從沒有到有,一個話題可以變成三,然后還會繼續(xù)蔓延下去:更何況,人們在吵架的時候,大家各執(zhí)一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見,然后彼此把對方妖魔化,這種吵法,會有【適】嗎?適,就是讓一個話題可以安定地停下來的地方。
? ? ? ? 就比如說【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快樂?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你不知道魚快樂?……這樣的爭辯是停不下來的,只是在浪費生命。
? ? ? ? 他說:【無適焉,因是已?!恳驗槟懔私庠庌q真正的本質,知道真正的詭辯是可以無止境地辯下去的,當你這些事實都承認的時候,就會停下了。
? ? ? ? ? 很多人不承認事實,比如說中醫(yī)控在飯局上跟相信西醫(yī)的朋友吵起來,是他誤以為他會吵贏,事實上對方聽了他的話,過兩天又可以挑一個語病來跟你繼續(xù)吵下去,這是無止境的?!肚f子》這一部分的語言,最重要的關鍵是告訴他的讀者:【辯論是可以無止境地辯下去的。】
? ? ? ? ?既然如此,莊子就說,如果你能夠承認,它就是會無止境地蔓延、消耗你的能量,那你就會變成第一秒就停下來不再辯論的人。能夠因為承認事實而停下來的人,才是莊子認為的知道怎么節(jié)省能量、道家要的好學生。
整理于《莊子白皮書》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