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春天·面孔|武定坊志愿者:溫暖碎片和不時涌現(xiàn)的希望
許久以后,談起2022年的上海春天,你會想起什么?
封控、核酸、囤菜、居家辦公……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原本的“日?!保沧屢恍胺浅!背蔀椤皩こ!?。
對每一個置身其中的你我而言,這注定是段百感交集、不能忘卻的日子。有人失去、有人傷痛、有人挺身而出,還有更多人默默守護。
奔忙的日與夜中,我們發(fā)現(xiàn)并記錄了一些面孔:他們是社區(qū)干部、外賣騎手、一線醫(yī)護、友善的鄰居、小區(qū)志愿者、感染新冠的人……
如今,站在春天的尾巴,距離社會面清零目標越來越近的時候,我們再度回訪。感謝他們的堅定與勇氣,讓這個春天沒有缺席。

4月13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刊發(fā)《志愿者經(jīng)驗|如果那些沉默的老年人無法發(fā)聲,那由我來找到你》后,來自上海靜安區(qū)武定坊的志愿者們受到了更多的關注,他們的助老、社區(qū)志愿服務經(jīng)驗也被推廣到了靜安內(nèi)外的更多社區(qū)。

從4月6日發(fā)起團購,到成立志愿者團隊,大半個月的時間里,武定坊的志愿者們始終在忙碌。志愿者負責人Issa坦言,雖然各項事務慢慢上軌道,但突發(fā)情況層出不窮,因此工作依然不算輕松。此外,在小區(qū)志愿服務建成體系后的階段,情緒管理成為大家探索的又一項重點,而更多的需求也漸漸顯現(xiàn)。
不過Issa也感覺到,雖然解封并無定日,但因為社區(qū)中志愿者與居民們的互相支持、團結一心,她的心里也時常生出希望?!皩ξ襾碚f,這場疫情像按下了一個暫停鍵。幫助大家也會帶給我一些小小的成就感。”

以下是Issa的自述:4月6日晚上,我和Edwina開始做團購,起初我們的動機很簡單,只是想為自己找到生活物資,而那時候可能性最大的就是團購,沒想到后來從團購馬上發(fā)展成了志愿者團隊,并且吸納了例如Ken、Arita、Dillon等精英力量,搭成了一個有框架的團隊,從物資保障、信息流通、就醫(yī)配藥、助老服務、情緒管理等各個方面,協(xié)同居委維系了整個社區(qū)。
一晃眼快到4月底了,我們的工作沒有停下過。第一周是最艱難的,上一次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的采訪是在4月10日,那時我們的志愿者框架剛剛搭成,有點類似于來到了“拋物線”的頂點,此后就一直是動態(tài)調(diào)整、正常運行的狀態(tài)。團隊里的大家都很好,彼此分擔著工作,居民也熟悉了整個社區(qū)志愿者的運作機制,配合更加默契。

但是工作并沒有因此清閑下來,因為想象不到的突發(fā)狀況還是很多。例如4月下旬,我們小區(qū)有一位有疾病的陽性患者,一度沒有被轉運,小區(qū)居民們情緒波動較大。但是好在,就在前幾天,她成功轉運了,大家平復了很多。
更多個性化的需求也在被提出來。比如有些居民想要素油餅干;比如老人不太能吃根莖類蔬菜,要幫他們多開一些葉子類的蔬菜團;比如有外國居民,他們想要披薩漢堡,我們也幫他們進行了專門的采購。有一些生活習慣的問題,一開始能忍,時間久了,還是要爭取滿足,不然確實會不舒服。
另外,每棟樓的志愿者們這段時間直面了很多的民生百態(tài),心情也有崩潰的時候,需要宣泄。所以后期我們很注意觀察志愿者的狀況,比如建立吐槽群,供大家發(fā)發(fā)牢騷;比如動態(tài)調(diào)劑一下志愿者之間的工作量;再比如,會互相分享日常生活中自己在干什么,推薦一下書什么的。
對我來說,我調(diào)節(jié)的辦法就是網(wǎng)上的信息盡量少看,尤其是負能量的,多少有點怕心情受影響。其實也是因為時間不夠,我要關注自己家、自己小區(qū),還有很多要幫大家的,志愿者的生活非常充實。團購和行動這兩件事本身,都給我?guī)砹税踩小?br>

疫情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暫停鍵。雖然時常感覺自己力量渺小,但真的幫到人還是很有成就感的。另外我觀察到,倘若我向別人發(fā)出求助,幾乎沒有人會直接拒絕,而是都會想辦法給你一點希望。那每個人用自己的途徑去問一句,推一步,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到最后也有實現(xiàn)的可能。
小區(qū)里的大家彼此之間也會互相幫助、以物換物。有一位孕婦想吃雪糕,大家?guī)退遥挥兄驹刚甙⒁踢^生日了,大家再幫阿姨找蛋糕,生活中能拼拼湊湊出很多這樣的溫暖碎片。所以雖然解封之日不定,但我的心里還是常常充滿希望。
澎湃新聞記者 鄒佳雯
責任編輯:高文 ??
圖片編輯:樂浴峰
校對:劉威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