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務(wù)員考試傳統(tǒng)常識中的“三、四、五、六、七、八、九”


中國人習(xí)慣于對同類進行歸納總結(jié),以便于理解記憶和傳承,形成了獨特的文化。
華智公考匯整梳理了與“三、四、五、六、七、八、九”相關(guān)的常識,供考生學(xué)習(xí)參考,充實大家的文化知識儲備。
一起來看看吧~
?三??
“三山”:黃山、廬山、雁蕩山
“三島”:蓬萊、瀛洲、方丈
“三峽”:瞿塘、西陵、巫峽
“三吳”:吳郡、吳興、會稽
“三公”:太師、太傅、太保
“三元”:解元、會元、狀元
“三禮”:周禮、儀禮、禮記
“三傳”:左傳、谷梁、公羊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三蘇”:蘇洵、蘇軾、蘇轍
“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三謝”:謝靈運、謝惠連、謝眺
?
? 四??
“四瀆”:長江、黃河、淮河、濟水
“四海”: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初唐四杰”:王勃、駱賓王、盧照鄰、楊炯
“吳中四士”:張旭、賀知章、張若虛、包融
“楷書四大家”:顏真卿、柳公權(quán)、歐陽詢、趙孟頫
“元曲四大家”:關(guān)漢卿、白樸、鄭光祖、馬致遠
“四詩”:國風(fēng)、大雅、小雅、頌
“四書”:論語、孟子、大學(xué)、中庸
“佛教四大名山”:峨眉、普陀、五臺、九華
“道教四大名山”:武當(dāng)、青城、齊云、龍虎
“四體”:楷、隸、篆、草
“北宋四書”: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
“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南宋四詩”:陸游、楊萬里、范成大、尤袤
?
? 五??
“五湖”:洞庭、鄱陽、洪澤、太湖、巢湖
“五岳”:泰山、華山、恒山、衡山、嵩山
“先秦五子”:孔、老、孟、莊、韓非
“唐朝書法五家”:顏真卿、柳公權(quán)、歐陽洵、褚遂良、張旭
“五刑”:笞、杖、徒、流、死
“五胡”:羯、氐、羌、鮮卑、匈奴
“五子良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
“五虎大將”:關(guān)羽、張飛、馬超、黃忠、趙云
“五味”:酸、苦、甘、辛、咸
“五臭”:臊、焦、香、腥、腐
“五音”:宮、商、角、徵、羽
“五爵”:公、侯、伯、子、男
?
? 六??
“六朝”:宋、齊、梁、陳、東吳、東晉
“六部”:吏、戶、禮、兵、刑、工
“六義”:賦、比、興、風(fēng)、雅、頌
“六婆”:媒、巫、牙、虔、藥、穩(wěn)
“六經(jīng)”:詩經(jīng)、春秋、尚書、禮記、易經(jīng)、樂經(jīng)
“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假借
“六谷”:稻、粱、菽、麥、黍、稷
“六畜”:馬、牛、羊、豬、狗、雞
“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
“六技”:琴、棋、書、畫、射、馭
?
? 七??
“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
“七雄”:秦、燕、韓、趙、楚、魏、齊
“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yīng)瑒、劉楨
“竹林七賢”:嵇康、阮籍、山濤、向秀、阮咸、王戎、劉伶
?
? 八??
“八水繞長安,是哪八水?”:渭、涇、灃、澇、潏、滈、浐、灞
“八大古都,是哪八大?”:北京、南京、開封、西安、洛陽、杭州、鄭州、安陽
“八卦”:乾、坤、震、巽、坎、離、艮、兌
“八封”:天、地、雷、風(fēng)、水、火、山、澤
“八股”: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八旗”:正黃、鑲黃、正白、鑲白、正紅、鑲紅、正藍、鑲藍
“八大菩薩”:觀音、文殊、普賢、地藏、藥王、大勢至、無盡意、虛空藏
“揚州八怪”:金農(nóng)、黃慎、高翔、羅聘、李鱔、鄭板橋、汪士慎、李方膺
?
? 九??
“九大險關(guān),是哪九險?”:山海、居庸、紫荊、娘子、平型、雁門、嘉峪、武勝、鎮(zhèn)南
“荊襄九郡,是哪九郡?”:武陵、南陽、江夏、零陵、桂陽、長沙、襄陽、南鄉(xiāng)、南郡
“九州”: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
“九流”:儒、道、名、法、墨、雜、農(nóng)、陰陽、縱橫
“龍生九子,是哪九子?”:囚牛、睚眥、嘲風(fēng)、蒲牢、狻猊、赑屃、狴犴、負屃、螭吻
“屈原九章,是哪九章?”:惜誦、涉江、哀郢、抽思、懷沙、橘頌、思美人、惜往日、悲回風(fēng)



公考之路,華智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