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信條:王朝》:李白為李萼譜寫《俠客行》,安祿山反心漸現(xiàn)

又到了《刺客信條:王朝》漫畫更新的時候了,這一話的劇情圍繞著兩個劇情進行展開,首先是李白與李萼的再次相遇,在看到李萼從皇宮脫身之后,李白就知道李萼真的為民請命入宮折花了,李白瘋狂追著李萼,并且把他當成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在看著李萼遠去的背影,李白為他做出了一首名垂千古的詩篇《俠客行》。第二個劇情則是安祿山與高力士之間的對話,安祿山與楊國忠之間的權(quán)力之爭已經(jīng)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了,在獲得了天下兵馬大權(quán)之后,安祿山公然對高力士說出了自己想要清君側(cè)的行動,已經(jīng)察覺出安祿山意圖謀反的高力士又會做出怎樣的舉動呢?

李白為李萼譜寫名句: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李白與李萼這一段再相遇的劇情被作者刻畫得很有意境,在花都大會開始時,李萼就將自己的目的告訴了李白,彼時的李白因為仕途不順和好友離世的打擊而終日借酒澆愁,而在宮墻之外與李萼的再次相遇,讓李白原本沉寂的心重燃熱血,他知道此刻的李萼已經(jīng)折花成功,在李萼的身上,李白仿佛看到了自己理想中的模樣,因此李白開始進入到了瘋魔的狀態(tài)。

李白不停地追趕李萼,他問李萼是否是在追著月亮跑,而李萼在聽到李白的話后也只是微微一笑,有小伙伴問為什么酒醉之后的李白能夠追上一個刺客,你要知道李白的原職業(yè)是一個劍客,而且劍術(shù)十分厲害,練武之人的體魄肯定能追上一個刺客啊。李白將奔跑中的李萼看成了自己,他想要如此自由地奔跑,遠離長安,即使高如青天,巍峨如廬山,寬闊如黃河都困不住自己,如果真的這樣一直跑下去,或許他們就能跑進月光里了。

這一段劇情里所表述的重點是李白想要的自由吧,當時的李白因為一身才華而入京求仕,一心想要在仕途上前進的李白而只被皇室拿來寫詩,這里的青天、廬山、黃河、月光都對應(yīng)李白的詩篇中一些元素或主題,未入仕之前的李白仗劍走天涯,一邊游歷大好河山,一邊留下千古名句,是何等的自由,但當李白選擇入仕之后,這把寓意著自由的劍就不知所蹤了,執(zhí)意入仕卻不得重用,李白舍棄了自由換取的卻是失意。

看著漸漸遠去的李萼,李白心中感慨萬千,既然沒了手中劍,那么就寫一首詩來表達自己對于李萼的感嘆吧,隨著詩句的逐漸出現(xiàn),千古名篇《俠客行》就這樣誕生。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最后四句出現(xiàn)的時候,漫畫的畫面從李萼在月光下離去,變成了黑屏白字的結(jié)尾,那種意境一下子就出來了。

安祿山與楊國忠之間的奪權(quán)之戰(zhàn),清君側(cè)只是謀反的借口?
畫面一轉(zhuǎn),故事的視角就來到了安祿山與高力士這邊,結(jié)合前面的劇情,安祿山與楊國忠之間的權(quán)力爭斗是人盡皆知,安祿山知道楊國忠一心想除掉自己,高力士是個聰明人,他并不想太早參與到楊國忠與安祿山之間的斗爭之中,因此他以御衣加身的事情來扯開了這個話題,在高力士看來,楊國忠掌管著朝中大權(quán),而安祿山則是掌握著天下兵馬大權(quán),自己卻是皇帝身邊的紅人,兩虎相斗,自己本可置身事外,又怎會幫助安祿山從中斡旋呢?

高力士勸安祿山忍耐,但卻被安祿山一口回絕了,安祿山向高力士說出了此行的真正目的,他想要成為金龜袋的首領(lǐng),這里的金龜袋首領(lǐng)指的是宰相之位,高力士以圣上有意授你宰相之位來穩(wěn)住安祿山,但在與楊國忠的斗爭中,安祿山也早已把耳目安插在了各個角落,在楊國忠的阻撓之下,安祿山是很難有機會當上宰相的。

但安祿山并非選擇放棄,而且想自己組建自身的金龜袋,這里指的是在朝中建立自己的勢力,在上一話的劇情中,安祿山就以軍功為名提拔了自己門下的一幫將領(lǐng)成為中郎將,此時的安祿山與楊國忠在朝中的勢力已經(jīng)是勢均力敵,下次進京之時,安祿山就準備分出勝負了。高力士聽明白了安祿山的意思,拿下了天下兵馬大權(quán)之后,如果安祿山不能如愿以償,那么安祿山恐怕是準備造反了,面對高力士的質(zhì)問,安祿山強調(diào)了自己忠臣的身份,他真正想做的是誅國忠,清君側(cè)!

結(jié)合這一話的劇情來看,安祿山與楊國忠之間的爭權(quán)奪利將會是安史之亂的導火線,目前劇情中出現(xiàn)六方勢力,唐玄宗、安祿山、楊國忠、李萼、顏家、高力士,這六個勢力代表了不同的階層,目前對劇情影響較大的就算高力士,高力士與安祿山的這段對話隱藏了太多信息了,而高力士在得知安祿山有謀反的意圖之后,又會做出怎么樣的行動呢?

喜歡的朋友可以點個關(guān)注,歡迎一起在評論區(qū)討論劇情哦。你的一鍵三連是對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