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乒乓那些事兒 ——(八十五)政策大改海外兵團風光難再 重上巔峰男女團體雙線奏凱
各位實在不好意思,一是更新內(nèi)容多,二是手殘把已經(jīng)完成40%的草稿給刪了,我也是醉了,OK,或不多說,馬上開始更新。?

2008年開年第一場大賽就是世乒賽。
按理來說世乒賽不該打的那么早,正常情況下世乒賽都是四五月份,這次卻挪到了二三月份。
這是自從世乒賽團體單項分置以來,世乒賽辦的第二早的一次。
我很認真的找過原因,但是確實沒找到。
不過我個人推測,如此早的舉辦世乒賽團體賽,或多或少北京奧運會有點關系。
畢竟上次世乒賽團體辦的如此之早還是在2000年的吉隆坡,雖然受了南斯拉夫的影響,不過打完大家就正好趕到香港打奧運預選賽,這次也是大家在廣州打完世乒賽,隨后前往香港再打奧運預選賽。
2000年時代終結(jié),大家在香港打奧運預選賽;2008年時代終結(jié),大家還是在香港打奧運預選賽,有些事兒,你不說緣分,真的沒法解釋。
而國乒這次也和八年前一樣,也沒搞什么直通,一來奧運在即,萬一再殺出來個黑馬撞上國乒主力發(fā)揮不佳,這名額問題上又得和輿論、地方和球員扯皮;二來雖然國乒的幾位后起之秀發(fā)揮確實都有不錯的地方,但是也都各有缺點,郝帥2007年下半年的戰(zhàn)績和冬訓期的表現(xiàn)就是一個悲劇,雖然2007年全錦賽表現(xiàn)確實不錯,但是無論是面對雅典力挽狂瀾的陳玘還是國乒欽點的下一代馬龍,郝帥的表現(xiàn)都沒有足夠的說服力。

而在女乒方面,主要就是彭陸洋、姚彥、丁寧和劉詩雯,前兩位雖然打進了世乒賽的女單八強,但是大賽經(jīng)驗是真的不足,而且除了大賽之外,日常公開賽也沒啥亮眼表現(xiàn);丁寧和劉詩雯雖然被認為是國乒下兩代的重要成員,不過國乒并不認為需要在這個時刻提前考慮交接問題,再加上丁寧和劉詩雯確實在關鍵球和比賽經(jīng)驗上確實有不足,所以女乒這邊同樣延續(xù)了上一次世乒賽的陣容。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因為北京奧運會,廣州世乒賽可以說是北京奧運會的團體總演習,單打出事兒怎么說還能洗一洗,但是團體項目是真的不能也不敢出意外,畢竟在中國很多集體項目是真的有歷史地位和政治意義的,萬一哪位領導來看比賽,這個責任真的沒人能背得起。

所以廣州世乒賽國乒相當求穩(wěn),全部熟練陣容,絕對不上新人。
而外協(xié)方面,男隊難度很低,韓乒內(nèi)斗加陣容不齊(吳尚垠肩傷),德乒這邊波爾大叔傷病復發(fā),回家休養(yǎng),兩大外敵全部歇菜了。
女隊這邊不太好對付,因為除了傳統(tǒng)老對手中國香港之外,劉國棟終于找到了新加坡女乒的最后一塊拼圖。
不賣關子了,少數(shù)幾位從第一部分就開始鋪墊的大咖,后張怡寧時代海外兵團的第一也可能是最后的巨星,新加坡雙薇之一,丁寧剛進國青時候的舍友與老鄉(xiāng),劉詩雯的宿敵,和王皓一個小名的東北人,女乒九連冠夢想二次破滅的第一兇手,玄靜和之后世界排名最高的外協(xié)選手之一——馮天薇,開始了她第一次世乒賽女團之旅。

馮天薇,黑龍江哈爾濱人。
和同樣南下新加坡的李佳薇有點類似,馮天薇走上乒乓之路的原因是喜歡乒乓球的家長想給給孩子找一個既能鍛煉身體又不太過于激烈的體育項目。
不過馮天薇的媽媽很有先見之明,沒有讓孩子去女子體校,而是直接進了男子體校。
理由倒是很簡單:和男子訓練,練出來了,面對女子有優(yōu)勢。
事實證明,做出這個選擇的馮天薇母親雖然未見得懂什么科學理論,也不見得預見了未來乒乓球的發(fā)展趨勢,但是卻讓馮天薇拿到了巨大的起步優(yōu)勢。
五歲接觸乒乓球,十一歲破格被黑龍江體育運動學校錄取,馮天薇職業(yè)生涯的起步可以說是順風順水。
然后就是長達十年的低谷徘徊。
嚴格意義上講,其實馮天薇這十年并不完全都是低谷,也有十四歲捧起全國青少年錦標賽女單冠軍的榮耀,但是馮天薇的父親卻在這之前一個月去世了。
我很不喜歡用宏大敘事掩蓋親情沉重,因為真的沒意思,也很不人性,甚至說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馮天薇在職業(yè)生涯后期和新加坡鬧得不太愉快的重要原因之一。
十四歲的孩子,在自己三觀塑造的最重要的階段,孤身一人南下北京,自己的父親不在人世,自己的母親又因為經(jīng)濟原因很難來探望自己,這就導致了馮天薇身上出現(xiàn)了這么幾個特征:第一缺乏安全感;第二不善于交際;第三缺乏爆發(fā);第四硬抗有余,權(quán)變不足
后兩者更多作用在比賽上,不過前兩者其實從一個人身上就能推出來,那就是丁寧。
眾所周知,丁寧是出了名的社牛,再加上兩個人還是黑龍江老鄉(xiāng),而且在兩個人關系不錯的情況下,竟然沒有多少故事,這只能說明馮天薇確實比較內(nèi)向。

而且對比李佳薇、馮天薇和于夢雨這三位新加坡一姐和新加坡乒總的關系,大家也可以明顯發(fā)現(xiàn),馮天薇和新加坡乒總鬧得是最不愉快的。
書歸正傳,馮天薇在第一次沖擊國家一隊名列第十一名無緣一隊之后,在國家隊剩下的時間基本就可以用兩個詞來形容:養(yǎng)病,迷茫。
養(yǎng)病養(yǎng)的是心肌炎,迷茫迷得是自己的前途。
心肌炎這個病上下限比較大,下限無癥狀,上限能要命,馮天薇這個心肌炎比較玄學,你說嚴重,馮天薇可是實實在在的在新加坡這么個高溫高熱之地打了十六年球,其中六年都是中國女乒的最強對手;但是你說不嚴重,一來這病最后確實發(fā)展到了心臟病,二來和國際乒聯(lián)報出國比賽的申請上寫的是心臟病,就算中新兩國乒協(xié)都偽造文件,國際乒聯(lián)也不是傻子,所以我只能說玄學。
但是對于前途的迷茫確實是實打?qū)嵉?,姑且不算比自己小兩歲的郭躍,這屬于不世出的天才,這個確實沒法比,比自己小四歲的丁寧和小五歲的劉詩雯,前者全運會上名揚天下,后者都開始沖擊世乒賽陣容了,自己連個國家一隊都進不去。
而這時候呂林給出了一個選擇,要不要去日本打球?
實話實說,盡管零零年代出國打球和上世紀九十年代出國打球完全是兩個地位,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收入相對而言會高不少,比賽機會和接觸的對手也相對更多。
雖然對于國乒的世界冠軍們甚至是想要沖擊國家一隊的小年輕們來說,這點經(jīng)濟收入的提高和比賽機會的穩(wěn)定無傷大雅,但是對于當時已經(jīng)19歲的馮天薇而言,無論是前者還是后者都至關重要。
要知道當年的國乒可不是現(xiàn)在的國乒,二十歲之前要是打不出來你這輩子基本就這么地了,與其在這一條路上磕死,不如出去找找機會,說不定能夠出口轉(zhuǎn)內(nèi)銷呢?
于是19歲的馮天薇收拾行李,走上了飛往日本的飛機。
這一走就是兩年。
我和小七聊天的時候很多次說過一句話,那就是中國從來不缺乏天才,而是缺乏發(fā)現(xiàn)天才的人,馮天薇很幸運,碰上了女乒兩大海外名帥之一的劉國棟。

當時的劉國棟手里雖然有王越古和馮天薇兩員大將,但是對于北京奧運會依然不敢掉以輕心,雖然二人的女雙效果不錯,但是奧運團體還是有兩局單打的,這兩位的不穩(wěn)定性實在是讓劉國棟不放心,所以劉國棟需要一個穩(wěn)定的選手,而馮天薇正在此時走進了他的視野。
不過馮天薇給劉國棟的第一印象確實不是很好,馮天薇自己回憶當時劉國棟對他說的第一句話是你咋胖了這么多?
不過劉國棟也是打過球的人,知道這并不是馮天薇自己不好好控制的原因,還是如同計劃一樣發(fā)出來自己的邀請:跟我來新加坡打球吧。
至此,馮天薇終于找到了自己的伯樂,也找到了自己的龍門。
2007年3月,劉國棟帶著馮天薇來到了新加坡。
這一年,距離海外兵團政策大改還有不到一年,距離劉國棟交出新加坡帥印還有一年半。
劉國棟在自己說話還算的最后時刻和換籍政策的最后窗口給予了十年沉浮的馮天薇一個機會。
而馮天薇也已經(jīng)在這十年的沉浮和兩年的磨練中積攢了遠非一般選手所能企及的戰(zhàn)力和韌性。
在2007年下半年,馮天薇一路狂飆突進,世界積分從第一百零四名一路突飛猛進到了第十二名,更是獲得了總決賽的參賽資格,給讓劉國棟徹底下定決心將奧運女單的第三個名額交給了她,同時讓她進入了世乒賽的女團陣容。
這堪稱劉國棟這輩子最成功的一次人才挑選。
馮天薇和王越古的到來也使得原來的新加坡主力張雪玲徹底失去了位置,在經(jīng)歷了2006年亞運會的災難級表現(xiàn)后,在看到于夢雨(于夢雨2006年就去了新加坡)、王越古和馮天薇先后來到新加坡之后,張雪玲也是真的熬不下去了,再加上自己的愛人回國,于是正式向新加坡提出了退役申請。
我本來還想說張雪玲應該再熬一熬,但是后面的故事,我也是真心寫不下去,因為對于這位姑娘實在是有點殘忍,我只能說她和李佳薇都是差一步,只不過李佳薇自己在錯過無數(shù)次機會后,最后等到了莫斯科的世紀爆點,而張雪玲既錯過了雅典的四強,又沒能等到莫斯科的冠軍。

書歸正傳,這次女乒抽簽,抽得倒是相當平均,沒啥很死亡的組,但是想出線也是真的都不容易,國乒要對付美國、克羅地亞和朝鮮,這里面鮑羅斯倒是好說,她這個打法國乒有解題思路,老美這邊雖然兩位遼左打顆粒膠不是很順手,但是老張和郭焱能夠輕松解決,比較頭疼的是朝鮮,倒不是說這幫姑娘實力有多強,而是真的怕她們?nèi)藖懑偤筒卮笳小?/p>
新加坡這邊的主要對手是羅馬尼亞和匈牙利,理論上講只要李佳薇和王越古正常發(fā)揮,無論是斯蒂夫、薩馬拉還是托特都不是新加坡對手。
而中國香港就要頭疼了,德國和奧地利倒沒啥難度,最難搞的是白俄羅斯,中國香港的姑娘們面對削球是真的頭疼。
而日本韓國所在的D組相對而言難度比較低,荷蘭、意大利、法國和捷克,如果這是足球世界杯,日本韓國確實不用幻想,但是這是世乒賽,日韓兩國女乒還是能解決對手的。
而在男子方面,國乒需要面對施拉格領銜的奧地利和塞弗領銜的比利時;韓國則是進入了死亡之組面對捷克、瑞典和中國臺北的夾擊;日本德國在C組炸魚;D組的中國香港則是要面對老薩帶領白俄羅斯、高寧楊子帶領的新加坡、梅茲掛帥的丹麥以及格林卡領銜的希臘,也是不敢輕易翻車。
不過小組賽最后的結(jié)果相當涇渭分明,女團基本排名優(yōu)先,男團這邊瘋狂爆冷
女團這邊A組中國隊一路虐菜,整個小組賽只有王楠輸了一場,1:3不敵朝鮮選手金仲,不過楠姐倒是很堅定的認為純屬自己發(fā)揮不好,不過考慮到楠姐面對朝鮮半島顆粒膠選手的悲劇戰(zhàn)績,也沒必要吐槽分析啥了,兩個附加名額被美國和克羅地亞拿到,八號種子美國隊雖然小組第二,但是贏下的四盤,三盤都是3:2,不過高軍和王晨倒是很淡定,拉著女乒的幾位姑娘瘋狂合影拍照,理由倒是簡單,還不知道有沒有下屆呢,先拍了再說。而克羅地亞則是憑借小分的優(yōu)勢力壓朝鮮和俄羅斯進入附加。
B組新加坡和中國隊一樣也是只輸了一場球,李佳薇沒打過波蘭獨臂選手帕蒂卡,其余全部拿下。
這場球我剛開始看的時候真覺得可能是李佳薇放水特意滿足的,但是看看帕蒂卡在08面對帖雅娜的成績,在沒有視頻的情況下,我也不好分析這場球到底是什么情況。
但是有一點,這位絕對不是政治正確的花瓶。

不過波蘭出線是沒啥可能的,附加名額歸屬匈牙利和羅馬尼亞。
C組這邊奧地利差點就被擠到第四名,雖然2:3惜敗第一出線的香港,但是0:3慘敗德國,錯失了小組第二出現(xiàn)的機會,關鍵時刻3:0拿下白俄羅斯才拿到了附加賽的關鍵名額。
D組這邊內(nèi)亂折騰的韓國隊也是真的打不了日本,不過解決荷蘭問題不大,而荷蘭擊敗意大利拿下了最后一個附加賽名額。
四場附加賽全部打滿,也都相當出乎大家意料。
先說第一場,羅馬尼亞VS德國,日后的世界杯女單亞軍薩馬拉大放異彩,一人獨得兩分,而后來的世界杯女單季軍索爾加的姐姐(妹妹是左手,姐姐是右手防弧)表現(xiàn)則是不太理想,不過也可以理解,14歲就站上世乒賽的舞臺,鏖戰(zhàn)五局方才告負,你不能拿誰都和郭躍比。
第二場美國2:3不敵奧地利,李曉東的閨女李嬙冰大放異彩,拿下了兩位在美國打進過世乒賽女單八強老將,其次李振恃和張立的閨女李南拿下了第三局,而劉佳則是在最關鍵的第四場頂住壓力讓一追三逆轉(zhuǎn)戰(zhàn)勝了王晨,為李嬙冰贏得了上場的機會,從而拿下了比賽。
第三場克羅地亞VS匈牙利,鮑羅斯確實很能打,也很能抗,但是克羅地亞的其他人戰(zhàn)力水平明顯不行,鮑羅斯空砍兩分,匈牙利晉級八強。
最大的冷門出自第四場,韓國2:3不敵荷蘭隊。
雖說金璟娥沒參加導致韓國隊戰(zhàn)力下降是事實,但是沒打贏荷蘭還是出乎許多人意料的,表現(xiàn)最差的當屬為了奧運和國乒鬧得極不愉快,甚至可以說是海外兵團政策大改的導火索——唐娜,連丟兩分,將荷蘭送進了八強。

其中立下最大功勞的是從俄羅斯轉(zhuǎn)協(xié)會的梯米娜,這位1994年世界杯女子團體和歐錦賽雙料冠軍的重要成員為荷蘭時隔11年重返世乒賽的女團八強立下了汗馬功勞,甚至于她的丈夫和孩子都覺得不可思議。

畢竟女團這邊,小組前三都進入了下一輪,雖然三個小組第二止步附加賽,不過這也都在大家意料之中,而男團這邊四個小組的三個種子全部都沒打進附加賽。
A組普里莫拉茨帶領的克羅地亞接連輸給意大利和羅馬尼亞,而在B組,面對每到時代節(jié)點就戰(zhàn)力爆棚的科貝爾,沒有了老瓦的瑞典徹底無力回天,上來被捷克3:1拿下,而科貝爾一路活力全開,小組賽一戰(zhàn)不輸,幫助捷克打進附加賽。
AB兩組的三號種子雖然慘,但是成績也都不算很難看,而且AB兩組強隊確實更多,而CD兩組的三號種子們,可以說一個比一個慘。
先說C組,C組的三號種子法國五場全敗,日本德國打不過也就算了竟然被斯洛伐克3:2戰(zhàn)勝,以希拉、埃洛瓦和萊貝松為主的這支新老結(jié)合的法國隊就這樣早早出局。
D組這邊,由于格林卡不參加,希臘這邊的戰(zhàn)斗力徹底拉跨,名列小組墊底,不過這支希臘又神奇的戰(zhàn)勝了老薩領銜的白俄羅斯,雖說這對于D組出線局勢沒啥影響,但是我依然很清奇于希臘和白俄羅斯那場的表現(xiàn)。
至于德國和新加坡兩個大種子沒有小組第一出線更正常,德國這邊波爾沒來,新加坡這邊香港撤下了張鈺換上了唐鵬,新加坡男乒也上演了面對顆粒膠的抓瞎悲劇,唐鵬獨砍兩分帶領香港打進八強。
男團附加賽只有一個意外,那就是捷克戰(zhàn)勝了新加坡。
其實這場球科貝爾發(fā)揮一般,第二場不敵高寧,當屆世乒賽不敗金身被破,但是這場比賽楊子的發(fā)揮更加糟糕,決勝盤的比賽中開始時完全不在狀態(tài),一上來就以0:2落后,第三局起才如夢初醒,以兩個11:8連扳二局,但他在決勝局再次突然掉線,在7:4領先的大好局面下喪失優(yōu)勢,并被帕維爾卡以12:10翻盤。
新加坡男隊也成為了唯一一個沒有打進八強的大種子,而科貝爾帶領的捷克也將直面中國隊。
我很懷疑高寧這個坑爹發(fā)揮是被沙拉拉影響的,因為就在27日的國際乒聯(lián)新聞發(fā)布會上,沙拉拉宣布關于進一步限制海外兵團的提案已經(jīng)進入了最后表決環(huán)節(jié),將于29日進行最終表決。

再聯(lián)想同樣是海外兵團大戶,而且正在為了奧運會名額公關的中國香港女隊在女單八強的苦戰(zhàn)表現(xiàn),你說這一點影響都沒有我是不相信的。
最終除了中國香港、美國和新西蘭(乒乓世界說法是中國香港和澳大利亞),其余成員國一致通過決議,超過21周歲的乒乓球選手將不能代表其他協(xié)會參加世乒賽和世界杯賽;但如果該選手已經(jīng)在該國(地區(qū))定居,將可以代表注冊協(xié)會出席國際比賽。18歲至21歲的選手需要在其他協(xié)會注冊滿7年,15歲至18歲選手需注冊滿5年,15歲以下選手需注冊滿3年,可代表其他協(xié)會參賽。
以前政策基本僅局限于世乒賽團體,明確規(guī)定轉(zhuǎn)籍五年不得參加世乒賽團體,單項管的不嚴,奧運會雖然也有五年的規(guī)定,但是這個規(guī)則是真的有公關空間的,而且查的也不是很嚴,只要別太過分(中國香港2002-2004規(guī)劃這一堆就明顯拿大家當傻子,最后還是霍家出面和稀泥),國際乒聯(lián)基本都是閉眼過。
但是以后,就沒那么好說話了,08奧運之后,所有選手注冊參賽必須按照新決議進行審核檢查,如果不符,那么除了巡回公開賽和俱樂部比賽,其余比賽一律禁止參加。
客觀上講這個政策對于乒乓球發(fā)展有利有弊,但是對于正在打比賽的海外兵團球員們而言,這個政策的公布實在是有背刺的感覺,不少運動員當時就表示反對,一向暴脾氣的宋(吉田)海偉在接受媒體時直接表示這是犯罪,李佳薇、柳承敏和高軍都表示反對一刀切。
而時任香港乒乓球總會主席的余國梁更是直言這將導致香港乒乓球收到致命打擊,他表示如果無法從國乒或者內(nèi)地引進球員,那么這必然導致香港乒乓球戰(zhàn)力下滑。
盡管有著相當大的反對意見,但是在中國以及眾多乒協(xié)的支持之下,最終決議還是落地,并決定從2008年9月1日正式生效。
至于為什么海外兵團的主要貢獻者中國選擇全力支持這個政策,明面上的說法是國家體育總局要將乒超打造成乒乓球界的NBA,但是實際原因大家也都知道,暫且不說明面原因基本都是拿出來糊弄人的,就說在中國搞商業(yè)體育聯(lián)賽,G7造反失敗才剛過去一年呢。
兩個主要原因,第一,就是增進國乒對于人才的掌控,畢竟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國乒放開出國政策以來,海外兵團就是國乒最頭疼的對手,雖然國乒憑借著體量以及輿論上的優(yōu)勢最終沒有出現(xiàn)動搖體制的大問題,但是從1996年開始每屆奧運會國乒都被海外兵團高的頭疼不已,北京奧運會大概率還得死磕,國乒大球轉(zhuǎn)小球后的虛弱期差點把蔡振華按死在乒羽中心主任一級,而北京奧運會后有機膠水封禁這個已經(jīng)成為必然,國乒必須盡可能以較小的代價度過這段最危險的階段(最后實際上還是出事兒了,也確實是海外兵團爆的雷)。
第二,雖然此時的國乒依然如日中天,但是國乒的決策層已經(jīng)認識到了人才的問題,國乒在之前的會議上屢次三番提出隊伍建設方面的問題并非夸大其詞,國乒的人才富余量已經(jīng)開始下降了,以往國乒有底氣不在意大器晚成的選手,但是現(xiàn)在國乒也不得不進一步的向下深挖,這也就導致國乒不可避免地面臨培養(yǎng)周期延長的問題,國乒必然也必須延長對于隊員的觀察和訓練,不再可能像以往那樣對于第一輪篩選未通過的球員直接選擇放棄。
綜上所述,從競技、經(jīng)濟、隊伍、穩(wěn)定和輿論等多方面的原因,國乒選擇了全力支持國際乒聯(lián)的政策,而歷史也證明國乒的決定起碼在十年內(nèi)是正確的。
書歸正傳,沙拉拉忙著折騰規(guī)則,球員們再不爽,也只能先緊著眼前比賽忙活,畢竟小宇宙爆發(fā)贏個國乒的難度比起大家集中反對迫使國際乒聯(lián)修改政策還是要低的。
女團四分之一決賽,亞洲的姑娘們不負眾望,把世錦賽打成了亞錦賽,國乒這邊羅馬尼亞的薩馬拉和多迪安確實盡力去打了,但是硬實力確實打不過,李曉霞3:0橫掃希瑞琪,中國女乒順利進入半決賽。
另外兩場橫掃局日本3:0橫掃了匈牙利,日本女隊連續(xù)四屆世乒賽進入女團半決賽,而新加坡3:0橫掃了荷蘭,李佳薇突破了曾經(jīng)的削球世界冠軍悌米娜,馮天薇讓二追三擊敗了李佼,李潔又因為腳傷棄權(quán),新加坡女乒打進八強,追平了此前她們的最佳成績。
四分之一決賽唯一一場苦戰(zhàn)局,中國香港對陣奧地利。
這場比賽雖然比分和小組賽一樣,但是過程和小組賽天壤之別,劉佳狀態(tài)火熱獨砍兩分,不過李嬙冰這次沒能卡住姜華珺,而林菱再次在最關鍵的第三場拿下了海納,帖雅娜和姜華珺各下一局,總比分3:2拿下中國香港進軍半決賽。
半決賽國乒打港隊,新加坡打日本。
兩場都是橫掃,無論是實力還是經(jīng)歷此時的香港女隊也是真的拼不動國乒女隊了,楠寧躍的黃金組合以場分3:0,局分9:1的巨大優(yōu)勢橫掃了中國香港女乒,而且郭躍對姜華珺,王楠打帖雅娜,老張打林菱,我嚴重懷疑這個排兵布陣有練兵的成分。
另外一場,日本搞了個十分神奇的變陣,把福原愛換到三單,讓淘汰賽沒怎么打的石川佳純出任一單。

雖然我是純妹粉絲,雖然石川已經(jīng)是2007年乒乓球亞洲杯的季軍,但是2008年的純妹,并不具備和雙薇這兩位T0甚至是和王越古這位T1交手取勝的能力,王越古和馮天薇3:0橫掃石川和福原愛,李佳薇3:1戰(zhàn)勝平野早矢香,新加坡3:0進入女團決賽。
女團決賽,中國VS新加坡
雙方都是盡遣主力以最佳陣容出戰(zhàn),寧薇分別坐鎮(zhèn)一號,郭躍和馮天薇在二號位,二王三號位PK。
不過大多數(shù)人還是覺得這場應該是3:0,畢竟王楠、郭躍和張怡寧的狀態(tài)都不錯,雙薇和王越古要么不穩(wěn)定,要么沒經(jīng)驗,應該不會出啥岔子。
結(jié)果上來就是一個超級冷門郭躍0:3不敵李佳薇。
這場球絕對是2008年十大冷門,不一定能位列第一,因為后面還有一場重頭戲,但是絕對能位列前三。
這場球?qū)嵲拰嵳f,李佳薇的發(fā)揮沒那么超神,打郭躍的路數(shù)也是正常路數(shù),確實有克制,但是郭躍也是真的太著急了。
整場比賽郭躍不知道為啥,打得是極其沒有耐心,恨不得都是三拍解決問題,李佳薇也是挺納悶,自己奧運會贏得是王楠,郭躍世乒賽決賽輸?shù)氖翘拍龋约阂簿凸_賽贏了兩次,最近一次還是四年前,郭躍干啥那么激動?
我也挺奇怪的,郭躍既不是初登賽場的菜鳥,也不是首抗重任的新人,雅典濟州大風大浪都見過的主,怎么打得和愣頭青一樣。
想來想去,可能的原因就兩個:年齡、性格。
郭躍再怎么成熟,此時也不過是20歲的小年輕,正值年少輕狂的時候,再加上此時的郭躍確實有年少輕狂的資本,再加上之前幾次團體輸球,要不她不是主鍋,要不無傷大雅,再加上手握女子技術(shù)男性化的最新版本,所以郭躍在團體賽決賽的表現(xiàn)一向比較發(fā)飄,與其說是怎么贏怎么來,不如說是怎么爽怎么來。
這場球不僅僅從此宣告郭躍徹底無緣世乒賽決賽的一二號位,更是成為了女乒兵敗莫斯科的又一伏筆。

第二場,張怡寧對陣馮天薇
說起來,老張的團體賽生涯也是不咋消停,職業(yè)生涯也就01年和07年的團體撈了個消停,其余的幾次團體,要么別人崩潰要么自己輸球,不是名額斗爭就是意外情況,雖然老張輸球不多,但是經(jīng)驗見識,心理情緒是真的練出來了。
第一局老張上來就提節(jié)奏,馮天薇絕對沒想到老張上來打得如此主動,在5:5后老張連得六分直接砍下第一局。
而在第二局張怡寧和馮天薇則是進入了陣地相持模式,老張雖然不是第一次和馮天薇交手,但是馮天薇去了新加坡后這真是第一次,老張也沒想到馮天薇的相持能力提升這么明顯,兩邊從3:3一路僵持到了10:10,中間老張第四個發(fā)球輪開始改用李佳薇的反手發(fā)球也沒能拉開差距,甚至在10:8領先手握兩個賽點的情況下都沒有終結(jié)比賽,反而被馮天薇連得四分,拿下一局。

這下子女乒是真有點麻了,因為大家都知道下一局在一定程度上將決定比賽的歸屬。
不是說老張0:2落后翻不了,而是在第一場和第二場1:2落后的情況下,張怡寧的容錯空間將被無限壓縮,馮天薇也可以選擇更多的戰(zhàn)術(shù)博弈。
都是至關重要,兩邊也是真的都拼命了。
然而老張的第三局,依然艱難。
第三局老張開局打得確實順,4:1領先,然后老張突然狀態(tài)下線,連發(fā)球不過網(wǎng)這種低級錯誤都出現(xiàn)了,馮天薇5:7逆轉(zhuǎn)了比分。
此時場邊的施之皓、李隼、孔令輝和郭躍一個比一個眉頭緊鎖。

這時候老張終于清醒了,果斷放棄了反手發(fā)球。
然后,老張開始超神了,所有球那是真的怎么打怎么有,硬是打出來了一個6:1的小高潮,唯一丟分還是吃了一個發(fā)球。
所以說關鍵時刻除非沒得選了,別用新東西賭,因為這意味著不可控,孔令輝在悉尼那是真沒得選了,老張在廣州此時雖然被動,但是遠沒到悉尼的地步。
拿下了最關鍵的第三局,老張在第四局秋風掃落葉,11:6老張拿下馮天薇,將總比分扳成1:1平。
毫不夸張的說這場比賽決定了廣州世乒賽的女團結(jié)果,因為如果老張沒有在關鍵的第二局拿下了馮天薇,后面三局的容錯空間就是個零,而王楠要打的王越古又是顆粒膠,而丟掉第一局的郭躍則是要打關鍵的決勝局,心理壓力都是爆表。
第三局,王楠VS王越古
這場球大家覺得王楠肯定不是很好打,但是過程卻真的讓人意外,王楠實實在在來了一把秋風掃落葉,三局一共讓王越古得了十四分,基本屬于推平。
重頭戲來了,第四局張怡寧VS李佳薇,國乒一姐對陣海外兵團一姐。
這場比賽基本是2008奧運女單半決賽的提前上演,李佳薇在經(jīng)歷了2007年的災難級表現(xiàn)后,在2008年有了明顯的變化就是搶開局,慢節(jié)奏。
實話實說,這兩個詞是真的矛盾,但是劉國棟這么調(diào)整改造我估計也是沒少因為李佳薇這個坑爹的體能而頭疼。
雖然頭疼,但是確實管用,十四年后,當老張回憶起2008年的廣州世乒賽,對于開局的評價很簡單,那就是拖得很難受。
老張雖然是防御型弧圈出身,但是老張并非后來丁寧那種真·死扛型防御型弧圈,老張更多是通過防守預判以及神經(jīng)反射搞機動防御的,真要是把老張拖入一拍一板的陣地相持,老張反而相當吃虧,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老張面對姜華珺、林菱和郭焱,老張基本都是瘋狂調(diào)動對方,堅決不一拍一板的打陣地戰(zhàn)。
而這次第一局開局同理,李佳薇死活不動,老張只能和李佳薇打自己最不喜歡的慢節(jié)奏的陣地戰(zhàn)。而由于戰(zhàn)場局限在近臺,李佳薇則放手利用自己正手正膠的低弧線優(yōu)勢屢屢發(fā)動進攻,并率先拿到了10:7的領先優(yōu)勢。
不過李佳薇的正手穩(wěn)定性依然不給力,張怡寧通過李佳薇的失誤連追了兩個賽點。
這個時候李佳薇交了暫停,回來之后直接正手搶攻打了老張一板斜線,11:9拿下了第一局。

不得不說劉國棟的調(diào)整確實厲害。
第二局,雙方開局便進入僵持,一路相持到了4:4,這時候老張果斷決定不和李佳薇耗了,直接提速,李佳薇穩(wěn)定性不足的劣勢再次顯現(xiàn),一下子被張怡寧打了一個6:1的小高潮。
李佳薇在進攻中連續(xù)失手,張怡寧開始領先,隨后她主動上手頻頻發(fā)力,一下子把比分拉開,10:5手握五個賽點。
這時候李佳薇也是終于放開了,干脆放手一搏,奇跡般地連追了三個賽點把比分追成10:8。

這時候張怡寧也沒猶豫,果斷叫了暫停。
別和劣勢方賭概率,風險成本收益不匹配。
恢復比賽后,張怡寧則是堅定多拍相持戰(zhàn)略,依然利用李佳薇的不穩(wěn)定做文章,在對拉中得手,11:8扳回一局。

局分1:1,其實李佳薇還是有得打得,然而后面兩局,張怡寧如同秋風掃落葉一個11:4,一個11:3,張怡寧3:1戰(zhàn)勝李佳薇。

并不是李佳薇發(fā)揮不好,而是老張的發(fā)揮太好,后兩局比賽老張將機動防御發(fā)揮的淋漓盡致,李佳薇是很努力的想要跟上老張的節(jié)奏步伐,但是也是真的跟不上。
而老張結(jié)束了自己世乒賽最后一場比賽的同時,也讓中國女乒第二次達成了世乒賽女團八連冠的輝煌成就。

女團這邊打完比賽,團體眾人一起將帶來的乒乓球打上了球臺,場邊場外紅旗招展,盡是歡呼喝彩。
那是一代人的巔峰,也是一代人的回憶。
走上巔峰,男團這邊還在激戰(zhàn)。
四場四分之一決賽,兩場平攤,兩場小波瀾
日本3:0平推了中國香港,國乒3:0橫掃了捷克
從比賽意義上來說,前者高于后者,因為這場比賽是日本本土男乒重新崛起的開始,水谷隼不用20分鐘就打垮了蔣澎龍,奠定了3:0勝利的基礎,也帶領日本男乒時隔八年再次打進八強。

八年前在吉隆坡,蔣澎龍獨砍兩分,中國臺北沒進決賽;
八年后在廣州城,蔣澎龍開局大敗,中國臺北依然沒進。

很多事兒,真就是個圈。
而另一場國乒3:0擊敗了捷克,王勵勤在第一場1:2落后的情況下連扳兩局,3:2戰(zhàn)勝了擰拉之父科貝爾。
這位老哥從1991年在千葉一戰(zhàn)成名,到2008年世乒賽和王勵勤打滿五局,這位每到時代關鍵節(jié)點就有亮眼表現(xiàn)的背景板,這位抱著擰拉死磕了足足十七年的擰拉之父,這位從打遍了國乒三代橫拍的捷克名將,這個見證了國乒從歷史最低谷重新走上巔峰的男人,雖然這輩子他都沒能成為世界冠軍,但是他的成就、他的影響超越了許多世界冠軍,甚至超越了一些大滿貫。
時至今日,國乒主流打法依然是以反手擰拉為核心的及戰(zhàn)術(shù)體系,科貝爾本人雖然沒能通過這個技術(shù)走上巔峰,但是國乒證明了這個技術(shù)并非僅僅是一個手段,而是可以支撐體戲的大梁。
?

可以了,足可以了。
另外兩場附加賽拯救了李靜和唐鵬延續(xù)了之前的發(fā)揮,3:1拿下了羅馬尼亞,處于內(nèi)訌的韓國面對波爾沒來的德國雖然費了一些力氣,老當益壯的羅斯科夫還拿下了朱世赫,但是此時的奧恰洛夫還是稚嫩了許多,柳承敏、朱世赫與李廷佑各下一城,韓國隊3:1力克上屆亞軍德國隊,打進四強。

男團半決賽,韓國3:1拿下了日本,水谷隼對陣李廷佑決勝局崩盤,韓陽雖然3:2取勝朱世赫,但是柳承敏拿下兩分,韓國男隊連續(xù)兩屆世乒賽打入男團決賽。
男團決賽,國乒VS韓乒
其實男團決賽遠沒有女團決賽來的精彩,雖然新加坡女乒也有內(nèi)斗(雙薇和王越古關系不好),但是王越古和馮天薇都是劉國棟調(diào)來的,李佳薇比劉國棟早十年來新加坡不假,不過一來李佳薇成績不硬(劉國棟上任名言:你手里有個啥?),二來李佳薇和老張一樣,都不是那種折騰的性子,所以劉國棟能夠鎮(zhèn)得住局面,但是韓國不一樣,內(nèi)斗已經(jīng)擺上臺面了,再加上吳尚垠缺陣,實際上對于國乒的威脅是遠小于新加坡女乒的。
事實上比賽過程也證明了這一點,女團的局數(shù)比是9:5,男團的局數(shù)比是9:2。
而男隊的布陣也遵循了奧運原則,按照奧運單打號排陣,而韓國男隊則是玩了個花活,把朱世赫扔到了三單,讓李廷佑打二單。
結(jié)合后面韓國隊在北京的表現(xiàn)和陣容,我一度懷疑這是認真籌劃,但是最后效果確實真的整活。
說一千道一萬,還是硬實力不足,陣容不齊整。
第一場馬琳VS柳承敏
賽前馬琳先是主動請戰(zhàn),劉國梁也樂意給馬琳一個機會,反正也符合自己的安排計劃,馬琳很想借由這場比賽走出薩格勒布的陰影,但是看見郭躍在前面的表現(xiàn)他也緊張沒睡好,吳敬平吳指導又是給馬琳重新捋了一遍技戰(zhàn)術(shù),馬琳才安心休息。
事實證明,劉國梁和吳敬平的安排確實管用,換了膠皮顏色的馬琳基本平推了柳承敏,除了柳承敏在第二局以超人的韌性拖到了馬琳失誤之外,其余三局全都開場優(yōu)勢巨大,然后一路滾雪球,柳承敏這三局得分都不過五分。
這場柳承敏打得確實有點狼狽。
第二場王皓VS李廷佑
相較于第一場秋風掃落葉,第二場王皓則是打得相當艱難,一方面確實是李廷佑左手讓王皓不是很適應,另一方面王皓這場比賽失誤率確實有點高,除了優(yōu)勢較大的第三局,一二四三局全部都是失誤一堆。
按理來說,王皓真不應該這么緊張,尤其是第一局馬琳還贏了,自己面對的還是這么個T2選手,王皓此前兩次和李廷佑交手也是全勝,我實在也想不出來王皓有啥緊張的理由。

順風局都緊張,何況逆風局呢?
我相信兩年之后的莫斯科,當王皓面臨女隊依然崩盤的局面,選擇了不敢的時候,他不會想到,這場比賽讓他和大滿貫永遠說了再見。
最后一場王勵勤VS朱世赫
不浪費時間了,因為真的沒必要,大力哥雖然2007世乒賽之后的狀態(tài)確實不是很好,但是面對削球手,王勵勤就是屠殺,即便是當世第一削球手的朱世赫同樣如此,王勵勤三局一共讓朱世赫拿了14分。最后一球老朱隨意一挑,也不耽誤時間了,王勵勤還踉蹌了一下,但是觀眾和國乒隊員已經(jīng)沸騰了。

國乒男隊也完成了男團四連冠,追平了國乒第二王朝在1989年創(chuàng)下的記錄。

二十年,整整二十年,從奧運年到奧運年國乒再現(xiàn)了當年氣吞萬里之勢,隨著本土作戰(zhàn)的世乒賽團體賽全部拿下,所有人也都將目光投向了北京。
當然,要收尾的故事很多,我們依然要一代代人的往下推。

老規(guī)矩,先求一個三聯(lián),12000字的更新,大賽寫著確實累,希望大家諒解,下一章我們要給一些前輩的故事收一下尾,也要給北京奧運后做一些鋪墊,最后三到四章,希望大家支持到最后,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