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學生證取代手機進入中小學校園的依據是什么?
自從教育部和學校發(fā)布《關于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后,家長和學生反響各不一樣。有人持贊成意見,有人持反對意見。甚至有些家長認為學校不應該一刀切,對于那些沉迷于手機或自制力比較差的學生,不允許他們攜帶手機進入校園。而那些學習成績好且自我管控能力較好的同學,可以攜帶手機進入校園。

如果學校一旦開先河讓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攜帶手機進入校園,那么勢必會被其他家長和老師投訴學校,認為學校搞區(qū)別對待。為保證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學校不得不一刀切。雖說學校實行一刀切的方式讓不少家長和學生無法接受,但同時也給出了解決方案。即如果學生攜帶手機進入校園,則由老師統(tǒng)一保管,等到周末時,再由老師交給學生。
另外一種解決方法是學生可以攜帶具備通話功能的電子學生證進入校園,用于日常家校溝通、定位、求救,同時還具備校園一卡通功能,滿足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所需。
那么,為何電子學生證會取代手機進入中小學校園呢?
其實很簡單,雖說現(xiàn)在的手機很智能,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一定的弊端。特別是自我控制能力較差的同學,一旦手機在手,就會沉迷于手機無法自拔。中小學生因沉迷于手機導致學習成績下降,視力下降等事件屢見不鮮,雖說學校和家長一直強調讓學生不要玩手機,但成效甚微。這也是為何教育部和學校發(fā)布關于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的主要原因。
4G電子學生證與手機的顯著區(qū)別在于,電子學生證具有防沉迷功能,學生只能使用學生證內置的功能,無法根據自己的需求下載安裝任何APP。手機則相反,學生可以通過手機的應用市場或是瀏覽器下載各種APP,而這些APP大部分是導致學生沉迷于手機的主要因素。

電子學生證其實是基于手機通話、定位、求救、安全圍欄等功能的基礎上進行迭代和刪減,把一些對學生、學校和家長三方都有利的功能留下,去掉一些不利的功能。例如,4G電子學生證只能用于親情通話,不能撥打陌生人的電話,陌生人也無法打通學生證,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避免騷擾電話和詐騙電話。
另外,為守護孩子的安全,家長可以通過手機實時查看孩子的定位信息,運動軌跡,從而了解孩子是否安全到校,放學后是否安全回到家。家長還可以通過電子圍欄設置安全區(qū)域和危險區(qū)域,例如把家和學校設置為安全區(qū)域。當學生在指定時間內走出這些安全區(qū)域時,家長就可以知道孩子是否逃課或不在家。

家長還可以將網吧、水庫、池塘、游樂場等區(qū)域設置為危險區(qū)域,當孩子走進這些區(qū)域時,家長會收到告警信息。通過這種方式既可以保證學生的安全,又可以避免學生沉迷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