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不買房的“潮流”是什么時候開始出現(xiàn)的?
在所在的城市買一套房子,這是一個人在城市站穩(wěn)的標志。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有一套房子成了婚姻的標配,在這種潮流之下,一群群所謂的“剛需”開始從三四線城市向一二線轉移,從一二線向北上廣深轉移。
向上流動是個人的追求,有時候也會是一個甜蜜的“陷阱”。

對于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而言,短短畢業(yè)五六年就想擁有一套跟自己工資不匹配的資產(chǎn),除了極個別特別優(yōu)秀的人才,實則是家庭財力的比拼,雖然我們不愿意承認,但是這就是事實。
對于一部分比較優(yōu)秀的家庭而言,買一套房確實不算很難,但是對大多數(shù)家庭而言,大城市的首付依舊是難以承受之重,這也是事實。
2022年2月,貝殼研究院發(fā)布了一組數(shù)據(jù),在其重點監(jiān)測的103個重點城市中,首套房貸利率為5.47%,二套利率為5.75%,比上個月回落了9個基點。
平均放貸周期為38天,比上個月縮短了12天。
房貸利率的放松,是樓市放松最基礎的一個標志。但是同以前不一樣的是,這次并沒有達到之前的目的。

不買房的年輕人,依舊沒有買房。不管首付款比例降到了20%,還是15%。
這是年輕人的態(tài)度,也是無奈的選擇。
實際上,如果這種情況放在五年前,那么絲毫不會有什么問題,但是時至今日,35歲的中年危機、高昂的生活成本、未來三十年的穩(wěn)定性都是年輕人拒絕購房的理由。
那么,年輕人不買房的潮流是什么時候開始出現(xiàn)的?
我們很清楚,就是這兩年。
人的一輩子有時候就是一本經(jīng)濟賬,快樂的源泉就是你能通過自己的努力過上幸福且富足的生活。但是,高昂的婚姻成本以及購房成本,天然的壓抑了年輕人的積極性。
以深圳為例,一個30歲的男性要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買一套究竟有多難?就按照一個月的2萬的薪資計算,扣除5000元房租、交通、吃飯等,沒有社交,一年攢下的薪資是18萬。但要買一套500萬的房子,不考慮通脹以及房產(chǎn)漲價的因素,攢齊首付是10年。

另外,如果首付了200萬,貸款300萬,每個月的還貸數(shù)額會達到15469元,這就意味著一旦職業(yè)生涯有任何變動,對于個人而言就是一種災難。
因為,有房貸就意味著個人的現(xiàn)金流可能并不是太好,那么在婚姻關系當中,這樣的男生實際上優(yōu)勢并不明顯。
當然,我們都知道這是一個理想狀態(tài),而且是一種比較樂觀的理想狀態(tài)。因為即使在北上深這樣的超一線城市,大部分年輕人畢業(yè)是拿不到這樣的高薪的,且隨著薪資的增長,支出其實也是一個正向增長的趨勢。
那么,可能很多人會說,既然一線城市立不住腳可以回老家。根據(jù)住建部去年披露的數(shù)據(jù)顯示,去年全國商品房的銷售面積為18億平米,收入是18萬億。也就是說大概全國房產(chǎn)的均價是10000元/平米。
即使你回到老家,房價收入比,你自己計算之后一目了然。
未來收入的增幅,也是年輕人現(xiàn)在買房比較理性的一個原因。
建行的董事長田國立近期說過,買房增值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即使升值,未來套現(xiàn)都會非常困難。他認為,房地產(chǎn)并不是一個特別理想的資產(chǎn)買賣,中國隨著市場成熟化,依靠租賃這個時代肯定很快就會到來。
言外之意就是,未來房子全面增值的空間可能會逐漸變小。那么現(xiàn)在買房的年輕人能否忍受房價二三十年不漲的局面呢?
我認為是忍受不了的。
從資產(chǎn)的角度,如果買一套500萬的房子貸款300萬,實際它的購買成本接近800萬,而未來二十年如果房子價格還是500萬,那么這實際上就是資產(chǎn)的折價。

當一本經(jīng)濟賬明明白白地擺在年輕人眼前的時候,相信大部分人都能看得清楚,并且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
對于年輕人而言,收入逐年遞增并且能覆蓋家庭成本支出,這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而今天的年輕人“過度”消費早已成為了潮流,寅吃卯糧并不是個例。如果強行買房,到最后還不起斷供,那么對于個人和家庭而言,都會是一種巨大的壓力,并且個人還有可能上征信,該還的一分也不會少。
有時候,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們會被時代裹挾著前進,但是每個人必須清楚自己的處境。為什么要背這么多貸款?未來三十年能否處理失業(yè)的風險?收入會不會一直保持增長?當我們想通了這些問題,并有了自己的答案,其實首付20%、15%根本就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