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就是最好的——火星漫游車上的扎帶
這張好奇號的照片是真的 它也解釋了美國航空航天局在火星漫游車上使用扎帶束線的原因
這張好奇號的照片是真的!它也解釋了美國航空航天局在火星漫游車上使用扎帶束線的原因。
這張好奇號的照片是真的!它也解釋了美國航空航天局在火星漫游車上使用扎帶束線的原因。
不知道您是否聽說過有關美國航空航天局斥資數百萬發(fā)明一種可以在太空中寫字的筆,而前蘇聯(lián)則使用鉛筆就解決了的故事。
好吧,這個故事當然只是個傳言,但是“簡單的就是最好的”是不會錯的。
例如,美國航空航天局的確需要用到扎帶束線,來固定那些已經松動的電線,管道乃至是火星漫游車上的設備。這些扎帶束線就跟人們在五金店能買到的十分相似。
但件事令網友們十分疑惑,很多人懷疑我們近期發(fā)布的好奇號(下圖)的車輪磨損照片是假的,就是因為他們看見了圖片中的扎帶束線。
這也不是第一次網友執(zhí)著于美國航空航天局使用扎帶束線這個問題了。追溯到毅力號(下圖)在二月份降落到火星時,同樣的問題也在互聯(lián)網上泛起漣漪。
下圖為處在“流血邊緣”的另一個星球上的探測器被扎帶束線救回的樣子。
如果你想知道塑料制的扎帶是如何在一個5.6億公里(2.5億英里)的旅程,以及——以好奇號為例——近9年的紫外線輻射(UV)和惡劣的火星條件下生存下來的,看下去準沒錯了。
美國航空航天局可以向所有關注業(yè)余扎帶束線的網友們保證,航空工程師們會在將昂貴的設備送入另一個星球時考慮到這一點的。
打算用在外星探測器上的扎帶束線都是用乙烯-四氟乙烯樹脂制成的,以應對極端溫度,高強度紫外線以及比普通尼龍材料多2000倍的輻射。
通常情況下,可以根據它們的藍晶色與普通扎帶區(qū)分開,但最近則是根據需要來生產不同的顏色。正如你在好奇號上看到的扎帶,它們也許可以抵御任何外界條件帶來的挑戰(zhàn),但它們還是會在常年的沙塵暴和在火星的旅程中變臟。
而且在這種情況下,這些解釋的扎帶甚至比在火星上的鋁制輪胎看起來更耐用。
圖解:好奇號火星車拍攝的火星地表圖像。
相關知識
好奇號(英語:Curiosity)是一輛美國宇航局火星科學實驗室轄下的火星探測器,主要任務是探索火星的蓋爾撞擊坑,為美國宇航局火星科學實驗室計劃的一部分。
好奇號在2011年11月26日北美東部標準時間10:02于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進入火星科學實驗室航天器,并成功在2012年8月6日協(xié)調世界時05:17于伊奧利亞沼著陸。好奇號經過56,300萬千米的旅程,著陸時離預定著陸點布萊德柏利降落地只相差2.4千米。
好奇號的任務包括:探測火星氣候及地質,探測蓋爾撞擊坑內的環(huán)境是否曾經能夠支持生命,探測火星上的水,及研究日后人類探索的可行性。
好奇號的設計將是項目中的火星2020探測車任務設計基礎。2012年12月,好奇號原本運行2年的探測任務被無限期延長。
2014年6月24日,好奇號在發(fā)現(xiàn)火星上曾經有適合微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之后運行滿一個火星年的探測任務。
2018年11月12日,由地球24名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利用延遲15分鐘指令發(fā)送,控制與駕駛距地球約1億2,600萬千米的好奇號,駛往預定位置。
火星(拉丁語:Mars;天文符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也是太陽系中僅次于水星的第二小的行星,為太陽系里四顆類地行星之一。西方稱火星為瑪爾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戰(zhàn)神,所以在英語中,火星是羅馬戰(zhàn)神的意思,通常被稱為“紅色星球”;古漢語中則因為它熒熒如火,位置、亮度時常變動讓人無法捉摸而稱之為熒惑。火星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第二小的行星,其質量、體積僅比水星略大。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周期則與地球相當,但繞太陽公轉周期是地球的兩倍。在地球上,火星肉眼可見,亮度可達-2.91,只比金星、月球和太陽暗,但在大部分時間里比木星暗。火星距離地球最近在5400萬公里(最遠達4億公里,探測器需飛行約7個月抵達火星)。
火星大氣以二氧化碳為主,既稀薄又寒冷,其表面特征讓人聯(lián)想起月球上的撞擊坑,以及地球上的山谷、沙漠和極地冰蓋。英語中,通常被稱為紅色星球(英語:Red Planet)。是因為火星在視覺上呈現(xiàn)為橘紅色是因為地表廣泛普遍的分布著氧化鐵的造成的,它使火星呈現(xiàn)出一種紅色的外觀,在肉眼可見的天體中獨具一格?;鹦堑乇砩城?、礫石遍布且沒有穩(wěn)定的液態(tài)水,火星南半球是古老、充滿隕石坑的高地,北半球則是較年輕的平原。
BY: JACINTA BOWLER
FY: 裴昕玥_Pepper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發(fā)布后聯(lián)系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