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楊絳傳》趙彤彤
曇花一現(xiàn),蜉蝣一日,百年時光,不過須臾。一個眉眼纖細的小姑娘變成了慈眉善目的女先生。她步履輕盈,不疾不徐地走著。走過民國亂世戰(zhàn)火紛飛的硝煙時代,也走過新中國風風雨雨的特定時期。
很多從那個年代過來的人,都不敢去想、不敢去說是怎么熬過來的,回望其中的辛酸苦楚,恨不得再也不記得。只有內心強大的人才能戰(zhàn)勝自己,把那些苦難的日子展現(xiàn)在眾人面前。
這位安靜、優(yōu)雅、博學的女性,用她高貴、生動而又深刻的靈魂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以家為起點。每個人行走世間,也自有其獨特的風格,這是家風、家教使然。因為,一個人的家世,就是教化之源,所以,要讀懂一個人,不妨先觀其家世淵源。
從楊蔭杭的經歷和他的選擇來看,他追求的不是體面、有錢的生活,也不是勝訴后的快感,他追求的是司法公正,他更希望伸張正義。如果是在和平年代,楊蔭杭的愿望更容易實現(xiàn),但是在黑暗的舊社會,做一名正直的律師是很不容易的。
楊蔭杭曾說過:“與其寫些空洞無物的文章,不如翻譯些外國有價值的作品。翻譯也可以大有作為。”
1906年,民主革命的思潮在全國愈演愈烈,清政府宣布預備立憲。楊蔭杭卻在激進的思想狂潮中他只說了一句:“名與器不可以假人?!边@句話的意思是,名號與車服儀制代表著一個人的身份和尊嚴。冷靜下來,他選擇離開,他不認為立憲能解決當時中國的困境。心中要有希望,但是不能受其蒙蔽,因為希望有時會像欲望一樣蠱惑人心,當你以為得到了想要的,其實是被欺騙了,所以不要心存幻想。
季玉先生提倡務實、勞作,所以這里學風淳樸,即便是家里的嬌小姐,到了這里也要自己動手,改掉那些奢靡的習氣。由于學校不大,師生之間很是親近。
在啟明中學和振華中學的學習生活中,阿季不僅學到了很多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如何獨立自主地生活,自強、自主的堅韌品格在阿季身上出顯。
父親嚴肅地說:“你不肯,就別去,不用借爸爸來擋。你有理由,就可以去說,去不去就在你自己?!?/span>
他的舉措讓各界名流嘩然,時人都笑他冥頑不化、不識時務,他卻不在意,認為自己決不為了利益而損害名節(jié)。他只說了一句:“名與器不可以假人?!边@句話的意思是,名號與車服儀制代表著一個人的身份和尊嚴。
楊蔭杭不僅講了自己的親身經歷,還告訴阿季,林肯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Dare to say no.”
念大學是很多人的人生轉折點,離開家去求學,自此以后,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去認識和探索未知的世界。幾乎每個人都要經歷這些,學會一個人面對一切,學會如何跟他人相處,學會怎么和這個世界相處,去成長,去蛻變。
每個人年少的時候,都有一些朋友,在那些無法復制的時光中,在那些已經消失的歲月中,給了你平凡的快樂,那些快樂會在記憶中扎根,成為寶貴的財富。
戰(zhàn)爭中,沒有誰是勝利者,因為戰(zhàn)爭是人民的災難,是國家的創(chuàng)傷。
楊蔭杭聽了就說:“錢家倒是奢侈,我這么多心血培養(yǎng)的女兒,就給你們錢家當不要工錢的老媽子?!?/span>
人生只有一次,一定要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不要給自己留下遺憾。
當校長的時候,她踏實肯干,從來不擺架子,但還是和同事之間隔著條線,這就是職位高低所至,所以她決心以后再也不當官了,一輩子當普通百姓。“唯有身處卑微的人,最有機緣看到世態(tài)人情的真相。”楊絳如是說。
下定決心要做,就是成功的一半,不論是多么難的事情。
“大家閨秀,千金小姐,筆桿搖得,鍋鏟握得。外面名氣那么大,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
“安心行我路,不為名與利?!?/span>
若國家不強大,即便跑出去,也是仰人鼻息,他們有文人的傲骨,他們不愿意那樣。
人,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過日子,就是幸福的。楊絳夫婦很幸運,有這個能力,也有這個膽識。
“他以為我要做‘南書房行走’了。這件事不是好做的,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回家之后,錢鐘書和錢瑗都不在,楊絳一個人躺在床上想著今天的事情,心想:“假如我是一個嬌嫩的女人,我還有什么臉見人呢?我只好關門上吊啊!”轉念又想:“季布壯士,受辱而不羞,因為‘欲有所用其未足也’?!庇谑轻屓?,想著自己也沒有什么大志向,算了,只是難免還有些憤憤不平,真是遭了無妄之災。
楊絳的生活改變了,很多人對她不理不睬,但也有人始終如一。她沒有想太多,因為生活還是要繼續(xù)的,也沒有過于在意旁人的想法,這個世界的圍觀者太多了,很多是那種自己都沒過好,還試圖置喙他人的人。
這個世界很大,如果不走出去,人就會以為自己知道的是全部,心存偏見,是為狹隘。不同的人,生長在不同的環(huán)境,活得自然也是五花八門的。
晚上回家后,楊絳和錢鐘書就做了牌子,相視苦笑,難以想象自己怎么會落到這樣的地步。
樂觀是一種心態(tài),不是讓人強顏歡笑,而是讓人從正面思考,積極面對生活,畢竟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兩面性。
上面是楊絳的字:“來日方長,要保重身體;要耐心、冷靜、堅強。這些錢我不需要,你自己買些生活必須品吧!”
人這一輩子,到底求什么?功名利祿或詩酒田園?楊絳和錢鐘書這對學者伉儷,要的只是彼此在一起,一起讀書,一起寫作,哪怕是住在一個風雨飄搖的小窩棚,也不會透著凄苦。因為彼此深愛,他們的生活充滿愛。
“房子夠住了嗎?”兩個人才明白過來,楊絳連忙回說:“始愿不及此?!?/span>
“烏云蔽天的歲月是不堪回首的,可是停留在我記憶里不易磨滅的,倒是那一道含蘊著光和熱的金邊。”
楊絳說,清華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八個字就是她對所有獲得“好讀書”獎學金學子的希望。“自強不息”是告訴人要從自身做起,自強就是努力地學習知識,學習生存本領,珍惜時光,積極進?。欢昂竦螺d物”是告訴學子們,承載萬物,要積累道德。前一句是“起”,后一句是“止”。這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也是楊絳一家人所秉持的信念。不論何時,重溫楊絳的話,都覺得字字珠璣。
日升月落,草木枯榮,生命開始,繼而結束。問答的結束并不是終結,而是等待著后來人繼續(xù)去探尋求真。
世界上沒有任何人是按照另一個人的喜好而塑造的,不管愛的是誰,那都是一個和自己不同的家庭習慣,不同的教育背景。成熟的愛,就是坦然接受到些缺憾、不同,懂得如何去愛,看到彼此的好?!胺敝θ菀准娂娐?,嫩葉商量細細開。”
楊絳的身體越來越差了,時常住院。但她微笑著面對一切,活得越久越明白,不以任何人的意志向前,才是生活的本相。只要活著的每一天都用心度過了,便不枉此生,也就不懼死亡。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