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對也不對
也對也不對
2022-02-06
高中的時候已經(jīng)不再好好學(xué)習(xí),高三的時候,突然對語文有了興趣,開啟了部分時光的閱讀理解高光時刻。不過,所謂的高光時刻實際上就是看分寫答案,只是因為自己不好好上學(xué),所以根本就不知道這個是老師口口相傳的基礎(chǔ)入門,還暗自高興了許久。
或許所有文科類型的,都可以看分寫答案,有幾分寫相對應(yīng)的答案數(shù),只要點到了基本上就會給分,甚至還有老師會說,多寫一點,只要里面有對的就會給分。
當(dāng)時,感覺老師們就是老師,果然很牛,應(yīng)對辦法層出不窮,分數(shù)也是越來越高,蠻好。
只是,按照老師所授方法過了一段時間,反而感覺自己開始神經(jīng)起來了,畢竟自己所書寫的答案南轅北轍,實在不像是答案一說。
或許是因為按照老師說的,一般描寫什么,就會表達什么情感的特有印象,所以就會有很多可以書寫的答案,但是往往一個場景可能會有好幾種答案,如果不能把作者的流派分析出來,很多答案寫上去就是有點驢唇不對馬嘴,所以就感覺是不是自己神經(jīng)了,還是作者神經(jīng)了。就像是我們開玩笑說,或許當(dāng)時的作者根本沒有想那么多,只是我們老師給添加了不少罷了。
類似于民國時期的很多罵戰(zhàn),就是簡單的罵戰(zhàn),但是我們要代入社會背景,結(jié)合當(dāng)時的實際情況來分析,難道就不能是作者之間的一些簡單恩怨嗎?不行,作家就是作家,怎么會有個人恩怨,就是要帶領(lǐng)勞苦大眾,不可能為了一己之私的!
就這樣,我們經(jīng)常會多答,因為答多了又不扣分,答對了就給分,為什么不多答呢?
這個原本按照分數(shù)來說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只是如此這般之后,我們根本就沒有真的理解了文章本身的意義,只是按照一個個模版在書寫現(xiàn)代人的理解答案罷了。
從古到今,能留世的文章可以說是九牛一毛,我們能理解其中的一點點就已經(jīng)算是某大的榮幸了,畢竟那些能留下的都是經(jīng)典,經(jīng)歷了那么多代人還能留下,不是經(jīng)典是什么呢?但是我們卻用現(xiàn)代人的思維去理解,可以說是褻瀆了這樣一篇篇文章。
更主要的是,當(dāng)我們開始習(xí)慣多答的時候,我們甚至?xí)颜疵娴拇鸢付紝懮希呐伦髡呤且粋€很偏激的人,甚至可能是辯論的文章,我們依舊寫出正反兩方的思考??瓷先ナ俏覀兛吹谋容^全面,甚至比作者要好的多了,但是這不就是我們沒有了自我思想,變得圓滑了嗎?沒有了自我思想的體系?
我以前說過,哪怕是錯誤的思想體系,只要是你自己的,你就有點東西,然后在學(xué)習(xí)的過程中可以修改過來。而如果你老是拿前人的,或許你說的都很全面,但是卻完全沒有了自我的思想體系。
就像是我們出門一樣,一個人說是左行,有很多的好處,另一個說是右行,也說了很多的好處。而你是要出門的,你的首要任務(wù)就是走,不管是左右,你都會得到一些,看到一些,同樣也會失去一些,只是失去的也是你沒有得到的罷了,只是你聽到的。但是如果你左右都不行,雖然你能說出左右的好處,但是你卻并不知道具體什么樣,畢竟你也是聽來的……
————完————
笑古笑今,笑東笑西笑南笑北,
笑來笑去,笑自己原來無知無識。
觀事觀物,觀天觀地觀日觀月,
觀上觀下,觀他人總是有高有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