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回 三國演義:情報、心腹和盟友是成大事不可或缺的法寶
《三國演義》第一回
【原文】
角遣其黨馬元義,暗赍金帛,結交中涓封谞,以為內應。角與二弟商議曰:“至難得者,民心也。今民心已順,若不乘勢取天下,誠為可惜?!彼煲幻嫠皆禳S旗,約期舉事;一面使弟子唐周,馳書報封谞。唐周乃徑赴省中告變。
帝召大將軍何進調兵擒馬元義,斬之;次收封谞等一干人下獄。張角聞知事露,星夜舉兵,自稱“天公將軍”,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梁稱“人公將軍”。申言于眾曰:“今漢運將終,大圣人出。汝等皆宜順天從正,以樂太平。”四方百姓,裹黃巾從張角反者四五十萬。賊勢浩大,官軍望風而靡。何進奏帝火速降詔,令各處備御,討賊立功。一面遣中郎將盧植、皇甫嵩、朱儁,各引精兵、分三路討之。
【原文點評】
1、自古以來,無論是戰(zhàn)爭,商場還是警匪作戰(zhàn),情報信息具有極大的價值。掌握對方有價值的信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重要的情報信息能決定對手的生死存亡。既然情報那么重要,那就不會隨隨便便能到,所以獲取情報最好的辦法就是想辦法讓自己的人混入敵人內部,做臥底。張角雖然是一個不第秀才,沒有經商作戰(zhàn)的經歷,但也懂得掌握對方情報的重要性。
2、事關生死存亡的機密一定要交給靠譜的人去辦理,否則對方叛變,將會給組織帶來巨大的災難。一個人人之所以背叛你,無非有幾點:與你組織價值觀不符合,不是一路人,與其跟你一路走到黑不如早點放棄;對方給的利益足夠大,讓其直接反水,就能及時獲得巨大的報酬;與其他人有仇恨,一時想不開便舉報,從而借刀殺人。
張角走南闖北十幾年,這么重要的機密不會輕易讓不熟悉的人去辦理,周唐之所以臨時高密,很可能是士大夫集團委派其到太平軍里面的臥底。士大夫集團通過間諜密切關注對方的動向,從而借助黃巾軍的力量給皇帝集團施壓,同時借機打擊宦官集團,其中太監(jiān)封谞就是這樣被除掉的。另一方面,朝廷無力抵御,兵匱將乏,各路世家大族就可以借機招兵買馬培養(yǎng)自己的勢力。
3、想做大事情,一定不能單打獨斗,要想辦法拉攏其他人入伙。張角懂得宣傳,懂得抓住機遇,但是不懂得如何分擔風險。有如此大的群眾基礎,但是沒有拉攏其他階層,所以當組織出現(xiàn)危機時,便成為眾矢之的。在革命初期,要懂得區(qū)分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要想盡一切辦法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打擊一切反對勢力。
毛澤東知道這個道理,所以他把一切勾結帝國主義的軍閥、官僚、買辦階級、大地主階級以及附屬于他們的一部分反動知識界,作為敵人。把工業(yè)無產階級作為革命的領導力量。把一切半無產階級、小資產階級,作為最接近的朋友。把那動搖不定的中產階級,其右翼作為可能的敵人。
然而張角沒有搞清楚這些,他將除了黃巾軍以外,其他一切力量都當作敵人,最后黃巾起義不到8個月就被消滅。
閱讀更多文章,請關注首發(fā)公眾號:【鑒史悟道】,免費獲取10萬冊電子書 。
和20萬歷史愛好者共同研讀《三國演義》,學點三國智慧,少走二十年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