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學:人設崩塌,機械降智?就“部長失格”事件向武田陵乃進行深度問責

我算是發(fā)現(xiàn),幸虧京阿尼當初作動畫時沒有原封不動地照搬原作的情節(jié)和人設,不然《吹響吧上低音號》這番恐怕第一季度就暴死了。
稍微看了看黃前久美子高三篇的一些介紹,個人感覺,武田是打算在最終卷,制造一個既能遠超前兩年大事件的矛盾沖突,又能體現(xiàn)主角團關鍵性的成長,同時又能反思和諷刺點什么的爆炸式劇情。而她(或者她察覺到讀者)估計也不滿足于久美子跑任務似的解決別人的問題,于是就順理成章地上演了一出各類影視作品中常見的“兄弟倪墻”,讓常常置身事外的久美子最終處于事件中心。這樣寫其實是符合文學創(chuàng)作的,由觀察和干涉他人問題慢慢地回歸人物自身。但奈何筆力可能不夠或者其他什么因素,犧牲了若干人物形象,卻僅僅只是拋出了一個無論對人物塑造還是情節(jié)推進作用都是十分雞肋的新矛盾,而且這矛盾到最后也并未真正解決。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敗筆。
不過,很大程度上這個敗筆要歸因于主角久美子的問題,只是并非久美子本身的問題,反而正是因為她毫無問題,所以才使她本身成為了難題。這就是坐著武田在小說早期塑造久美子個人形象時留下的隱患。

小說從一開始就默認以久美子的視角起頭敘述,因此,即使最初沒想按主角模式塑造,作者也會有意無意地為了這個角色能夠正常無礙地接觸人物和事件而鋪路,也就是說,作為一個連接各種重要角色和關鍵情節(jié)的人物,這個角色雖說不一定顯得人畜無害的但也不會鋒芒畢露,且運氣必須好到不會被其他外力因素過分影響以至于無法參與和見證事件。如同各類偽紀錄片式的電影中總是奇跡般毫發(fā)無損茍活到最后的攝影師一樣。這種設置,既是操盤于其后的作者/導演的部分意識體現(xiàn),也是方便向讀者/觀眾的呈現(xiàn)的一個窗口。也就是說,一個工具人和吉祥物一般的存在。所以對待這樣一個角色——黃前久美子,作者勢必會傾其全力對其保護,在最終完結之前,不過分設置障礙和挑戰(zhàn),不深入描寫過往背景,對其優(yōu)缺點輕描淡寫但心理描寫則多做筆墨,最好是高中生的可愛表達以獲得讀者喜愛,同時也借她之口闡述雖可能不符年齡但確實是作者想要表達的東西來謀求讀者認同和共鳴,更加拔高其人設,增加人氣累積好感。(換句話說,只要沒有太大瑕疵,本身小說讀者就容易與主視角人物共情,更何況還一定程度上摻雜了作者意識,這使得主視角人物們常常在讀者們針對于其他角色的一系列道德審判和質疑的沖擊中神隱)于是,久美子受著作者和讀者的雙重眷顧,同時因情節(jié)走向,在經(jīng)歷兩次大賽,受到若干人物和事件點撥和影響后,還在讀高三上黃前久美子恍若已經(jīng)是無懈可擊的完全體,一蹴而就,學業(yè),愛情,友情,家庭,事業(yè)事事目前都基本有著落,不論其內部還是外部怎么看都沒有太大壓力。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最終事件只能是久美子個人的事件,無奈這個角色過于完美,完美可能就連武田陵乃都傷腦筋。若從她自身入手,家庭和學校背景早在最初幾卷便釘死了,問題也解決得差不多了,沒有任何合理推出矛盾的驅動力,臨時新編一個又會太突兀[參照速度與激情系列反派一會兒冒出個哥哥一會兒冒個妹妹,前幾部死去的配角輪流復活],外部也是幾乎一帆風順,唯一的心結就是全國大賽是否能金獎。可是這樣一部勵志小說,只要不是黑深殘,結局全國大賽拿金獎是毫無疑問的。于是,所有能引發(fā)矛盾的點都在前期被作者用去補全人設,后期沒得寫了。到最后,即使武田本意并非如此,但如此人物設置,故事的發(fā)展勢必只能發(fā)展到這樣一個主角或主角團已經(jīng)戰(zhàn)無不勝但故事還得繼續(xù)的尷尬局面。解決這種局面的方法倒也很簡單,估計很多人在各種動漫中屢見不鮮了。
一、塑造出更為強大的黑馬對手。
二、內戰(zhàn)。
這樣一想,似乎上低音號的“部長失格”事件完美契合了。有轉學過來的黑江,有同學間的內部矛盾。而且內戰(zhàn)的不是別人,正是久美子和其摯友麗奈,往大了說就是社團派系之爭。
乍一看好像確實有點意思,也挺符合現(xiàn)實。可仔細一想完全毫無必要。明明都快完結了,主角們都快畢業(yè),武田卻還想變著法兒的給人氣角色拉仇恨,先說麗奈,為了指導老師同時也在愛慕對象龍升的權威,竟對三年的友誼和六年的部友之情不顧,不僅對其說出“部長失格”這等如此嚴重的話語,還帶頭破壞社團團結,這一切僅僅是為了無條件服從和維護龍升的決定。一直說什么實力主義設身處地不計人情,可如果換作另一個指導老師說不定就傾向久美子了。更何況久美子的實力有目共睹,與黑江的差距并不像香織和麗奈那般大,完全不到只有犧牲久美子才能贏得金獎的程度。而麗奈作為好友不僅沒做到給好友足夠信任的同時還加入黑江派到處出警質疑龍升的部員,也不是因為她多么看好黑江,只是因為點名黑江solo的是她暗戀多年的龍升而已,所以說她維護的當真是作為權威是指導老師還是一個暗戀多年的年長男性?

總結下來,麗奈的黑點有四:
1:作為朋友不顧往日情誼,偏袒老師;2:作為領隊公然破壞社團和諧;3:作為實力主義的奉行者,既不相信好友實力,也沒考察過學弟實力,同時無腦跟隨欽慕對象的決議,言行不一,自相矛盾;4:作為音樂天才,理性至上,但在龍升面前,完全迷信權威。這使得作者苦心塑造的孤傲天才少女形象瞬間天崩地裂。就如同越前龍馬的粉絲團宣布某一話的惡劣龍馬不屬于《網(wǎng)球王子》內容一樣,很多讀者也對麗奈的行為難以接受,認為其做法不厚道。但這并非錯在麗奈,錯在幕后的操盤手——武田陵乃。為了引發(fā)大事件,搞點摩擦和沖突,進一步為兩人的友情打上補丁,不惜拿理智的麗奈開刀。同樣的問題也出現(xiàn)在龍升老師身上,以他的智商和情商,不可能絲毫察覺不到社團的氛圍變化,更不可能無視黃前久美子目前的社團影響力,然后做出明顯影響社團團結和諧的決定。黑江實力強勁但并非不可代替,而久美子實力與其不相上下,作陣solo不僅不會減分,還會凝聚社會人心,士氣大增。如果沒有選上solo,因其未選上缺失的凝聚力遠非黑江的演奏水平能夠彌補。總之久美子而非黑江上陣利大于弊。龍升老師這番可謂是明知不可為偏為之。但武田陵乃還是讓他做了,并做得十分堅決,還讓麗奈為其做人設崩塌般的背書。
若非久美子最后主動示好,證明自己,并帶領北宇治吹奏部奪得全國大賽金獎,那么這個風波恐怕不會被迅速遺忘掉,社團氛圍想必也會隨之變得僵化而不可調和。

可以看出,武田陵乃的確是想表達一些有用的東西,讀者也能輕而易舉地看出。可無論是用以表達的故事載體,還是表現(xiàn)的內容、呈現(xiàn)和處理的方式,與前作相比簡直是云泥之別。
或許正如一開始我所說的那樣,這是武田寫到最后無所可寫黔驢技窮后的權宜之計,并非評價本人寫作水平如何,只是這種故事模式本身就很容易走入這種困境。只能動用作者的權力無形間搬弄是非,以略微寫崩某幾位角色的代價來達到最終結局前的最后一次小高潮,雖說并不高明,但仍很有效,起碼劇情的連貫算是保持住了,也不至于無聊。當然,要是隨便幾個次要角色這樣鬧動靜肯定被讀者噴的體無完膚了。因為一個帶領社團奪金的指導老師,一個是主角的朋友社團的功臣天才小號手,本身粉絲基數(shù)多,共情深,即使犯錯也不會招來太多口誅筆伐,還會有專業(yè)人士援引前文的各種伏筆和性格描述為他們的言行背書,認為雖有失偏頗但并非不可理解。這大概也是武田選這兩人來開刀的原因吧。但路人緣,也就是對這兩人以外的角色感興趣的讀者的好感,卻是極大的敗壞的了。
綜上所述,雖然總體來說上低音號系列不失為是一部優(yōu)秀的輕小說,其動畫改編作品《吹響吧上低音號》《利茲與青鳥》近幾年以其優(yōu)秀的制作質量和上乘的劇情在國內俘獲大批粉絲,甚至還延伸出極具特色的“吹學”和“青學”文化,但也無法掩蓋小說后期的“部長失格”事件是整部系列中最大敗筆的事實。這無疑是作者武田陵乃趕鴨子上架無力續(xù)寫的一個明證,為了強行敘述爆點沒有問題也要制造問題。也是將小打小鬧徹底演化成社團內部糾紛甚而蔓延到讀者現(xiàn)實的引火場。既隔應了讀者,也傷害了角色。而包括“部長失格”的種種一拍腦門似的矛盾沖突在貢獻了一系列吹學素材的同時也給京都動畫后續(xù)的動畫化改編增加了前所未有的難度。

所以,武田陵乃懂個“P”的京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