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連載一)
[美]戴維·邁爾斯 著? ? ? ? 侯玉波 樂國安 張智勇等 譯
第一章社會心理學導論
1.什么是社會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是一門對人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響他人,又如何相互關聯(lián)的種種問題進行討論的學科
個人理解:
社會是由人與其他客觀存在組成的,但是關鍵因素是人,社會心理學,其實就是在研究人與人之間的心理關系。
1.1 社會心理學中的重要問題
我們的社交生活在多大程度上存在于我們的頭腦之中?
個人解讀:
我們的社會行為并不僅僅取決于客觀環(huán)境,在客觀環(huán)境影響之下,每個人基于自己的心理,都會做出自己的決定,每個人的心理(包括了態(tài)度,信念等等)多大程度上決定了行為的不同
1.2 社會心理學中的重要觀點
1.2.1我們構建起社會現(xiàn)實
個人理解:
我們每個人既有對于他人的看法,我們處于他人的判斷與看法,決定與其接觸的行為;我們同時也有對自己的看法。基于這些看法,我們得到了自己的行為處事方法,進而構建了社會現(xiàn)實。
1.2.2我們的社會直覺的力量是強大的,但有些時候是很危險的
個人理解:
直覺,往往在不經意間影響我們的判斷;人的思維都要經過兩重加工,一重是有意識地,經過思考的,另一部分就是直覺,是無意識的。直接有時候會給我們適當?shù)目謶郑袝r候有會讓我們誤判自己,錯誤解讀自己。
1.2.3社會影響塑造行為
個人理解:
社會影響,是指一個人所處的社會對這個人所產生的影響,這種無處不在的影響其實在塑造著我們的認知,態(tài)度和行為。
1.2.4個人態(tài)度和性格傾向塑造行為
個人理解:
不同的人,對同一件事物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行為,這是由于不同的性格傾向塑造了不同的行為;而即使是同一個人,在面對不同事物時,也會有不同的行為,這是因為個人態(tài)度塑造了行為。
1.2.5社會行為同樣也是生物性行為
個人理解:
人類是天生和后天共同作用的產物,有祖先遺傳的心理反應也有后天形成的;同時,即使是后天的反應,可能也會由大腦某個區(qū)域負責的。心與身是一體的。
1.2.6社會心理學的應用
個人理解:
將社會心理學知識運用于生活中,闡釋生活,指導生活
2.社會心理學與相關學科
2.1 社會心理學與社會學
個人理解:
社會學研究的是社會,著眼于大團體,社會大趨勢的發(fā)展及其社會原因
社會心理學研究的是社會中,個人做出某種行為的誘導因素
2.2 社會心理學與人格心理學
個人理解:
雖然兩者均在研究個人,但是人格心理學著重研究個人因素,而社會心理學側重研究社會情境,其他人對個人的影響。
2.3 解釋的不同層面
知識本是一體的,把它分成不同的學科只是屈從了人類的軟弱而已。
個人理解:
看上去,社會心理學與別的學科在研究不同的方向,其實,他們所研究的都只是知識的一部分,從不同的互補的角度將其綜合起來,便是真正的完整的知識。
3.社會心理學與人類價值觀念
3.1 價值觀直接影響心理學的方式
個人理解:
社會心理學所研究的往往是社會價值取向所關注的的問題,反應社會歷史;其次往往參與社會心理學研究的人,本身就帶有一定的自身價值觀,很有可能,他們就代表了一類價值觀;最后,價值觀正是社會心理學研究的對象,研究他的產生,改變。對于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而言,它并不能區(qū)別價值觀的正確與否。
3.2 價值觀間接影響心理學的方式
3.2.1科學的主觀性
我們所認知的科學并不是完完全全的客觀存在,它是結合客觀與人類意識的產物,人們在研究科學時,總是會不察覺地帶上附帶自身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濾鏡。
3.2.2隱含價值觀的心理概念
高自尊和自我防御,福利和救濟,這些概念很有可能說的是同一件事物,但是不同的詞匯實際上就暗藏了價值取向,存在著隱含的價值觀。即使著書的作者,他所描述的知識中,也隱含著他的價值觀。
3.2.3“是”與“應該”間無通途
“這是什么”,表述的更多是客觀事實,而“這應該是什么”則帶有主觀判斷;科學具有主觀性,我們就應該多聽取帶有不可避免偏見的言論,從而綜合考慮,系統(tǒng)性的盡可能消除偏差。
4.我早就知道了:社會心理學不過是常識而已嗎
我早就知道了,這不過是一種事后諸葛亮,在事情發(fā)生后去分析事情,遠比在事情發(fā)生前預測事情簡單不知道多少倍,而在事情發(fā)生前,依靠一些跡象去預測正式社會心理學的任務。
5.研究方法:我們如何從事社會心理學研究
5.1 假設的形成與驗證
提出可驗證的理論預測(即假設),進行驗證,根據驗證的結果,提出更有效并且更加具有普適性的理論。
5.2 相關研究:探尋自然關系
5.2.1相關研究:
通常是在真實環(huán)境下進行研究,較為開放,通常具有兩個及兩個以上的影響因素,其結果僅僅只能證明因素是否可能具有關聯(lián),而無法確認因果關系,因為改變的因素太多了。
5.2.2“相關”對“因果”
相關研究最大的優(yōu)勢是其實驗環(huán)境的真實性,可以考察諸多難以實驗控制的因素;缺點在于研究結果的模糊性,無法解釋因果關系
5.2.3調查研究
隨機研究:可以得出最具代表性的結果
不具有代表性的樣本:當隨即研究選取的樣本具有一定明顯的局限性,那么隨機研究的樣本就不那么具有代表性了
問題的順序:當問題之間存在明顯的聯(lián)系時,回答了前一個問題的調查對象很有可能做出一個與前一個回答有因果關系的回答,而不是自己真正的回答
問題的選項:問卷中的選項設置,很有可能會影響調查對象的選擇,導致不同答案設置中,某一選項的占比差別巨大
問題的措辭:傳達一樣的消息,但是可以由多種不同的問法,也會給人造成差別很大的感受,比如“禁止和不允許”,默認“愿意和不愿意”這些都會給人造成巨大的感受差別
調查者可以利用這些手段“框定選項 ” 獲得接近他們預期的調查結果。
5.3實驗研究:
控制一些影響因素,營造理想環(huán)境,觀察控制因素對別的因素的影響
5.3.1控制:變量的操縱
控制一個或者多個自變量的同時,保持其他變量不變(或者隨機分配)
5.3.2隨機分配:重要的平衡儀
用統(tǒng)計的力量盡可能消除差距影響
5.3.3試驗研究的倫理道德問題
5.4 從實驗室推廣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