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o Sigma首年$500k,做直通硅谷學員是我最幸運的選擇!
去年有個學姐拿了新興量化之王Two Sigma的$60w的天價包,在我校成為了傳奇人物。我和她關系不錯,約她喝了個咖啡。
“哪有那么容易!”說到面試,她翻了個白眼:“我考了整整9輪啊!”
那時候覺得這是一個可望不可及的神話,但今年,我也成為“神話” 本人,拿到Two Sigma?OFFER啦!
都讀到PhD了,總會有工作吧?
作為統(tǒng)計+數(shù)學PhD,我曾經(jīng)也是心比天高。雖然沒奢求畢業(yè)就拿$60w,找個實習還不是輕輕松?
找工的時候簡直打臉,很多公司連OA都不肯給我發(fā),但自己又找不到問題所在。
我又聯(lián)系了神話學姐,那時候她剛入職。她向我推薦了直通硅谷,說她就是在這上的課,找個導師1v1輔導,很靠譜。
我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進行了咨詢。導師非常有經(jīng)驗,針對我的現(xiàn)狀給了很多中肯建議。Online meeting過后,我立馬報名了量化金融求職1V1定制計劃。
導師永遠想得比我全面一點
我的1v1導師前幾年才從賣方跳到買方的,這兩邊的經(jīng)驗都非常豐富,跟我說不管我去哪邊他都可以輔導。我們第一次溝通的時候,他給我做了6點全方位的“檢測”,分別是:
Resume
Maths
Coding
Finance
Behavior
Brain teaser
他說,如果想進頂級公司,6項中至少有4項拿到Strong。而他給我的評價,只有Coding是Strong,Resume勉強拿了個OK,其他都在weak上徘徊。
現(xiàn)實多少有點殘酷,但這樣我們也更知道從哪里下手了。第一個被開刀的是簡歷,還要反復練習Elevator pitch,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最大化介紹自己的優(yōu)勢。
導師說我的簡歷沒有致命傷,只是什么都想往里塞,太復雜了。他大刀闊斧刪掉了很多和我的求職目標不相關的項目、課程和publication,讓這份簡歷精簡、專業(yè)且financial了起來。
我原有的project偏向DS,導師帶著我重新做了一遍,加入了很多他日常工作中常用的modeling,項目場景就偏向Quant了。
由于我的基礎還行,所以導師考察后決定直接帶我進行case study,在解析實際case的同時鞏固回歸分析、方差分析等知識。
即使已經(jīng)很絞盡腦汁地分析了,導師總是比我想的更全面。
就拿這道經(jīng)典的open case題、用線性回歸預測未來一小時共享單車的需求來說,我就只能想到常見的、既定的影響因素,比如天氣、溫度、濕度、風速、游客數(shù)量……
但到了導師這,有了更健全的思路,要考慮時間與空間的data,比如游客數(shù)量怎么預測?——周邊的景點門票量、酒店預訂量、公共交通售票量……
文字很難表達我的崇拜之情哈哈,雖然只跟導師學了個皮毛,但足夠應付面試了!之前提到的6點測試,我已經(jīng)能拿5個Strong了。
去年我就拿了幾家Quant Intern的面邀,在導師的鼓勵下上了戰(zhàn)場。
找Intern,竟比找NG還難
但一開始面得也并不順利,頭兩家都掛了,我一度懷疑人生。
導師寬慰我說,有時候Quant這行選Intern的標準比NG都難。這一行都是機密啊,分分鐘千萬億萬,不得找個靠譜實習生?
我捏著一口氣,告訴自己不能氣餒。
接下來又面了Two Sigma,這家拖得時間最長,我一度也以為無望。
面之前我找直班主任要了Two Sigma的面經(jīng),老師直接發(fā)了一百多頁過來。

也許是面經(jīng)夠新吧,抽到的題也是面經(jīng)里看過的,Linear regression和Temperature in NYC。利用導師教我的方法考慮了幾乎所有影響因素,就差把CPU燒了。
Superday線性回歸都考出花了,全是follow up。還好平時W導師總是考我,所以也都穩(wěn)過了。
去年我成功拿了Two Sigma Intern OFFER,且度過了一段愉快的Internship。這期間我遇到工作中的棘手事項,也經(jīng)常請教W導師,導師總能提出迎刃而解的建議。
今年我憑借出色的表現(xiàn)Return啦!薪資還沒談,Base最少會給$200k,Bonus也是$200k,另外還給$100k簽字費。
$500k是最少的,發(fā)財啦!